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现状调查及提升对策

2021-09-16彭美贵

彭美贵

摘 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南通地区高校为例,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进行了现状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大学生认同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乐于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科学内涵并把握其精神实质,发自内心期待采取多样化手段与措施,切实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同时,调查还发现少部分同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涵义、特征及价值作用等的认识尚未到位,对提升马克思主义素养尚缺乏应有自觉,这些问题的存在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够精准、没有充分调动学习研究积极性以及部分高校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方式缺乏吸引力和缺乏实效性、社会上负面因素造成消极影响等因素有关。因此,新时代必须采取若干行之有效的具体对策,即:将提升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归置于高校理想信念教育领域的核心位置、自觉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积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主动采取多样化分层次的社会化情景教学和提升途径和方法,努力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以构筑优良舆论氛围等,以切实提升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实现马克思主义对新时代大学生坚强有力的思想引领。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理想信念教育;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1]328,在新形势下做到更有针对性铸魂育人。为此,认真结合本地高校实际扎实推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其题中应有之义。为了更接地气地研究和探讨新时代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问题,确保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强化针对高校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引领,亟须紧紧围绕本地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升这一热点议题开展深入调查研究。鉴于此,南通市青少年工作研究基地资助课题“南通青少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现状调查及提升对策研究”课题组成员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间,在自编问卷与访谈提纲的基础上,在南通地区选取了6所代表性高校(南通大学、南通理工学院、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南通职业大学、南通开放大学、南通科技职业学院),选择了不同学科专业和年级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星在线发放调查问卷方式进行了抽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5413份;此外也专门针对部分高校大学生进行了相关个案访谈。调查问卷和个案访谈已较为全面地涵盖了6所高校本专科层次和文、理、工、农、医、师范等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样本选择具有广泛代表性。期冀通过此次调研,研究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现状,分析成因,探讨对策,以促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稳步提升。

一、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现状调查及成因分析

(一)现状调查

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大学生充分肯定马克思主义素养在大学生综合素养中居于重要地位,乐于了解马克思主义素养的科学内涵并把握精神实质,认为应采取各种手段和措施,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素养,通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大学生得以自觉认同与提升马克思主义素养,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1. 大多数大学生高度认同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普遍认为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非常重要和紧迫。调查发现,在回答“您认为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对于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是否重要”时,有48.99%大学生表示“非常重要,十分必要紧迫”,27.85%表示“重要,必要紧迫”,合计超过86%,选择“比较重要,比较必要紧迫”(20.41%),而选择“不重要,不是十分必要”(1.02%)和“说不清”(1.73%),合计只有2%左右。这充分说明:超过97%大学生肯定了提升马克思主义素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大学生这类精英群体非常清晰明确地表达了发自内心的声音:那就是对提升马克思主义素养重要性的高度认同!这种调查数据鲜明而生动地展现了大学生政治思想意识强、自主提升马克思主义素养意识十分强烈的精神风采,以及十分关注和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升的思想理论特质。概言之,实证调研数据在其现实性上清晰展示出了大学生对提升马克思主义素养的迫切愿望与理想信念追求。

2. 大部分大学生乐于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科学内涵并把握其精神实质,表示十分渴望和自觉期待以此引领提升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素养。调查显示,大多数大学生表示有兴趣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素养的科学内涵和根本旨归,在回答“您是否有兴趣从本质上认清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内涵与旨归”时,32.53% 受访者表示“非常有兴趣”,25.33%的大学生回答“有较浓兴趣”,回答“有点兴趣”(32.46%),这三项合计超过90%,而表示“兴趣不大”(8.8%)和表示“完全没有兴趣”(0.89%),这两项合计尽管不足10%,但是需要特别加以重视和关注。以上数据表明,就总体形势而言,在深刻领悟或基本领悟马克思主义素养科学内涵并把握其精神实质问题上,青年大学生中的绝大多数(超过90%)都作了肯定性的回答,绝大多数十分明确地表达了对于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科学内涵和旨归的兴趣,尽管感兴趣的程度可能存在细微差别,但很显然值得党和國家高度欣慰。这些数据表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青年大学生是值得党和国家高度信任的,将在不久的将来成长为乐于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不可多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生力军。当被问到“您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否认同和运用时,受访大学生中有30.98%回答为“主动运用,效果很不错”,28.16%表示“比较自觉,效果较明显”,加上“有时运用,有些效果”(32.26%)这三项合计约92%,这表明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度非常高,同时亦不能忽视少数高校大学生回答为“不太关注,效果不大”(7.95%),接近为8%,而表示“不思考,不关注,认为与自己无关”(0.64%)。这说明还有一部分大学生甚至极少一部分对马克思主义素养问题关注不大,加强自身马克思主义素养的意识自觉性不够强。为此,提高他们的关注度,并教育引导他们提升自觉性,这是需要政府职能部门、高校和大学生共同努力的方向。

3. 有相当部分大学生主张高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切实帮助指导大学生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理解和运用,创造各种便利条件和有力措施,引导大学生切实提升自身马克思主义素养。调查表明,当问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您不懂或不理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问题,您通常会怎么办?”,回答“与同学讨论”仅为21.34%,“放弃”为6.96%,合计低于29%,而选择“向老师请教”(12.16%)和“自己先思考,后问同学或老师”(39.49%),超过51%,20.05% 表示“认真研读经典及其导读,力求学深悟透”。以上数据深刻表明绝大部分大学生在心灵深处期待高校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而且有着非常正确积极的认知态度,比如绝大多数主张自己“先行思考,然后问老师和同学”和“向老师请教”超过51%。甚至更加令人惊喜的调查结果表明:喜欢自己钻研经典著作的同学占比超过了1/5。在回答“对于鼓励和引导青年大学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您的态度是什么”时,有50.59%的大学生表示“十分赞同”,有44.41%的大学生回答“比较赞同”,2.37%“不赞同”,0.35%“十分不赞同”,2.28%“说不清”。这说明,有相当部分大学生充分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价值和作用,比较自觉认同经典著作对于理解和感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基础性价值。

4. 尚有少部分大学生同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涵义、特征及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价值等存在一定程度的认识模糊和观念错位。调查显示,尽管大多数学生乐于学习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表现出较高认同热情,甚至强烈期待,但部分同学依然存在认识模糊和观念错位。例如:当问到“您认为自己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科学内涵”,约47%“理解非常全面、准确、透彻”(20.87%)和“理解较为透彻,但有一些不够理解的地方”(26.39%),只有46.02%“理解一般,结合辅导材料可能可以理解”和5.05%“缺乏理解和思考,存在一些疑难问题”,约占51%,还有1.66%“基本不理解,存在较大理解困难”。在回答“对于《共产党宣言》,您属于哪种情形”现状时,超过51%选择“非常熟悉,对其精神实质理解到位”(23.69%)和“比较熟悉,理解其精神实质和主要观点”(27.39%),在受访大学生中,大约有48%回答“知道一些,但是还要深入理解领悟”(40.64%)和“听说过,但是还有很多疑问的地方需要及时弄懂”(7.4%),这说明还有大约一半的高校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特别是针对《共产党宣言》的理解和领悟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提升。甚至有0.89%的受访大学生表示“没有听说过,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了解”,这说明了部分同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及其提升方面依然存在一些模糊不清的现象。

(二)成因分析

根据调研结果,结合理性分析,上述调查与访谈发现的问题,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主要表现在:

1. 部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不够精准到位,少部分大学生坦言花在提升马克思主义素养方面的时间精力确实十分有限。这一情形直接削弱了大学生培育践行马克思主义素养的主观自觉与外化提升。经过个别访谈,有些大学生表示在学校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教育教学时,感到不够精准到位,有的知识点在初高中已接触过,需要提升和聚焦,但是似乎这个方面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或完全解决。调研还发现了有一部分大学生坦言由于其他课业负担重和参加社会活动投入时间精力较多,导致在促进自身马克思主义素养提升方面出现有心无力的困惑,尽管有时内心深处从未拒绝甚至十分渴求提升马克思主义素养,以便于指导自己的思想言行,但确实存在一些客观因素妨碍了马克思主义素养学习和提升的自觉进行与实践反思。笔者通过课堂内外、线上线下的访谈了解到:部分大学生花费在阅读马克思主义理论,以便提升自身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时间和精力确实十分有限。当被访谈到“用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升之外的自觉学习和巩固的时间需用多长时间”,相当部分大学生表示仅仅在半小时之内,而且多数情况下还是在上课前翻翻课本和笔记来完成这个任务的。如此种种,无疑都表明相当部分大学生表示没有花费足够时间精力提升自身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

2. 当前普遍存在的一个较为严重问题是少部分同学对马克思主义素养及其提升缺乏浓烈的意愿和应有学习兴趣,也不知道怎样培养兴趣。如前所述,调查发现,尽管90%的大学生表现了学习和研究兴趣,但同时也不能忽视还有不足10%的受访者表示“兴趣不大”(8.8%)和表示“完全没有兴趣”(0.89%),这两项合计尽管不足10%,却需要特别重视和关心。这表明极少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素养及其提升缺乏足够浓烈的意愿和兴趣,较少愿意主动寻求马克思主义素养及其提升的相关信息,以便进行立场、观点和方法、理想、信念和追求层面的自我反省与自我提升。在接受访谈“您所在高校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素养提升方面存在的现实困境”时,大约一半大学生表示可能是因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素养提升普遍缺乏应有兴趣”。当问到为什么兴趣不高,有的学生坦言由于底子较薄的缘故,对抽象理论不太懂,很自然导致兴趣难以提高,也因为经常接触但不是很精准到位,有时感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素养提升缺乏吸引力”、“缺乏情感渗透空洞乏味,不能满足精神需要”,有时候觉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距离比较远,好像“未能满足自身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实际需求”,此外,某些大学生表示不知如何提高學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兴趣。

3. 部分高校对于开展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教育教学活动重视不够,在相当大程度上缺乏教育教学课程或内容训练的聚焦意识。调查表明,部分大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是导致教育教学效果欠佳,因而也是导致马克思主义素养提升存在阻滞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教学实践中,不排除有些高校确实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方式呈现僵化倾向、有的教育教学在内容设置和衔接方面存在某些不合理因素,由于存在教材使用、教案设计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等因素,导致难以形成强大的有机整体性质的合力。调查表明,有的高校未必高度重视最新成果进课堂进教材进大学生头脑,有的高校不能从根本上坚持做到注重高校师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素养提升选择的个性化,无力从思想引领高度及时化解师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素养提升方面的热点、疑点和难点,导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升存在很大的理论和实践盲区。以上种种在很大程度上销蚀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素养提升教学的重视程度。

4. 社会文化建设氛围所暴露出来的某些负面因素造成消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学生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主观意愿及践行理念。当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素养及其提升现状总体上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流方向,契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要求与实践指向,但同时鉴于当今转型社会国内外存在部分社会丑恶现象,比如“长期以来,一些西方国家把他们演绎的‘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念鼓吹为‘普世价值,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推销”[2]145,与此同时,“在我们党员、干部队伍中,信仰缺失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在一些人那里,有的以批评和嘲讽马克思为‘时尚、为噱头;有的精神空虚,认为共产主义是虚无缥缈的幻想,‘不问苍生问鬼神,热衷于算命看相、求神拜佛,迷信‘气功大师;有的信念动摇,把配偶子女移民到国外、钱存在国外,给自己‘留后路,随时准备‘跳船;有的心为物役,信奉金钱至上、名利至上、享乐至上,心里没有任何敬畏,行为没有任何底线”[3]76。这些现象无疑将有意或无意严重扭曲和背离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提升方向,势必引发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够重视并且不够自觉提升等社会问题,这些对于党和国家思想引领必将起到阻滞和困扰的作用。凡此种种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素养提升氛围中得以滋生蔓延的丑恶现象对于正处身心发展阶段、矛盾冲突较多的大学生势必产生负面影响,无情侵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素养提升的应有吸引力与实效教育意义。部分同学还严重存在令人忧虑的不太关注马克思主义素养及其提升的危险现象,这是尤其需要引起重视与关注的思想政治现象,亟须加强思想引领和教育矫正的社会现象。

二、提升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对策与建议

中國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完成高校立德树人和铸魂育人根本任务,尤其应高度重视并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提升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帮助他们提升思想政治素养、完善人生追求、谱写青春华章。

(一)继续引导和激发学习兴趣,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等在线节目的引领作用,坚持不懈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升工作引向新的发展阶段

鉴于调查结果,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升展现出了高度而强烈的热情,并展现出了足够强烈的求知欲,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职能部门、高校和大学生都应正视这种良好态势,做到因势利导,化兴趣优势为实际举动。鉴于目前是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对新媒体、自媒体运用娴熟,因为有必要在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境遇的时代条件下,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在考虑这种现实的,尽管隐形的兴趣动力面前,如何把这种兴趣转换为现实的生产力。

为此,具体做法和建议:其一,要进一步激发广大高校大学生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兴趣意识、自主意识、实践意识,鼓励和积极引导高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资料、刊物和图书等的采购方面加大师生的推荐和采购力度,激发广大师生的理论学习兴趣和研究热情;其二,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升兴趣小组,以兴趣小组为单位开展提升合作等相关活动,并与此同时旗帜鲜明地为学院学生会或者全校学生会起到表率带头的思想引领作用,在此基础上更大规模地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素养提升力度,以促进朋辈学习交流为得力抓手,大大地促进朋辈之间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学习渗透与比较研究,力争更大成果;其三,充分发挥全体师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采取切实措施,切实解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素养提升中存在问题,为思想引领,甚至为考研深造提供一定的理论培训指导支撑。

(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将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升工作归置于高校理想信念教育领域的核心位置,采取措施促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升工作走向纵深

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其首要任务和关键环节,在于切实提升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一个没有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大学生,要想使其真正地加强和改进理想信念教育,显然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因为没有足够的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感受与接纳,就很难谈得上对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理论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因此就极其困难使大学生真正地产生对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巩固和强化。在处理二者关系问题上,必须充分自觉地认识到理论素养的提升是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舍此,就不可能产生真正有生命力的理想信念教育。即使开展了理想信念教育,也势必因为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深厚根基而难以深入推进。

由此,这就建议:其一,高度重视和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等在线网站建设。必须立足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根本使命,着力将高校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升工程归置到高校理想信念教育领域的核心位置。目前国内部分高校或院系,已设置运作“马克思主义·青年说”之类的精彩栏目或其他得力举措,这些举措对于提升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具有举足轻重的思想引领和榜样示范价值;其二,要注意引导网站建设和运用最好能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有机衔接起来,注重夯实“马克思主义·青年说”活动品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基础。在这个建议举措中,一项基础性工作就是必须热心帮助和引导高校大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在其中也能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主要内容与精神实质,并帮助引导他们关注前沿动态。这是教育引导大学生提升马克思主义素养观的基础性环节和突破性关键。

(三)组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升合作团队,发挥各高校师资力量的整合效应,共同形成合力将提升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理性自觉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根据调查结果,在回答“您对于本地区高校内部或者高校之间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导师团队”时,选择“非常同意”(38.89%)和“同意”(43.45%)合计超过82%,而选择“一般”(16.86%)的约占1/5,仅0.47%表示“不同意”和0.33%“非常不同意”。所幸的是,在接受课堂内外、线上线下访谈的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大部分同学对“是否愿意潜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素养提升的经典或通俗著作”作出了肯定回应,这说明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度很高,政治立场坚定、态度鲜明,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思想政治标准。从接受心理看,绝大多数大学生“比较赞成”和“十分赞成”创新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素养提升教学方式方法,并且乐于接受来自教师和教师团队的帮助和引领,绝大多数大学生回答为“比较欢迎和期待”和“十分欢迎和期待”,这样的认知态度有助于在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更加务实提升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从而将提升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工作落到实处。

正是鉴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提升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重要渠道和主阵地,开展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学习理论是采取行动的先导。因此,建议:其一,在当前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必须积极创造条件,有意识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素养提升的基本观点及精神实质,使之渗透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融入大学生内心深处;其二,尽可能快且卓有成效地组建高校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教师合作团队,以便于在学校内部以及校际之间搭建有力的沟通交流平台,方便教师自觉增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素养提升的学识智慧厚度,探索方法与途径,提升大学生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素养提升的深刻理解,帮助确立高尚慧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第三,在组建团队的基础上进一步认真研究和解决大学生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素养提升问题上的热点、难点和疑点,为创新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素养提升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作出新的积极贡献。

(四)弘扬应用意识,强化务实理念,积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为切实提升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奠定坚实的实践教学基础

立足新时代,为推进铸魂育人和立德树人,除了理论育人,也尤其需要关注和研究实践育人。事实上,积极构建实践模式,对于巩固和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无疑特别必要与紧迫,这是促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重要媒介,亦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升实践模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理论教学与实践体验相互结合,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理论教学改革的应有价值;必须高度重视大力倡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融入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实现二者互促共进。

由此建议:其一,讲清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的内在逻辑,尽可能多地运用开卷考试形式,创造条件多开展实践教学。调研结果显示,在回答“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您内心倾向于哪种”时,选择“喜欢开卷考试”的占比最高,为62.44%,选择“喜欢闭卷考试”的占比最高,为11.37%,两者对比接近六比一,这说明开卷考试更加符合多数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愿望;其二,切实做到“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视实践育人,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长才干”[4]77。要促进大学生结合自身思想与生活实际和校园文化建设实际,涵养培育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升;其三,倡扬在教师指导和学生配合下,合力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营造格调高雅、符合和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涵养和提升的实践教学模式和氛围,切实推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与理论素养提升的互促共进。

(五)主动采取多样化分层次的社会化情景教学和提升途径与方法,努力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构筑有利于高校大学生切实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优良舆论氛围

根据调研结果,当问到“您对于在本地区风景名胜古迹处恰如其分地通过悬挂或者张贴标语或图片等方式以帮助促进提升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时,回答“非常同意”的为42.26%,“同意”的為40.73%,两项合计约为83%;表示“一般”态度的为14.29%,只有1.93%回答为“不同意”,而回答为“非常不同意”的只有0.8%,连1%都不到。从这样的回答情况来,绝大多数青年大学生是完全赞成恰如其分地在风景区多设置或者悬挂有关马克思主义宣传标语做法的,这很好地体现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心认同和提升素养的自觉自愿心理意识。这就是说,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升纳入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宏大视野,切实提升实践活动和思想理论建设的层次与水平是适逢其时的一个重大举措。

为此,建议:其一,多在风景区有意识地悬挂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宣传标语和语录,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使得时代新人在大自然中,在游览放松中不自觉地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研究兴趣,自觉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并伴随自身成长和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其二,组建高校社会实践基地活动,类比中小学阶段的实践活动。让多数大学生,特别是校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获得实践活动的平台,促进在实践中更好更快地增进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理解和感悟、践行和运用,进而实现积极唤起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学习自觉并鼓励践行,建构青春驻马、造就完美、不负韶华的青春人格,谱写壮丽人生华章。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28.

[2]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145.

[3]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76.

[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