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短视频视域下高校育人模式探析

2021-09-15刘鸿彦

大学·社会科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育人模式短视频高校

刘鸿彦

摘  要:本文从大学生“短视频热”现象切入,分析了互联网短视频在育人模式方面的成功经验,总结了互联网短视频在高校育人模式中的困境,提出“三步走”路径策略,即通过打造高校育人短视频内容的制作团队,定期培训团队的运营知识和操作技能,搭建对用户有价值的实用图解信息数据库,进一步对用户群体精准施策,取得“乐融于学”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育人模式;高校;短视频

中图分类号:G6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9-0080-03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7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73亿,较2020年3月增长1.00亿,占网民整体的88.3%[1],在我国网民群体中,学生网民人数最多,占比21.0%。2021年1月27日,抖音校园官方账号发布的《2020抖音大學生数据报告》显示,全国有80%的在校大学生使用抖音,人数超2600万,目前已有799所高校入驻抖音,开通官方账号,包括94所985/211高校[2]。以上数据表明,互联网短视频在大学生群体中有着广泛吸引力,众多高校通过抖音短视频和直播内容展现校园风貌,构建新型师生交流途径。

一、当代大学生“短视频热”现象分析

(一)互联网短视频对大学生影响力的成因分析

著名媒介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曾说“媒介即讯息”,有诸多文献分析过抖音等社交软件的“去中心化”特性,使得每个用户都能在该平台中欣赏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也有文献解读过短视频的“碎片化”功能,短小的碎片化视频内容使得用户得以在零散时间获得精神放松的体验。笔者在2018年做短视频产业研究期间重点研究了社交类短视频软件的“社区”特性,即互动性、连续性和社交属性,用户通过评论、点赞感兴趣的内容,可以收到相关内容的推送,并且通过互动找到同领域圈层的其他用户,以抖音为代表的强社交属性短视频软件通过“社区”特性提升用户黏性,这一特性在大学生群体中有着广泛应用。大学生属于集聚社群中有着典型共性的群体,他们关注的“宿舍生活”“学分考试”“毕业焦虑”等话题具有强互动性和群体圈层效应,使得原本的短视频分发机制得到最大化的传播效能,于是呈现出同学圈层、同城圈层、大学生群体圈层的涟漪效应。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自己的娱乐需求下、同学朋友分享传播的影响下使用短视频社交软件。

(二)互联网短视频对高校育人的正负向影响

高质量的短视频无疑可以拉近知识和学生的距离,但是当前互联网平台中短视频呈内容过剩,参差不齐的问题,受学生喜爱程度高的通常是娱乐类内容,自高校开始通过抖音等互联网社交类短视频平台发布校园信息、传递校园文化,欲搭建新型育人平台之时起,互联网短视频对高校育人模式的正负向影响便相伴而生。其优势显而易见,互联网短视频能打通学生和校园沟通的壁垒,扩宽课堂之外的交流通道,尤其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居家线上学习”阶段,包括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在内的很多高校通过抖音开设“战‘疫’小课堂”,解决疫情期间学生未返校,辅导员不能和学生面对面沟通的问题,基于抖音私信提问的虚拟性和隐蔽性,为那些平时在课堂上不敢发言的同学打开了倾诉的窗口。

诚然,除了高校发布的官方短视频内容,大量的互联网短视频内容由个人用户制作完成,视频内容表达的个人价值观未必适合每一位学生用户,尽管平台方和网络监管部门提供了详细的规约办法,但是一些引导消费、网红效应、崇尚娱乐的内容对于价值观尚未成熟的青年大学生来说仍然有着负向误导作用,这种消极文化形态与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存在脱节,消解了主流文化深层、寓意的内涵,破坏了传统文化的象征意义与文化秩序基础[3],此类负向影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互联网短视频在高校育人方面的现存问题

(一)重正面素材教育,轻反面案例复盘

从2020年抖音平台各高校直播公开课的数据来看,北京师范大学的抖音直播课“我们可以在延长假期中做些什么”以354万播放量位列2020年度高校直播公开课人气榜首,紧随其后的是北京大学的“科学认识与干预心理危机”课程,这两门课程切中肯綮地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生活、利用假期“充电”,并及时调节自我心态。常可以见到高校通过发布短视频、开设直播来传递正能量,却鲜对负面案例进行解读。高校可在社会负面事件发生时,积极引导学生理性看待事件,避免引发对于错误价值观的认同和传播。应针对大学生这一群体,根据大学生个体生命特点和特定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进行教育,旨在引导大学生识读生命价值、唤醒生命价值意识、确立生命价值目标,最终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信念、信仰、理想的社会实践活动[4]。

(二)重校园风采展示,轻实用信息表达

目前我国高校大多未形成影响力较大的短视频矩阵,而是以微信公众号为互联网短视频发布的主阵地,碎片化内容辐射到其他互联网短视频平台。在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中,各大高校短视频内容主要集中在招生宣传、校园文化、毕业致辞、重要活动记录、取得成就的校友励志故事等方面,通过活泼立体的内容生态,希望获取学生和社会的更多认知和认可。但是部分高校的短视频却缺少实用信息的表达,例如校园重要手续办理方法、流程,难以为学生提供产生“长效黏度”的内容。高校应在短视频中增加实用信息,如在招生宣传类短视频中为家长提供详情链接入口,以方便家长随时了解详情。目前,重校园风采展示,轻实用信息表达或为高校育人短视频的普遍现象。

(三)重短效视频爆款,轻长效在线教育

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发布的《短视频用户价值研究报告》表明,短视频作为使用率最高的视频形式,是继文字、图片、传统视频之后一种新兴的内容传播载体[5]。浏览量、完播率、点赞量是短视频运营领域的重要数据指标,“唯流量”论越来越成为互联网短视频的发布前提,高校育人系列短视频如何同时兼顾流量和育人实效,始终高校是亟待攻关的难题。以抖音的内容分发机制为例,转评赞、完播率、关注比例高的视频视为反馈好,会进行叠加推荐,反馈持续较好且无违规举报的视频将持续推荐1—7天,为了实现高“完播率”,短视频平台上的视频长度不宜过长,对于高校发布的育人短视频来说,15—60秒很难展现一个深刻且有教育意义的事件,因此很多高校将长视频切分,连续发布在账号中,看似解决了时长和内容的兼顾问题,实则难有用户持续关注后续完整内容,在线教育难以实现长效机制。

三、创新高校育人模式的“三步走”路径策略

(一)阶段一:培育专业内容运营团队

高校的宣传视频制作团队通常以宣传部门的职能负责人为主,带领学生创意团队,有艺术类专业或影视摄录表演相关专业的师生加入,共同打造用于官方发布的视频内容。培育专业内容和运营团队是两个维度的工作:首先内容质量方面,高校育人短视频团队除了把控方向的职能部门负责人外,至少要配备一名具有内容编导、文案写作、脚本创作的专门人才,以及至少一名专门从事摄录的影视方向人才,为学生团队培训赋能,通过业务考核才能进入学校的育人短视频内容创作团队,以保证作品质量。此外运营方面,基于不同短视频发布平台推荐的不同算法,可定期邀请平台运营团队开设沙龙讲座、解读政策,把学习运营知识和操作技能视为提升运营管理手段的有效路径。

(二)阶段二:搭建实用图解信息数据库

近年來各大视频平台纷纷出台鼓励政策,利用各自平台的用户基础和内容优势布局短视频业务,鼓励优秀短视频内容生产,以提升短视频内容的用户黏性。现阶段部分高校短视频内容以“展示”为主。任何一个长时间用于展示自身优势而未能回馈用户的公众平台,都难以发挥长效优势。使用与满足理论是新闻学、传播学的重要理论,其中还蕴含了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相关知识,使用与满足理论是从受众的心理动机和需求出发,解释了人们使用媒介后得到满足的行为,揭示了人们接受媒介背后的使用动机和自身需求[6]。高校短视频账号的粉丝基础是学生,出于对母校的融入感、自豪感,学生会为母校的光环事件“点赞”,这类账号通常很难有超出本校学生基数外的大量校外流量。因此,搭建实用信息库尤为重要,首先要设置对本校学生有价值的可视化信息合集,让学生遇到繁琐的入学和毕业等流程时,首先想到的是学校的“图解校园通关百科”,在校园系列百科搭建成熟后,进一步设置所有大学生通用的“图解大学通关百科”,此处的“图解”包括照片、漫画、视频等多重非文字的可视化信息形式,通过搭建实用信息数据库使高校育人帐号获得用户黏性,赋能高校数字化管理能力,扩大育人影响力。

(三)阶段三:打造育人模式“跨界”新格局

新媒体改变了高校舆论宣传格局,进一步提升高校育人思想的传播力,应注重加强高校新媒体的矩阵建设,高校新媒体平台矩阵应按不同主体、不同内容设置不同的新媒体子账号,构成多维高校新媒体矩阵平台[7]。用户黏度和收看习惯一旦养成,高校育人短视频便可以基于垂直服务的运营思路发力,推动高校和平台跨界合作,搭建高校育人版块,加速体系边界的延伸,即依托用户的收看习惯和好恶偏好,将受众分层:如按照学习能效分类学生,对于积极通过网络寻找学习资源的学生加以鼓励和资源推送,对于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消耗大量时间在短视频平台的学生加以“定时提示”,引导其专注学业。高校育人版块的长视频单独计算流量,长视频和短视频完播率计算方式应有区别,应配备不同的分发机制,避免高校短视频育人成效受制于流量算法。最终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来教育引导学生,提升育人实效,优化学生管理。

四、结语

Escamilla-Fajardo Paloma在Incorporating TikTok in Higher Education表明利用社交媒体促进学生学习动机时,创造令人兴奋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的创造力是很有必要的。也有海外学者认为TikTok 短视频听起来可能与工作完全无关,但是,这个受欢迎的平台已成为与潜在学生互动的关键,未来 TikTok 短视频将在影响潜在学生互动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8]。高校育人的传统模式是施者(教师)向受者(学生)传达知识,笔者试图讨论和构建的模式,是借力互联网短视频平台的用户养成优势,通过输出实用信息养成学生主动观看育人帐号的习惯,在学生乐于使用的平台上输出育人内容,引导学生群体合理良性的使用互联网短视频,便于高校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角度精准育人,提升高校利用互联网短视频育人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2021-02-03). http://www.cac.gov.cn/2021-02/03/c_161 3923423079314.htm.

[2] 中国日报网. 2020抖音大学生数据报告[EB/OL]. (2021-01-26).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9930863356314234 &wfr=spider&for=pc.

[3] 迈克·费瑟斯通. 消解文化:全球化、后现代主义与认同[M]. 杨渝东,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05.

[4] 梅萍,等. 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26.

[5] 中国广视索福瑞(CSM). 2020短视频用户价值研究报告[EB/OL]. (2020-09-01). http://cbndata.com/report/2410/detail?isReading=report&page=1.

[6] 陈力丹. 传播学纲要[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03.

[7] 梅月平,李久戈. 提升高校主流思想舆论传播力探究——基于高校新媒体矩阵建设的视角[J]. 思想理论教育,2017(03):83-87.

[8] Pavlik,A.. Use TikTok to Engage with Future Students[J]. Enrollment Management Report,2020,24(02):6-7.

(荐稿人:王成慧,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责任编辑:胡甜甜)

猜你喜欢

育人模式短视频高校
符号学视角分析恶搞短视频
移动社交时代短视频的传播及营销模式探析
论学分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
“双一流”建设不能缺失本科教育
用户自制短视频的受众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后现代视域下新媒体短视频的美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