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护盾TBM隧道开挖管片跟进安全距离分析
2021-09-15洪闰林张志强
洪闰林 张志强
【摘要】在双护盾工作模式下,双护盾TBM可靠支撑靴紧撑洞壁为主推进油缸提供反力,因此管片的安装可与掌子面的掘进同时进行,大大提高施工效率。文章以尼泊尔巴瑞巴贝引水隧道工程为背景,基于双护盾TBM的双护盾开挖模式,在考虑了护盾与围岩之间的不均匀间隙、TBM推进参数(扭矩和推力)、豆砾石层和管片、撑靴盾提供的支撑力、护盾的阶梯式结构等因素的基础上,建立双护盾TBM全动态掘进数值模型,研究了不同管片跟进距离下的施工力学响应。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管片跟进距离的增大,围岩的最大位移值逐渐增大,位置均为未支护段最靠近管片处;②随管片跟进距离的增加,管片内力分布不变、内力值逐渐增大;③管片安全系数在拱顶和墙脚处较大,在拱腰、仰拱和拱顶处较小,管片极限跟进距离为10 m。
【关键词】双护盾TBM; 掘进模式; 力学响应; 安全距离
【中国分类号】U455.43【文献标志码】A
当双护盾TBM采用双护盾掘进模式进行施工开挖时,隧道支护结构可以与开挖掌子面拉开一定距离,以此提高TBM的开挖效率。但由于未支护段的存在,支护结构与围岩的力学响应显得尤为复杂。王明友等通过多雄拉隧道的数值仿真计算,得到了TBM双护盾掘进模式下不同豆砾石回填密度对支护效果的影响,并对回填灌浆的密实度进行了分级。程建龙采用Flac3D建立了完整的TBM模型,分析了双护盾TBM掘进时围岩变形及护盾所受的接触力和摩擦阻力。国内外众多学者还对双护盾TBM卡机脱困技术、地层适应性和刀盘磨损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对双护盾掘进模式下,支护管片与掌子面间未支护段长度的研究仍然不足。
本文以尼泊尔巴瑞巴贝TBM引水隧道项目为研究对象,对管片跟进距离对施工力学响应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此分析合适的跟进距离,并对施工效率、安全性进行合理的评判,以实现TBM的安全快速掘进。
1 工程背景
巴瑞巴贝引水隧道长约12.2 km,掘进方向为N26.84°E,坡度3 ‰,断面型式为圆形,隧道设计开挖洞径为5.06 m,设备采用罗宾斯双护盾TBM。隧道最大埋深820 m,除洞口外最小埋深约78 m,隧道除始发段有一个R=700 m,长度368.87 m的曲线外,其余部分均为直线掘进。
2 建立数值模拟模型
2.1 模型概况
为了尽可能的反映双护盾TBM的施工动态,模拟TBM与围岩之间的相互接触从而了解其作用机制,有必要弄清楚TBM各组成部分的空间位置关系。如图1所示。
图1中:Lc为刀盘长度,Lf为前护盾长度,Lr为后护盾长度,L1为管片长度,Δ为刀盘与前护盾之间半径尺寸差值,在实际掘进时刀盘上部滚刀外缘要稍高于刀盘外边缘,有利于减少刀盘磨损;Δr为扩挖量,t为护盾厚度;δ1为后盾盾尾下表面与管片上表面之间的间隙,δ1=ξ1+ξ2+ξ3,其中,ξ1为管片厚度方向制作偏差值,ξ2为管片环安装不圆度偏差值,ξ3为管片间接缝宽度超差值,因管片安装精度极高,这些间隙应当严格控制,否则会出现渗水错台等缺陷;h为管片厚度;D1管片内径(成洞直径);δ2为后盾盾尾上表面与管片下表面之间间隙。
采用Abaqus数值分析软件建立双护盾TBM掘进开挖模型,由于模型中涉及大量的接触对,整体模型又为对称模型,故取半模型以减少不必要的单元数量,加快计算速度。计算模型如图2所示。
2.2 工况设置
尼泊尔引水隧洞(BBDMP)工程采用如图3的施工方案,未支护段的长度为两个掘进循环的距离,即第一环管片与后护盾尾部间距为2 m。现研究盾尾后第一環管片跟进距离(既未支护段长度)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结合双护盾TBM掘进数值模拟,设置未支护段长度为1 m、2 m、3 m、5 m、7 m、10 m的工况。
在计算模型中简化考虑为一环整体吹填。此外,由于豆砾石与泥浆均具有时效性,所以计算中将其弹性模量考虑为软硬两个阶段。当处于软阶段时,其弹性模量为0.5 GPa,经过TBM推进一环的时间,其弹性模量变为1.0 GPa。岩体、管片、豆砾石具体力学性能参数如表1所示。
3 结果分析
3.1 围岩位移分析
在整个模型中,由于TBM相关结构(不包括豆砾石和管片单元)刚度相比于围岩很大,在整个计算中近似等于刚体,所以TBM相关结构之间发生的相对位移极小,大约为10-6 m量级,所以不对TBM相关结构位移展开分析。
提取各工况下TBM最终贯穿时地层的竖向位移云图如图4所示。
提取不同跟进距离下的最大拱顶沉降和仰拱隆起值如表2所示。
由图4及表2可以看出:
(1)各工况开挖支护后整体位移均呈上沉下隆趋势,在TBM掘进过程中,围岩的位移场都表现了较强的三维空间效应,由于掌子面的“支护”作用,在掌子面处位移较小,离掌子面越远,位移越大。
(2)跟进距离越大,开挖后盾尾未支护段距离越长,盾构及掌子面的“支护”作用越小,故位移有明显的增大趋势。跟进距离从1 m到10 m变化时,贯通后拱顶沉降值从4.554 cm增长至8.123 cm,仰拱隆起值从3.989 cm增长至6.566 cm,总增幅明显。在跟进距离为1 m、2 m、3 m时,由于距盾尾不远,盾构及掌子面的“支护”作用还较为明显,位移增幅不大。跟进距离变化至5 m、7 m、10 m时,竖向位移的变化幅度较1 m、2 m、3 m时明显增大。
3.2 管片内力分析
由于不同工况下,最新施作的管片与掌子面之间距离不一致,现统一选取管片施作至30 m时,不同工况下该位置处最新施作管片的轴力、弯矩和安全系数如表3所示。
不同跟进距离工况下,管片各部位内力及安全系数变化趋势如图5、图6所示。
由图5~图6、表3可知:
(1)对于双护盾工作模式,盾尾管片不同跟进距离工况下,管片内力沿截面分布规律一致。TBM开挖掘进后,紧跟盾尾的一环管片断面轴力均呈受压状态,拱肩和拱脚位置处的轴力较小,拱腰处的轴力值最大;管片在拱顶、拱腰、仰拱部位呈负弯矩,仰拱处负弯矩值最大,拱肩和墙脚位置处呈正弯矩,墙脚处正弯矩值最大。
(2)管片安全系数在拱顶和墙脚处较大,在拱腰、仰拱和拱顶处较小。随着管片跟进距离不断增大(1 m、2 m、3 m、5 m、7 m、10 m),管片各部位安全系数明显减小,其中,10 m跟进距离工况下,仰拱和拱腰位置分别减小至2.73、2.65,接近规范要求,存在安全隐患。
4 结论
(1)随着管片跟进距离的增大,管片内力分布不变、数值不断增大,管片的安全系数不断减小。当跟进距离增大至10 m,管片安全系数最小值减小至2.65,已不满足规范要求,故管片跟进极限距离为10 m。
(2)在跟进距离较小时,由于TBM盾壳支撑作用,盾尾围岩稳定性较好,更利于管片受力,故在跟进距离为1 m、2 m、3 m时,盾壳支撑作用下,内力及围岩位移变化幅度均不大;但跟进距离增大至5 m、7 m、10 m时,未支护段距离越来越长,盾壳支撑效应逐渐减小,围岩变形量更大,此时施作管片并且填充豆砾石,若按照设计厚度填充太满对围岩变形约束太大不利于管片受力,在实际工程中应考虑填充豆砾石的厚度或填充时机。
参考文献
[1] 陈叔,王春明.川藏铁路TBM施工适应性探讨及选型[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20,33(4):38-47.
[2] 余国军.双护盾TBM在杭州第二水源输水工程的应用与挑战[J].科技和产业,2020,20(7):176-180.
[3] 吴圣智,王明年,李磊,等.双护盾TBM施工隧道豆砾石回填层对地表沉降影响机理[J].中国铁道科学,2020,41(4):82-90.
[4] 王明友,潘长城,金峰.雙护盾TBM自密实回填快速支护施工技术及应用[J].水利建设与管理,2020,40(6):30-33.
[5] 罗长征.城市地铁双护盾TBM穿越不良地质技术[J].价值工程,2020,39(11):209-210.
[6] 王明友,侯少康,刘耀儒,等.TBM豆砾石回填灌浆密实度对支护效果的影响研究[J].隧道建设:中英文,2020,40(3):326-336.
[7] 王明友,侯少康,刘耀儒,等.TBM豆砾石回填灌浆密实度对支护效果的影响研究[J/OL].隧道建设:中英文:1-11[2020-08-20].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4.1745.U.20200409.1803.032.html.
[8] 刘松明,李跃.模袋灌浆技术在双护盾TBM施工中的应用[J].云南水力发电,2020,36(1):174-177+182.
[9] 王万仁.DSUC型双护盾TBM小净距段掘进技术研究[J].铁道建筑技术,2020(1):88-92.
[10] 庞杰.TBM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建筑机械,2020(1):97-99.
[11] 陈雷.双护盾TBM穿越断层破碎带地铁隧道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20(3):27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