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式足跟采血法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2021-09-15桑艳峰孟林冯会颖刘咏梅
桑艳峰 孟林 冯会颖 刘咏梅
【摘要】目的:研究改良式足跟采血法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对比研究,将我院出生的新生儿1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作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用常规足底采血法和改良式足跟采血法,对比不同采血方法的采血效果。结果:观察组采血一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采血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足跟红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斑直径、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足跟采血法在新生儿疾病筛查,能提高采血一次成功率,降低红肿发生率,减轻疼痛感,可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改良式足跟采血法;新生儿;疾病筛查;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3-0072-02
新生儿疾病筛查可以提高新生人口素质,也是保证优生的重要措施。正常新生儿出生72h后,经过6次以上正常的哺乳,就可以接受足跟采血法进行疾病筛查,从而及早发现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苯丙酮尿症等疾病[1]。及早确诊及早治疗,保证新生儿身体和智力可以发育到正常的水平。新生儿因四肢末梢的血液循环功能差,由足跟采血难度较大。采集血液标本是否合格里也会直接影响到疾病筛查准确率[2]。所以,为保证足跟采血一次成功率,确保筛查结果准确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我院出生的新生儿180例为研究对象,分组行不同采血方法,对比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通过对比研究,将2019年3月至12月我院出生的新生儿1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作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用常规足底采血法和改良式足跟采血法。对照组新生儿共计90例,男女新生儿比50:40;胎龄37~41周,平均胎龄(39.2±0.5)周;出生后5min Apgar评分(8.5±0.8)分;出生后哺乳时间(9.5±3.2)次;观察组新生儿共计90例,男女新生儿比48:42;胎龄37~41周,平均胎龄(38.9±0.7)周;出生后5min Apgar评分(8.7±0.9)分;出生后哺乳时间(9.7±3.1)次;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研究。
纳排标准:入选对象均为新出生1个月以内的新生儿,接受过8次以上的哺乳,家长知情研究并签署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先天出血或凝血机能障碍性疾病的新生儿,表现出皮疹、出血点异常的新生儿。
1.2方法 两组新生儿接受足跟采血前,护理人员准备好采血物品,包括棉签、75%酒精、一次性采血针、采血滤纸卡片、无菌手套等。护理人员在采血前为家长讲解采血进行疾病筛查的作用。提升家长对采血的正确认知能力,更好的配合采血工作。新生儿出生时间72h后,接受8次以上哺乳,喂养30min~1h内接受采血。避免采血时间过早不能使血容量达到高峰期,也能避免采血时间过晚导致高峰期被错过。由同一采血人员在同一处使用同样采血物品,对所有新生儿在同一采血部位进行采血,进行血液标本的采集。
对照组采血前,对新生儿足跟进行按摩,直至其发红。护理人员以拇指、食指对新生儿的足外侧皮肤进行采血,其他3指握新生儿踝部,以酒精对足跟消毒、采血。酒精干后,取针头垂直进针的方式,控制穿刺的力度,保持足跟向下,完成采血工作。以棉签拭去采集的第一滴血,以左手握新生儿的足底,挤出血液,共收休3个滤纸的标本,每个标本滤纸采集血斑量直径要在8mm以上,将滤纸正反两面都浸透。采血后,以干棉球对针眼进行按压,贴一次性输液贴,经过2h后将贴去除。
观察组应用改良式足跟采血法,将新生儿摆放成头高脚低位,将头部垫高,维持30°的高度。将热毛巾控制40℃温度对新生儿足部进行热敷,时间控制在10min左右,对新生儿足跟进行按摩,保持足跟充血红润状态,再进行血液的采集。在采血点、消毒等操作上与对照组相同。护理人员以左手握紧足跟,以大拇指、食指将足跟穿刺处皮肤捏起。以右手持针保持和足跟15°~30°的角度进针穿刺,无需挤压,使血顺利滴出。由干棉签将第1滴血拭去,取第2滴、第3滴、第4滴血液作为标本。由吸血纸渗透得到的3个血斑且血斑直径8mm以上表示合格。最后以消毒棉签对穿刺点进行按压处理。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新生儿采血一次成功率和足跟红肿发生率,以采集3个以上浸透8mm以上血斑滤纸表明采血成功,以采血次日晨新生儿足跟发生红肿表明存在红肿;记录采血总时间,由按摩足跟至采血成功所有时间计数。血斑直径根据国家标准直尺对滤纸背渗透测量的血斑直径进行比对,以≥8mm表示形成血斑,采血成功[3];根据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NFCS)对两组新生儿疼痛情况进行评分,评分项目有挤眼、皱眉、舌呈杯状、口嘴O形、鼻唇沟变深、下颌颤动、伸舌等,以无异常症状用0分表示,有症状用1分表示,总计10分,得分高表示新生儿疼痛程度严重[4]。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統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例,%)表示,χ2检验,t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比较采血一次成功率、足跟红肿发生率 观察组采血一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足跟红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比较采血时间 观察组采血时间(44.2±5.0)s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8±6.2)s,(t=5.7945,P=0.0160<0.05)。
2.3比较血斑直径、疼痛评分 观察组血斑直径、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对新生儿足跟采血时要控制采血的时机,一定要在出生72h后,接受至少8次以上的母乳喂养才能接受采血。在接受采血操作前也要充分哺乳1h左右,经过吸吮母乳,能促进新生儿的血量循环,所以,产妇产后要接受健康教育,提高产妇的母乳喂养知识。此种时机下接受采血才能避免发生假阳性,也能避免疾病筛查时发生漏诊[5]。新生儿采血时要控制室内的温度28℃左右。因体温未发育完善,易受外界影响。再加上,新生儿的四肢末梢血液较少,血液大多集中在躯干、内脏等部位,在足跟进行血液样本的采集,很难发现明显血管。采血是否成功也会受末梢循环影响。控制室温,能减少四肢寒冷,从而避免足部末梢循环差影响血流,影响穿刺一次成功率[6]。
传统足跟采血穿刺深在2mm以上,针头穿刺真皮下血管丛,直达皮下脂肪层。此处血管少,血流量少,而且血斑较小,很容易使标本质量受到影响。针刺浅又会导致采血量不足,甚至要接受二次穿刺采血。有时由于出血量过少,要挤压新生儿足底,才能取得足够的采血量,导致新生儿足底处的皮肤受到损伤。一旦挤出组织液还会引发容血、血样标本中掺加了组织液,影响检测样本。而改良式足跟采血法更利于取血。通过足跟热敷、按摩,能促进新生儿足部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足末梢血管的扩张,对于采血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头斜刺入皮肤,可以直接接触直皮层面,此处血管多,血流丰富,所以,储血功能较大,可以保证一次采血成功率,也能保证血标本采集质量[7]。
综上所述,改良式足跟采血法在新生儿疾病筛查,能提高采血一次成功率,降低红肿发生率,减轻疼痛感,可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江宇, 毛莹, 陈洁琼. 改良式足跟采血法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的应用[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 9(5): 182-184.
[2] 蔡永雪. 改良采血法在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血采集中的效果观察[J]. 新疆医学, 2019, 49(10): 1043-1045.
[3] 周艳和. 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采血法的护理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6, 2(06): 217-219.
[4] 王红梅. 湿热敷两次在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血的应用效果[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19, 6(10): 27-29.
[5] 周艳和. 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采血法的护理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16, 2(6): 217-219.
[6] 陈萍. 新生儿疾病篩查血斑采集方法的改良与应用[J]. 中国当代医药, 2016, 23(11): 174-176.
[7] 李振来, 纪国富. 足大拇趾采血法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 2017, 33(32), 137-139.
基金项目:承德市科技支撑项目(编号:201706A026)
作者简介:桑艳峰(1982.10-),女,汉族,河北省承德市人,大学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儿科临床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