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表达创新探析
2021-09-16王念念,朱浩
王念念,朱浩
摘 要:研究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表达能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方法注入新的活力和能量。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表达是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全面领导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质量的应然之需,同时也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精神需求精准供给的关键环节。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表达的现实之困表现为话语表达内容时代性和针对性需要加强、话语表达风格亲和力和感染力不足、话语表达方式多样性和认可度有待提升,应从挖掘新时代鲜活素材,创新表达内容;借鉴习式话语表达,创新表达风格;开拓新兴载体和形式,创新表达方式等途径解决以上困境。
关键词: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表达;创新
高校具有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和主要渠道,有着向高校学生传授系统的思想道德理论教育的核心任务,而思政课话语表达承载着教材内容传递、师生情感沟通、时政思想引导等多方面的作用,是思政课教材话语向教学话语转化的关键,直接影响着思政课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是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1]这一思想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话语表达创新给予了方向指引。新时代背景下,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创新思政课话语表达,提升高校思政课话语表达的时代性和认可度,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需求,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不可回避的研究课题。
一、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话语表达创新的必要性
(一)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思政课全面领导的必然要求
十八大以后,为了加强党对高校思政课的全面领导,“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工作,从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相结合的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戰略举措”,[2]为高校思政课话语表达创新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习近平同志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1]由此可见,高校思政课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话语表达的创新,可以将党的最新理论方针融入思政课教学中,通过思政课这一载体将党最新的方针政策向大学生进行解读和传授,是落实党对高校思政课全面领导的必然要求。创新高校思政课话语表达,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可以克服来自时代和环境的风浪,保持正确的航向,不断向前平稳发展。只有不断创新高校思政课话语表达才能将党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二)提升和增强高校思政课教育质量的应然之需
提高高校思政课的教育教学质量,增强高校思政课话语表达效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之一,也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主攻方向。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树立科学的质量发展观,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由“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是适应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保障和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3]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对我国青年提出了“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进,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的殷切期望,由此可见,创新高校思政课话语表达,提升和增强高校思政课教育质量显得尤为迫切。如今网络发达,自媒体盛行,大学生的思想被各种各样的网络信息不断冲击和影响,他们思维活跃,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对刻板枯燥,一成不变的教学话语和教学内容比较排斥,基于以上特征,高校思政课的话语表达必须把握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不断对思政课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所以,创新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话语表达,增强思政课话语表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既是满足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在新的历史方位中提升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的应然之需。
(三)实现高校思政课对大学生精神需求精准供给的关键环节
新时代的大学生成长于物质生活丰厚,精神生活多元的环境中,对社会热点问题有特定的价值判断,对思政课也有着特定的精神诉求,他们有着诸多称谓,如:佛系的一代、分裂的一代、消费主义一代、存在主义一代、景观一代、网络原住民一代、拐点一代、新世纪一代等。[4]透过这一系列的名词称谓,可以知道新时代大学生对思政课话语表达的精神诉求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的,在横向上他们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在纵向上具有进阶性,这个进阶性表现为浅层的感性情感需求,中层的理性知识需求以及深层的审美实践需求。通过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新时代大学生多层次的精神诉求是矛盾且复杂的。一方面,他们成长在“强起来”的经济文化环境中,具有天然的文化自信,认同集体主义价值观,感性且有激情。另一方面,他们对物欲横流的世俗生活享受没有抵抗力,追求个性而不喜欢集体的过度束缚。通过对大学生多层次的精神诉求的分析,给了高校思政课话语表达创新非常深刻的启示,思政课的话语表达与大学生的精神诉求应该实现需求与供给的完美融合,供之以需,实现供需平衡的良性发展。因此,高校思政课话语表达通过对话语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的创新,能够增强思政课话语的亲和力和感召力,要实现思政课对大学生精神需求的精准供给,使他们具备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等精神素养,就必须把握好思政课话语表达创新这个关键环节。
二、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话语表达的现实之困
(一)高校思政课话语表达内容时代性和针对性需要加强
高校思政课话语表达内容是思政课教学的基础和依托,思政课话语表达内容实质上就是教师依据教材内容用教学话语表达出来的内容,不同的话语表达风格,不同的教学实践条件都会对话语表达内容的时代性和针对性产生影响,思政课话语表达内容有时代之声,能因材施教,是提升思政课教学时代性和针对性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总的来说,思政课话语表达内容时代性和针对性需要加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思政课话语表达内容缺乏新意。一方面,思政课的教材内容由于编写、出版等客观原因限制,教材理论和内容较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形势具有滞后性,教学内容相较于社会实践会产生一些延迟,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加之部分思政课教师习惯于“从概念到概念、从原理到原理、从理论到理论,缺乏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话语转换”,[5]导致思政课话语表达内容时代性不足。另一方面,在话语表达内容上没很好地体现现新时代特征,“没有很好地对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有机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进行富有时代气息的理论表达和理论解释,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中国案例、中国智慧、中国故事有待丰富和完善。”[6]其次,高校思政课教材内容是根据总体大学生的水平进行编写的,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性格特点迥异,认知水平有所差异,但部分思政课教师的话语表达并未关注到这一点,日常教学中固守照本宣科的话语表达风格,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根据学生个性特点进行因材施教,话语表达内容缺乏针对性。
高校思政课教师“说什么”影响着大学生对思政课理论的理解与认同,所以,加强话语表达内容的时代性和针对性,是创新高校思政课话语表达的重要部分。
(二)高校思政课话语表达风格亲和力和感染力不足
话语表达风格在文学作品中指的是运用语言表达手段形成的诸特点的综合表现,而思政课的话语表达风格往往指的是思政课教师教学话语的特征和形式,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思政课话语表达风格往往会影响着学生对思政课的喜爱程度。
首先,目前高校思政课课堂上,依然存在着照本宣科、空洞说教的现象,教师用刻板枯燥的表达风格把教材内容以“朗读”的方式向学生生硬灌输,正式而精确的教材理论,有准确严谨的优点,但也容易让学生产生距离感,导致思政课话语表达缺乏亲和力,“95后”“00后”是一群朝气蓬勃、情感充沛的大学生,他们更愿意接受的是生动形象的话语表达,而枯燥乏味的表达风格,难以让他们在心底认可和接受。其次,一堂精彩的思政课必然是充满真情、热情和激情的知识传授和信念指引,也是师生情感交流和共鸣的过程,绝不是干巴巴枯燥的说教、更不是让人昏昏欲睡的抽象表达。有些思政课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特点和时代特征转换新的话语表达风格,与学生缺乏互动,因此,话语表达风格逐渐变得固化老套,而缺乏感染力。此外,传统的思政课话语表达风格也有许多可借鉴的风格,例如:灵活利用传统文化中的名言警句,在思政课堂上展现;通过熟练运用典故,既可以增添课堂趣味,又可以增添课堂感染力,但部分思政课教师并未熟练掌握此类话语表达风格的转换。
由以上问题可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用什么风格说”与帮助大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密切相关,也影响着高校思政课话语表达的接受度和认同感。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话语表达风格亲和力和感染力不足已深深影响到了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很难让学生对思政课上所传授的理论入耳入脑入心。所以,必须创新思政课话语表达风格,提高亲和力和感染力。
(三)高校思政课话语表达方式多样性和认可度有待提升
高校思政课话语表达内容是否被学生合理有效的吸收采纳,不仅在于话语表达风格的创新,同时思政课话语表达方式是否多样,是否被学生所认可也非常重要。新时代的到来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传统教育模式即教育者对教育资源的话语权进行“垄断”的模式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创新高校思政课话语表达方式,既要重视传统话语表达方式,又要善于“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7]高校思政课话语表达方式目前还存在着多样性、认可度亟待提升的难题,主要表现以下方面。
首先,新興载体没有被充分利用,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还是习惯于“一本教材,一块黑板,几幅图片,一言堂,独角戏”的传统教学模式,多媒体设备成为摆设。虽然有些高校思政课老师也会对思政课话语表达的方式进行创新,比如利用多媒体手段搞起了线上思政,出发点很好,但由于管理技术不成熟,最终都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其次,实践活动方式没有被合理开拓,高校思政课理论不仅仅能够用语言讲述出来,还可以用实践来分析和论证,所以高校思政课话语表达应该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大学生在具体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但在部分高校,思政课话语表达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实践教学层面发挥的还较少。例如:虽然有的思政课老师在授课之余,鼓励大学生大胆发挥创造力,自编自演话剧,展现大学生自己心中的思政课,但勇于走上台前的只是一部分学生,参与人数有限,活动效果并不理想。新时代新形势呼唤新的话语表达方式转型,根据新时代大学生精神需求多元这一特征,思政课能给学生什么,“怎样给”成为了教学中新的焦点,思政课话语表达中如果单方面用“老师想给学生”的方式教学,而不考虑“学生是否接受”,那么,思政课话语表达的认可度势必大打折扣。
思政课话语表达中,应注重合理的方式,讲学生真正能入耳入心的思政课,才能实现高校思政课对大学生精神需求精准供给。综上所述,应努力丰富高校思政课话语表达方式,提升大学生对思政课话语表达方式的认可。
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表达创新的解困之径
(一)挖掘新时代鲜活素材,创新表达内容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进,许多新范畴、新观念、新理论应运而生。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注意及时筛选出适合大学生认知水平的内容,用紧随时代的鲜活话语不断补充更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要立足我国国情,秉承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来进行思政理论课教学。创新思政课话语表达内容,增强时代性和吸引力,需要立足新时代的伟大实践,挖掘新时代鲜活素材创新思政课话语内容,为思政课话语表达融入时代之声。当代中国正在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大变局中多元思想互相碰撞,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把控这一局面,审时度势,保持高度敏锐性,不断从变化发展着的社会实践中汲取、吸收和整理出新的适应社会发展的话语资源,形成有中国特色的话语表达内容,使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话语表达能发出时代最强音,给予话语表达内容以鲜活的时代性。
一方面,要从时代的发展中汲取新鲜词源提升话语表达内容时代性。因为时代是话语创新的土壤,新时代定会衍生出符合时代特征的新词句,如“加满油,把稳舵,鼓足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在中国人民手中,不可能成为了可能”,这些新鲜词句刻画着新的时代特征。高校思政课教师一定要具有时代感,在思政课话语表达上要不断挖掘新时代的鲜活素材,使话语表达内容彰显时代性,用体现新时代特点的新话语唤起学生对思政课的喜爱,提升思政课话语表达的实效性。此外,思政课教师要善于用有趣的、鲜活的话语来阐释思想政治理论,把干涩生硬的话语用柔性话语来表达,使思政课理论更易入耳入心,从而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先做到感兴趣、愿意听,继而做到听得懂、学得透。比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及时并得到有效遏制,疫情得以控制离不开党的领导,思政课在讲授党的领导板块时,就可将党集中力量办大事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灵活运用到授课中,密切结合时事,提高思政课课堂的抬头率,加强思政课话语表达内容的时代性和吸引力。此外,要根据新时代大学生身心特点创新话语表达内容,增强话语表达内容的针对性。高校思政课话语表达内容应以学生需求和个性特征为抓手,以问题为导向,在进行思政课话语表达内容设计时,要增强表达内容的针对性,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学生专业背景和社会关注点,将最新的政策方针、时事新闻、知识观点囊括入内,以专业特征、典型案例为导入,组织思政课教学,确保能够对学生因材施教。挖掘新时代鲜活素材,关注当代大学生认知特点,创新思政课话语表达内容的时代性和针对性,才能切实提高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
(二)借鉴习式话语表达,创新表达风格
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以及与人民群众的交谈,不仅体现出高超的领导艺术,而且还凸显出独具特色的表达风格,习式话语表达对高校思政课话语表达风格创新有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表达风格非常有亲和力,他的语言直白朴素,善用“大白话”“家常话”来传递治国理政的理念,既“接地气”而又妙趣横生。比如“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这个国家的人民最有发言权”等,很容易唤起听众的情感共鸣。此外,他熟谙传播艺术,总是能够从听众的思想需求、文化背景、历史基础等出发,通过使用简洁凝练,风趣幽默,有理有据的话语表达,将崇高而通透的理论方针融入到家喻户晓的典故中去,使听众能够聚精会神又能用心领会,这就使他的讲话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总的来说,习式话语表达风格生动、形象,但又不失严肃、认真,讲话有内涵、有底蕴、有力量、有温度,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当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的话语表达风格,以习式话语表达风格为指导,进行思政课话语表达风格创新,应该“在生动中包含深刻,在有趣中蕴含有理,在感性中上升到理性,在艺术中体现学术,在轻松中引向厚重”。[8]
首先,要提高話语表达风格的亲和力,就要学习习式话语表达中的直白朴素,用“接地气”的表达风格讲授思政课,拉近思政课与学生的距离,进而让学生真正的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感到亲切,愿意学,想要学。其次,丰富思政课话语表达风格的感染力,思政课话语表达既要简洁凝练,有理有据,又要根据学生生活中所喜闻乐见的活泼生动、声情并茂的言语来传达,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上来、感染课堂氛围、获取到学业智慧,以增强思政课话语表达的温度和感染力。同时,教师要注意语言的力度和广度,语言的力度是指要善于用坚定有力的语言表达坚定不移的政治立场;语言的广度是指要博学广闻,善于用文学、历史学及其他学科内容丰富和辅佐思政课堂教学。也就是说,在思政课话语表达语言风格上,思政课教师可以不拘一格,但课堂所传授的内容上必须牢牢把握方向,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不移掌好舵。
(三)开拓新兴载体和形式,创新表达方式
“即使是真理,倘若被拙劣的表达包裹着,也会失去应有的锋芒。”[9]所以高校思政课教师应不断开拓新兴的话语表达形式和载体,进一步发散出思政课应有的光芒。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教学方法的“八个相统一”,为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了丰富的方法论指导,同时也为思政课话语表达创新指明了方向,其中“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10]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围绕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选择行之有效的话语表达方式,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
首先,开拓网络载体,实现思政课话语表达的立体化可视化。网络媒体在新时代的作用显而易见,不容小觑。新时代大学生“无人不网”“无日不网”,而网络媒体话语恰恰具有不受时空影响,随时随地传播知识的特殊优势。思政课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积极开拓人民网、共青团中央、学习强国、抖音等大学生日常接触并喜爱的网络软件,以视频、图片等可视化形式为思政课“发声”,突破思政课单一的文字呈现方式,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课堂展示、时事宣讲、成果汇展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上讲台自己讲心得的机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其次,充分发挥理论课堂主渠道和实践载体合力,实现内外联动。实践教学具有隐性育人功能,可以延伸思政课理论话语解释链。除了在课堂上进行话语表达外,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理论内容,组织学生前往爱国主义实践基地、革命纪念馆、红色文化传承基地、博物馆等场所进行实地参观,巩固和提升思政课话语表达的认同感,同时,还可让大学生立报国之志、发时代之声、行爱国之举,在践行中涵养家国情怀。比如设置“坚持常态化防疫 统筹高质量发展”实践选题,教师全程指导,让学生进行专题访问、编写专题报告,通过聚焦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及对经济发展不松懈的真实事迹、采访抗疫先进人物及脱贫攻坚模范人物,收集有情怀、有担当的感人事迹,让学生在做中学,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充分发挥实践教学话语表达的应用价值。
四、结语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新时代孕育新机遇,适应新时代,把握新机遇。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表达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帮助大学生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培育大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落实到日常的实际行动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还要注重价值引领,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培养出高质量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更加优化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2] 刘新刚,裴振磊.高校思想理论课建设、改革和创新的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8):97-101.
[3] 查方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的逻辑理路[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7):15-118.
[4] 宋德孝.供给侧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大学生精神需求的精准化对接[J].思想教育研究,2020,(2):82-87.
[5] 白顯良.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亲和力的逻辑生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4):93-98.
[6] 蒲清平,何丽玲.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部矛盾的新变化与新应对[J].思想教育研究,2018,(7):113-117.
[7]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8] 陈锡喜.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要义和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9(11):65-71.
[9] 罗成琰.加强和改进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思考[N].学习时报,2004-05-23.
[10] 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与会代表热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9-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