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角下大学英语阅读课思辨教学探究
2021-09-15薛晓林
薛晓林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规定,语言思维是高职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思辨性及创新性易被教师忽视。本文在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的视角下,以提升学生思辨能力为目的,通过大学英语阅读思辨教学实例,教师可通过问答、讨论、辩论、反思等课堂活动进行有效的思辨教學;引导学生梳理归纳议论文论证过程,有助于提升学生写作思辨能力;英语思辨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能用英语表达思维的能力,因此不可忽视英语基本功的练习。
关键词:高职院校;英语阅读;思辨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9-0029-03
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1],奠定了职业教育在我国新的历史起点。为贯彻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程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在2021年4月颁发了《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为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的改革指明方向。职业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大学英语作为高职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改革不仅事关高职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而且对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以及中长期目标的实现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大学英语课程的重要性
《课标》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是各专业学生必修或限定选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2]工具性是指学生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能够达到使用英语自主交流的效果。人文性是指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创新思维习惯,提高文化意识,从得体地使用英语交流到实现“智慧交流”。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大学英语虽然作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但一直处于课时量小、不受重视的边缘地位,并未发挥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作用。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长期以来职业教育中存在重工轻文的传统观念,一些教育工作者认为高职教育就是为了培养技术人才,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抹杀了高职特色。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存在英语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平时上课时处于消极应付的状态。高职教育本质属于职业教育,英语作为职场的必要技能,交流水平越高越能促进个人发展。作为为数不多的文科课程,大学英语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英语教材中有很多时代性强、内容积极的阅读专题,如“职业与个人”“职业与社会”,通过学习这些专题,学生的语言表达、行为习惯、思维创新、个人品质等都会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这种综合素质的提升将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促进其职场发展。
二、思辨教学的含义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习与实践而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课标》规定了高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职场涉外沟通、多元文化交流、语言思维提升和自主学习完善四个方面,其中“语言思维提升”在教学中相对较难。什么是语言思维提升?这是指学生在系统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过程中,能够识别和理解英语使用者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特点,最终提升自己思维的逻辑性、思辨性与创新性。以往学习英语的经验表明,学习者更多关注英语的使用技能而非思维辨析能力。随着英语课程的不断改革,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得到重视。思辨是什么?西方教育界认为是“critical thinking”,通常译为批判性思维能力或评判性思维能力[3],是指对既定事实持有怀疑态度,进而进行理性的、公正的分析与评判[4]。“思辨”一词早在我国《中庸》里有所体现,即“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思是说做学问的时候要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询问、慎重地思考、明白地辨别、切实地力行,其中慎思与明辨可以理解为“思辨”。我国教育部在《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中对“思辨”进行了具体的解释:“勤学好问,相信理性,尊重事实,谨慎判断,公正评价,敏于探究,持之以恒地追求真理;能对证据、概念、方法、标准、背景等要素进行阐述、分析、评价、推理与解释;能自觉反思和调节自己的思维。”[5]思维逻辑清晰有助于个体阐述意见与建议;分析、反思能力对个人行为决策、价值观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思考、辨析是促成科技创新、思维创新的必要条件,因此教育界重申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的重要性。
大学是培养思维发展与科学素养的重要阶段,尤其对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以及眼界处于过渡阶段,教学过程中更要着重对他们进行思辨能力的训练。那么这种勤于思考、敏于探究、分析反思的能力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得到践行?孙有中认为:“思辨英语教学与其说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不如说是一种教学理念,基于对语言本质和语言学习规律的新认识,支持形式多样的课堂操作程序。”[5]也就是说,思辨教学没有固定模式,可以和各种教法兼容并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与课程内容,充分挖掘思辨元素,建立思辨教学模式。其实,英语课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比其他课程更有优势,因为外语教学为学习者呈现了不同的语言特征、文化观、世界观和价值观[6],学生在接触和面对不同文化时,除了博学之外,更应学会慎思和审辨。
三、思辨教学实例
外语文化教学需要联系实际生活,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例如,“拖延症”作为一个热门话题,在网络上被戏称为“当代青年的三大绝症之一”。为提升学生在英语课堂的思辨能力,引发学生重视,本文采用《新生代英语(高级教程)2》的第一单元的阅读文章“How to stop procrastinating?(怎么来克服拖延行为) ”进行案例教学,通过有效的思辨教学设计,促使学生对“拖延”行为进行深度思考,从而形成正确的时间观与生活习惯,做到珍惜青春、不负韶华。为实现思辨教学的效果,本次教学活动采用任务型教学法与合作学习法。本次教学实践分为课前准备、课中教学和课后反思三个阶段。
(一)课前准备阶段
首先,本研究从思辨能力、语言能力、情感目标三个层面设置了教学目标:在思辨能力方面,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心思想、归纳论点,并结合自己生活实际,形成独立判断;在语言能力层面,能掌握重点单词、理解文章长难句;在情感目标层面,能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做到珍惜时间、杜绝拖延。其次,是增加背景知识储备,通过网络搜索“拖延症”,发现很多公众号、视频都研究过青年这一群体的拖延症,丰富的教学辅助材料為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过程设计
1. 热身、导入环节(8分钟)
教师可播放“拖延”的相关视频片段,引发学生共鸣,从而导入话题——拖延症。之后让学生就问题“你认为自己在生活中是否存在拖延行为?”进行投票,结果显示:在254条回答中,75.6%的学生认为自己存在拖延行为。互动投票有助于学生审视自身是否存在的拖延行为。
2. 快速阅读,提取文章框架(8分钟)
在这一环节,教师可要求学生快速阅读,提取文章大意,并设置问题,让学生进行文章段落大意连线,进而搭建文章框架,锻炼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 精细阅读,重难点讲解,引发讨论(40分钟)
这篇文章是典型的议论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第一段描述了生活中每个人几乎都会有拖延的行为,教师可引出核心词汇“procrastination”“deadline”的讲解,之后询问学生日常的拖延行为分为哪些方面,通过提问、问答,帮助学生反思。
文章的第二、三段分析了引起拖延的两类常见原因,一是工作任务量大且难,二是周边环境存在分心的事物。教师可就这两个原因询问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拖延的原因、导致分心的因素,学生回答“个人习惯”“懒惰”“手机”“学校氛围”等。教师还可回应热身环节“写论文”视频片段,提问学生:“如果你是视频中的学生,你该如何完成论文的写作呢?”通过这一提问,认可补充学生的答案,引导学生形成较强的分析综合能力。
教师还可对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生活中除了上文提到的两类因素外,还有哪些因素会导致拖延。学生经过思考,抢答提出“懒惰、缺少动力、互相影响、时间充足、焦虑、不自信、完美主义”等原因。教师可将学生的回答列在黑板上进行分类,为之后的课文讲解做好铺垫。
文章第四、五段着重讲了杜绝拖延的两个对策,第一是设置日程表,第二是提到了戴维·艾伦的畅销书中的“两分钟法则”理论。在讲这部分时,教师可结合第二、三段两个对策,提问:这四个举措为何能够对应不同的拖延。通过“苏格拉底式”问答,学生完成了拖延“原因与对策”匹配练习,锻炼了学生抽象与概括的思维能力。
4. 总结全文,引申写作框架,情感升华(30分钟)
课文是一篇议论文,结构分明,有利于学生仿照撰写议论文,即提出论点、论证原因、提出对策。课后,教师可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如何杜绝上网成瘾”的作文,锻炼其写作能力。为了增强学生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的能力,教师可就“拖延”提出辩论话题:即适时的拖延是否是一种艺术或者智慧。通过随机挑选学生,分享个人经历,对“拖延是否存在优点”进行正反方辩论。学生认为拖延带来的后果是弊大于利,即使拖延暂时使生活相对轻松、悠闲,但并未减少拖延者的心理压力。学生通过思考辩论,锤炼了自身“尊重事实、谨慎判断、公正评价、善于探究”的思维品格。
最后,截取“你有拖延症吗”TED演讲视频片段,其中演讲者设计了人生日历表格,提出拖延导致的懊恼:“很多人后悔的不是没有成功,而是连尝试都没有去试。”接着,教师可列举中国古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考察时所说:“新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青年人正逢其时。应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珍惜时光好好学习,掌握知识本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走好人生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聪明才智”[7],从而完成情感目标、立德树人教学任务。
(三)课后评价及反思
本研究在课后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重点对“克服拖延症”三重目标进行检验、评判不同的课堂活动的接受效果以及对英语课的意见与建议,部分结果如下所示:
面对“学习完这节课,对拖延的生活习惯的改变是否会有影响” 这一问题,在254名学生的回答中,有220人(占86.61%)认为这节课有用,给予了自己积极的思想指导,并养成良好的做事习惯。
面对“你乐于接受哪些课堂活动”这一多选加排序题,学生的回答中,自我思考(5.42)>课文讲解(4.85)>相关网络视频(4.83)>提问(4.13)>领导人寄语(3.34)>专家讲座(3.15)>正反辩论(2.28)。
面对“你对这节英语课的意见与建议”这一问题,学生大多希望教师多讲解英语的词汇与表达,希望增加小组讨论与个人互动回答汇总。
教学反思认为,这节课在思辨能力、语言能力和情感认同三个方面基本达到原定教学目标;在课堂活动方面,应给予学生充分时间进行自我反思,发挥反思在思辨过程中的作用;应注意思维拓展方面与词汇、例句的讲解的时间分配;在互动方面,调动基础较差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全员参与,发挥教师组织活动的作用,鼓励学生多表达。
四、结语
思辨教学并不抽象、遥远。在阅读课上,教师对文章话题引申,对中心思想、论证进行梳理归纳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有效环节,引导学生总结议论文写作模式,体现出思辨能力层级递增。在课堂活动方面,师生问答、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甚至自我反思都是培养思辨能力的可取的活动方式。教师要留充分的时间在语言能力培养方面,不可忽视重点单词、长难句讲解,因为思辨能力仍是以英语学习为基础,要着力培养学生能用英语表达思维的能力,这才是英语思辨教学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 (2019-01-04)[2021-04-29].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1年版)的通知[EB/OL]. (2021-04-01)[2021-04-29].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qt/202104/t20210409_525482.html.
[3] 裴正薇,蔡慧. 英语专业大学生思辨能力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J]. 外语教育,2019(01):13-24.
[4] 周薇薇.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框架下思辨能力培养探析[J].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20(10):61-65.
[5] 孙有中. 思辨英语教学原则[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9(11):825-837.
[6] 刘桂玲. 成果导向的英语精读课思辨能力提升教学策略研究[J]. 白城师范学院报,2020(08):101-106.
[7] 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强调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 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湖南新篇章[N]. 新华网,2020-09-18.
(荐稿人:薛洁,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基础课程教学部主任,副教授)
(责任编辑:邹宇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