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

2021-09-15吕凤姣刘洁

经济研究导刊 2021年24期
关键词:新工科培养方法创新意识

吕凤姣 刘洁

摘 要:在当前新工科建设的新形势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面临着新的改革需求和挑战。从提升教师创新的踊跃性和积极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制定学科竞赛激励措施和将思政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中等方面,结合实践教学经验,探讨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方法。

关键词:新工科;创新意识;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24-0100-03

2017年2月以来,国家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新工科建设是基于国家战略发展的新需求、国际竞争的新形势和立德树人的新要求而提出来的发展项目,相对应于传统的工科人才而言,其理想目标是培养适应新时代新技术新要求的多元化、创新型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科技产业领域的发展不仅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也更需要具备创新应用能力的技术人才。“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历史证明,一个国家要振兴,一个民族要自立,就要培养大批创新型的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种趋势。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培养人才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除传授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外,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创造性地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力争培养出适应新时代新技术要求的多元化、创新应用型人才。

一、提升授课教师创新的踊跃性与积极主动性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下,高校教师应当更新教育理念,改变“强理论,轻实践”的专业建设思路,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本专业学科的前沿知识,培养其创新能力。目前,高校里很多的授课教师本身就对创新创业领域的了解过于表面,对创新型教育缺乏一定的积极主動性,而课堂教学也只局限于课本教材内容,过于专注理论知识的讲解和阐述,缺乏与实际项目的案例相结合,最后呈现为单纯枯燥的课堂听讲模式,导致学生对相关课程失去兴趣,更不容易融入到创新创业的实践中去。

为了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对于高校教师来说,要转变教育理念,首先,要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对前沿知识有充分的认知,从自身课程做起,真正突破传统模式的教学局限,结合所教课程的特点,设计丰富有趣的教学环节,调动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发散学生的思维,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环节,启发引导学生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去思考问题,开展跨学科交叉融合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新方案来解决实际问题。最终要确保每位教师都能真正参与到创新创业活动当中,不断地拓展视野、实现自我更新。比如,在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时,高等数学课程教师就要思考从课程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和教师自身水平等几个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和优化。一是要调整和优化高等数学课程的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本着“学以致用、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对于抽象的概念和知识点以理解为主,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轻计算,重实操。以应用型人才的专业为出发点,深入挖掘与学生自身专业课程相关的高等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总结,以培养学生运用高等数学思想主动思考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二是要调整和优化高等数学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改变以往的评价考核方法中凭期末一张试卷定结果的方式,更要重视对学生平时表现的考核,将课堂出勤、作业和课堂测验等因素综合起来,按一定比例纳入到本课程的最终成绩中,形成知识、态度和技能三位一体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三是拓宽教师的知识储备面。很多教师具有扎实的高等数学基础知识,但缺乏对所带学生所学专业的入门知识的了解。因此,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外,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参加教师教学培训、自我提升等方式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以拓宽教师对学生所学专业的宽口径知识的储备,以便与学生有更多的专业相关的话题进行探讨,也可以更好地从专业问题入手引入高等数学的应用案例,真正达到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目的。同时也促进了数学和其他学科的交流,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二、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对于结束高中时期的紧张学习,开始步入大学的学生来说,大学的学习方式和生活习惯等方面都需要去适应一下。他们刚开始会变得浮躁甚至迷茫,并且缺乏对创新创业的兴趣和意识。也有部分学生表示,毕业以后打算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或者继续考研深造,对创新创业的积极主动性和欲望不够。正是由于学生的“双创”意识与主动性不足,所以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内在动力才是问题的关键。那么除学校所开设的关于“双创”教育的课程外,也应该多举办创新创业竞赛这类实践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形成自己的创新创业意识。

为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观念,教师一定要将教育观念与时代同进步,采用多种方式方法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通过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问题与教材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出一种民主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和积极探索,让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和乐趣。比如在机械加工领域,涉及到大量的角度、质量、硬度等数据,仅用高等数学中的阿基米德螺线就可以解决。再比如2003年出现的非典,数学家们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SARS的现状和未来情况做出了预测,成功地预测了病毒的感染人数、感染高峰期以及病毒感染结束的大致时间,这对其他传染病模型的分析提供了参考价值。这些例子说明了高等数学在机械、医学等领域的重要作用。那么对于今年全球爆发的新冠肺炎来说,它的感染人数、感染高峰期以及病毒感染结束的大致时间,又该如何分析呢?此问题的提出让学生感觉到数学问题无处不在,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其次,要培养好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基础,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让学生敢于创新。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困难要有耐心地帮助,热情关怀。如果发现学生出现畏难退缩等负面情绪,就要及时地去帮助和进行心理疏导,促使他们振作精神,积极投身到学习当中去。在创新活动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主动学习,带着“为什么?”“这是唯一的吗?”等问题,使学生通过不同的理解,实现对不同方案的认同,从不同角度寻找答案和方法,达到“求同求新”的效果,呵护学生创新的萌芽意识,使其慢慢长大。

猜你喜欢

新工科培养方法创新意识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