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供给侧改革下的陕西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路径

2021-09-16张甜

张甜

摘 要:陕西省地处西北内陆,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文化底蕴厚重,自然资源丰富,但是经济总量始终处于国家中等水平,究其原因源于供给与需求,经济结构,发展方式,公有制与非公有制之间的关系。本文运用经济学理论,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结合当今国家供给侧改革与放宽市场准入机制的经济政策,分析陕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陕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现状的基础上,指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提出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现路径,即以创新为中心,积极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的工作,把握非公经济的发展趋势,提出陕西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思路,寻求经济发展新路径。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供给侧改革;经济结构;创新

陕西是西部大省,是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也是国家西北地区对外贸易的重要基地。过去十年间,陕西非公有制经济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不断上升,成为陕西财政税收的主力军,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解决了失业问题,已经成为陕西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陕西与其他发达省份相比较,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占经济总量比重低,发展规模小,但非公经济的发展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所以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可以为陕西经济的追赶超越发展注入强大的活力。本文经过运用大量的数据分析,针对陕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现状,着眼于非公有制经济问题和不足,从供给改革出发,紧扣人力、高新科技、资金、制度、资源等五个方面的结构性改革内容,为深化陕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陕西社会经济进步建言献策。

一、供给侧改革概述

(一)供给侧改革的经济学理论来源

法国著名经济学家萨伊在十九世纪初所发起的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理念是供给学派的最为主要的思想渊源,他所提出的“萨伊定律”是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的理论,它是古典经济学关于供求关系的最重要的表现形式。该理论倡导制定以自由放任与不干预为特征的经济政策,提倡市场应占主体地位,成为20世纪初的美国、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所遵循的经济思想。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面临着严峻的滞涨危机,凯恩斯主义遭到经济学界的质疑,代表西方供给学派的经济学家蒙代尔和拉弗提出的理论重新得到正视,并一度成为英国撒切尔当局和美国里根当局的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成效,激发了经济活力、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供给侧改革的中心要求就是从供应端、生产端出发,不断解放生产力,释放经济活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寻求经济增长的一个新路径,主要强调通过提高社会供给水平来改善社会经济发展。

(二)供给侧改革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主持原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时指出,“在适当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1]著名经济学家王一鸣认为,经济增长理论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创新实现全要素合理配置,全面实现生产率的提高。[2]

国内研究者认为在中国的供给方面的结构改革的中心是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换,提高社会全要素生产水平。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导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经济发展从粗放到集约、从数量到质量的重要方式。

二、陕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

(一)非公有制经济对经济总量的贡献率提升

近十多年以来,在陕西省政府出台了各项扶持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的情况下,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势头良好,它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逐步成为陕西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由图1可以看出,自2010年以来,陕西省非公有制经济占全省GDP的比例整体上是稳定持续的增长,由2010年的49.5%增加到2017年的54.1%,显示出了陕西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远景,尤其在2010年,全球性金融危机过后的经济慢慢复苏,非公有制经济的占比稳定增长,对陕西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由图2可知陕西近年来的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是稳步的上升。据统计2016年陕西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为10310.09亿元,占全省经济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8%。在全省GDP的增量中,2015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的贡献高达58.2%,拉动经济增长了4.7%。2016年、2017年也分别拉动经济增长4.9%和5.1%。2017年,全省非公经济增加值为11849.22亿元,较上年增加1419.04亿元,占GDP的比重为54.1%,上升了0.3%。显示出非公经济总量持续扩大,占比稳步提升。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全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①

(二)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陕西省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陕西省非公有制经济主体规模迅速扩大,生产能力提升,非公经济的生产总值不断增加,上缴税额不断增加,成为财政主要的税收来源。由图3可知,自2008年至2015年的八年间,陕西省非公税收从473.74亿元增长至1626.48亿元,增长了接近3倍。同時呈现出阶梯式增长,体现出持续性稳定增长的特征。非公税金占全省税收收入的比重也是逐年上升,从2008年的45.5%增长至62%②。明显已经成为陕西省税收收入的主要载体,陕西省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不停的强化担负社会责任的能力,提升了对陕西省经济发展的奉献能力。

(三)非公有制经济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陕西省非公有经济产业结构逐步的发生了变化,主要的趋势为,第一产业的比重逐步的缩小,占比最小,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步的增加,第二产业的比重始终与第三产业形成此消彼长的关系,总体来说第三产业的发展势头大于第二产业。但是现在,第二产业仍是非公经济产业的主体。全省鼎力开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科学技术的革新带动产业升级、大力削减落后企业产能,并设立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形成初步规模,充分挖掘工业非公经济成分增长潜力,提升了工业的综合竞争力,工业成为全省非公经济快速发展的首要根基。

2016年,陕西省第一产业非公经济增加值、第二产业非公经济增加值、第三产业非公经济增加值分别为479.84亿元、5040.79亿元、4789.4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4.7%、48.9%、46.4%,呈现“二、三、一”格局。非公有制经济各产业层级和产业领域持续扩大,产业结构比重也得到调整和完善。同时,积极因素继续堆积,经济结构分解调整、转型升级明显,新兴的动力逐渐增进。

(四)非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不断增加

陕西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和扶持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机制,为开放合作和非公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使得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活力充足。

据统计。2016年全省个体工商户增长至149.64万户;全省私营企业达到50.74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5.31万户。到2017年末,全省个体工商户增至162.82万户,全省私营企业数量到达60.4万户,增加近10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6.37万户,成员总数52.18万个。非公经济主体数量不断增加,是非公经济成长的不竭动力,更是全省非公经济平稳运行、迅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③

(五)非公有制经济就业规模不断扩大

非公有制企业是容纳就业者的首要经济主体。2014年,陕西非公经济就业人员达到608.35万人,占总就业人数的69.8%。2015年陕西省非公有制企业、私营企业雇工人数为85.1万人,非公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为309.99万人。据陕西工商局统计报告显示,2017年全省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已超过200万人,较2016年增长了11.0%;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为360.81万人,增长了7.8%。非公有制经济的持续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在缓解陕西省就业压力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为全省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陕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非公有制经济地域发展不平衡

非公经济发展的状况,从陕西省整体范围来看,展现为南高北低、西急东慢。2016年度榆林、延安地区的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该地区GDP的比重为37.5%,受所处地区的资源能源动力支撑,榆林、延安地区一直是以能源和重化工为主的大型国有企业为主,非公有制经济占比一直低于关中和陕南地区。关中地区占据区位优势及拥有较好的工业基础,加上近年来大量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效果突出及高新科技产业的增多,非公经济发展较快,比重较高,2016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2.1%。陕南因为工业基础单薄,缺少大型的国有企业,加上近年来陕南地区的绿色产业和旅游业有了很大发展,全赖于陕南地区突破经济瓶颈战略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该地区非公经济的全面发展,2016年非公有制经济占比为53.5%,处于全省非公经济占比第一的位置。

(二)陕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竞争力不足

企业竞争力是指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是企业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武器。企业要想得到良好的、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要提高综合竞争力,取得更多的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既取决于企业自身的运营发展能力,如企业特有的文化、体制、资金、人力资源等因素。又受到外部经济环境发展状况的制约,如国家经济发展形势、政府财政扶持力度、行业市场发展等因素。

经济产业环境能够决定企业竞争行为和资源竞争的能力,产业环境竞争力评价指标主要是包括企业所处的行业、行业结构及行业竞争能力等方面,是衡量企业发展环境的重要指标。陕西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短板主要有两个方面。

1. 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传统行业

非公经济在传统行业市场中占有较大比重,主要以劳动密集型、无高科技含量的传统行业为主,而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市场占有率低。从陕西省非公经济投资范畴看,制造业、房地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其主要的投资领域,非公经济的投资涉及房地产业和工业等领域,分别占到其总投资的33.7%和30.5%,批零住餐和交通运输业占12.62%,而金融业、高新科技、信息软件领域的投资较少。陕西省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比重偏低,与河南等省份比较,还存在大的差距。因此陕西省民间投资需更要进一步拓宽领域,改变各行业的投资比重。

2. 欠缺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处于产业链的底层

陕西非公经济与外省非公经济相比发展较为落后,普遍存在“小、低、散”的发展短板。以制造业领域为例,全省资源初级加工产品、科技含量少的产品产值占全省工业产值的62%,产业结构趋同问题突出,产业协作配套、联合互动的能力有待提高。非公企业广泛存在产业链条短,精细加工产品和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的高端产品少的问题,丰富的资源优势尚未全部转化为经济竞争的优势。尤其是在县区非公企业中,占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十分少,科研经费投入少,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低下,缺少著名的商标和名牌产品。缺乏高新技术、效益好、拉动作用力强的重点项目、优质项目,限制了非公经济的发展水平。近些年来,尽管涌现出了一批非公有制主导企业并構成产业集群,但与其他东部发达省份对比,产业模式单一,产业层次低,产品科技含量低,总体缺乏竞争力。

(三)陕西非公有制经济企业融资能力弱、融资规模受限

陕西非公企业自身融资能力低下和融资渠道狭小,因此大多以劳动密集型、低端产品生产型为主。陕西非公企业资产和规模均处于弱势,和国有企业相比较竞争力弱,而有些非公企业还存在歹意欠账的行为,信用制度的缺位,使银行不能够准确地对中小企业经营者的信用度做出判别,因而非公企业从银行得不到可观的贷款额度。非公企业缺少固定资产,没有可用于典质的不动产,其借贷要求难以获得商业银行的认可。非公企业向银行贷款,需要填写繁多的手续,严格的办理程序,导致企业融资成本高,甚至错失商机。陕西民营企业高度依赖内源性融资,因此非公企业的融资渠道窄。加上目前受中国经济大环境影响,非公企业从银行很难获得融资,只能去选择信托、基金等机构融资,增加了企业融资成本。

(四)陕西非公有制企业人才、科技资源结构不合理

1. 非公有制企业人才资源供需不匹配

非公有制企业因为人才资源匮乏,产生了企业管理程度不高、技術力量薄弱、创新水平低下等一系列问题。劳动力是生产要素中最关键、最有决定性的因素,受劳动力市场中供求关系的影响,劳动力的供求关系总是复杂性的变动。目前企业最缺的人才:首要是高级技术工人,占33.4%,其次是高级管理者,占26.6%,再次是普通技术人才,占15.6%,最后是低级技术工人,占14.2%。④大多数非公企业认为存在“缺乏人材或人材流失”。企业集中表现出对高水平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但是却得不到有效的供给,导致供不应求,供需不匹配。但社会上仍有大量待就业的劳动力资源,却达不到企业的标准。劳动力资源供需的不匹配使得企业难以招募到大量优秀的人才。

2. 非公有制企业科技资源结构性矛盾突出

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是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但是缺乏科技创新能力。陕西属于典型的科技资源雄厚、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省内拥有上千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但分布不合理,表现为高等院校、科学研究院和航天军工企业拥有大量的优秀科研人员和科技资源,而非公企业缺乏优秀的科技资源。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使得强大的科技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竞争优势。科研研究领域偏离市场实际情况,科技成果达不到市场的要求。由于缺乏产业的支撑,无法使科技研究成果商业化、市场化,更无法带动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陕西虽然拥众多科研机构,但是科研成果的本土转化率却非常低。高新科技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使得陕西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得不到迅速的发展,也使其在发展过程中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来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

四、陕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思路

(一)营造宽松平等的市场政策环境,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机制

陕西各级政府要鼓励国有、私营、个体、混合、外资等各种经济成分平等竞争、共同发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因此,在观念上包括一些政策、制度设置、司法维护和信息服务上,应把非公有制企业当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与国有企业一视同仁、平等相待,在融资、市场准入、项目审核方面要实现权利、机会、规则、服务的平等。完善非公有制经济领导协调机制,设立非公经济发展统筹机构,统筹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建立统一的非公经济政策传导机制和政策监督机制,加大监管和问责力度,经济统计运行监测分析机制,加强经济运行动态数据分析,及时对市场运行状况作出调整。建立健全法律保障体系,积极保护非公经济的正当权益,稳定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为非公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二)加快非公有制经济产业集群建设,提升竞争力

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Michael·Porter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提出了产业集群效应理论,它是指在特定区域内的生产企业、供应商、金融服务机构、贸易商等一系列具有竞争能力,在地理上是集中的和相互关联的群体,并形成多个行业的共生共发展的关系,构成这一区域独特的竞争优势。陕西各级政府应该从政策,资金方面鼓励非公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制定高端发展战略,打造尖端企业品牌,积极引导非公企业树立市场竞争意识,不断加强高科技产品开发、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根据地方的独特优势制定发展战略,促进陕北地区延安榆林地区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矿产能源产业的集群发展,促进关中西安地区高新科技产业的集群发展,促进陕南地区绿色经济产业的集群发展。

(三)创新非公有制企业的融资机制和融资模式

陕西各级政府带领建设健全非公经济企业金融服务的多层次组织体系,采纳多种方法拓宽非公经济企业融资渠道,提高银行工作者的服务认识和服务水平,从金融方面支持非公企业。政府应建立健全政策性银行,对非公企业给予资金扶持,使非公有制企业走出发展困境。发挥省内商业银行的积极作用,健全企业融资体制,积极给予非公企业经济贷款,给予帮助,深化合作。商业银行应当供应资金支持产品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非公有制企业。踊跃探索诸多类型的PPP⑤融资方式,建立和完善非公企业融资服务体制,建立非公企业信用评价体系,能够减轻政府财政压力,降低非公企业的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利用省内、国内外的大量资源,积极搭建服务于非公经济的投融资平台,为非公经济主体组合市场资金提供便利。政府部门需为非公企业制定有力的财政扶持政策减轻非公企业税负,为非公企业提供保障和支持,减轻非公企业的融资成本和融资压力。

(四)激发非公企业的创新能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供给侧的改革必须在结构上以创新为动力,并以经济为基础推动创新,形成良性的循环,使经济持续发展。陕西各级政府鼓励非公有制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以创新为动力,驱动非公经济产品改革和升级,提升非公企业的竞争优势。非公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要不断提高科技创造能力,因此要搭建非公企业科技创新的平台。加快完善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高企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能力。积极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和科研经费,促进科学技术研究小组和创新研究平台建设。对于创新型的非公企业,在其遇到产品升级、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等重大困难期间,政府应该积极调动省内优秀的科研资源予以支持,帮助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创新模式。

(五)非公企业要制定发展战略,改革企业体制

陕西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体制受传统模式的制约,企业管理能力,创新机制,融资模式受到阻碍,因此非公企业要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形成现代化企业管理结构。加快完善企业的人才制度、激励约束制度、财务制度、薪酬制度、福利制度、企业文化等各项管理制度,实现企业管理的合理和合规。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企业日常运行的各项管理制度和规范,使管理制度务必科学、合理、有效,不断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目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非公企业要想得到发展,提升自身竞争力,就必须制定长远的、合理的企业发展战略。如企业发展的规模、产品的研发及生产、融资渠道、企业兼并和重组等各项关乎企业未来发展的大计。

五、结论

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陕西省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成为陕西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力军。政府鼓励所有市场经济主体,平等竞争、协同发展,出台政策支持非公企业的发展,维护非公企业的切实利益。政府部门领导干部和非公企业家建立和谐透明的关系,政府走进非公企业、融入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进行对口指导,帮助非公企业克服融资、建设、运营等重大困难。加速陕西非公有制经济产业集群建设,提升竞争力,以放宽市场准入为突破口,大力推动新兴能源产业、生物制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非公企业结合自身发展进行定位,抓住政策契机,非公企业要制定发展战略、改革企业体制、塑造企业文化、改变发展方式、健全产权制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综合竞争力。加速非公有制经济的成长,为陕西经济的追赶超越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注 释:

① 数据来源:http://www.shannxitj.gov.cn/site/1/html/126/131/138/17382.

htm《2017年陕西非公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② 数据来源:http://www.shannxi.gov.cn/0/1/9/41/208461.htm.《陜西省统计局发布2015年全省非公经济发展情况》。

③ 数据来源:http://www.shannxitj.gov.cn/site/1/html/126/131/138/17382.

htm《2017年陕西非公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④ 数据来源:2016年陕西省统计局关于非公经济问卷调查统计数据。

⑤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强调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实发展理念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 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N].人民日报,2015-11-11(01).

[2] 王一鸣.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原因主要不是周期性的,而是结构性的,应当通过供给侧改革重塑发展动力[N].人民日报,2015-12-28(17).

[3] 郝寿义.区域经济学[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

[4] 姜涛.消除体制性障碍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J].陕西省社会科学院,2016,(18).

[5] 张志安.十一五陕西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成效及问题[J].经济论坛,2011,(154).

[6] 唐莹,易昌良.提升陕西非公有制企业竞争力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7,(25).

[7] 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8] 李卫东.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分析——以东西部中小企业为分析样本[D].北京交通大学,2011.

[9] 袁博.陕西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协调度水平测度研究[D].西北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