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新兴业务企业审计策略创新路径探析
2021-09-15吴伟忠
吴伟忠
摘 要:新兴业务企业审计策略创新不仅是电网企业发展战略升级面临的特有问题,更是我国国有企业稳健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的时代性议题。电网新兴业务企业审计策略创新应从明确主要宗旨、确定审计模式、筑牢管理体系等三个层面出发,统筹前端、过程、后端等各个运行环节,兼顾科学性、规范性与合理性,为保障电网新兴业务企业审计的质量探索有效路径,即明确审计宗旨、确定审计模式、搭建审计管理体系。
关键词:审计;电网;新兴业务;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24-0061-03
在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实践探索中,电网公司一直承担着先行者和风向标的角色。同时,电网公司作为特大型国有企业,具有管理层级众多、产权结构极为复杂、经营范围较为广泛、资产规模庞大以及社会影响深远等独特属性,面临的企业经营风险更大,相应的审计工作挑战性与压力也更大。当前,电网公司正在向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迈进,为此更加需要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为改革发展保驾护航。电网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应从传统的以财务审计为导向的内部审计转型到现代化的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这尤其需要探索新兴业务企业审计策略的完善方向与创新路径。
一、电网新兴业务企业审计策略创新的必要性
电网公司新兴业务企业的发展亟须加强审计、控制风险,其必要性既源于新时期电网公司发展战略的更高需要,也源于新兴业务公司运营质量的现实挑战。
第一,新时期电网新兴业务创新事关公司发展战略升级,需要有效的审计策略作为支撑。在电网公司新兴业务整合发展方案中,已明确将新兴业务发展定位为“转型发展推动者”“价值创造贡献者”“新兴业态创新者”,提出大力发展“绿色、协同、高端、创新”的新兴业务,加大重组整合力度,打造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实现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的持续提升等。这些“创建全国最好、世界一流”的企业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亟须健全的审计体系保驾护航。
第二,电网新兴业务公司发展面临现实瓶颈,亟须审计策略的跟进作为保障。新兴业务公司法人面临法人治理结构尚不健全、基础管理薄弱、财务管理不够完善等问题。为此,亟须对新兴业务公司的审计工作开展策略创新研究,从而不仅防范经营风险,同时推动新兴企业通过压缩开支、优化流程和资源配置、创新管理和技术等途径,实现降本增效。
总体而言,面临新时代新形势和新的发展挑战,电网公司亟须紧密围绕“创建全国最好、世界一流的省网企业”目标,立足于公司现有的较为成熟的审计管理体系框架,结合新兴业务的发展实际和需求,研究构建适合电网公司发展要求的,基于价值创造和风险管控视角的新兴业务内部审计管理体系与策略。新兴业务企业审计策略的创新是更好地服务、监督、促进新兴业务企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和合适的速度持续稳健发展的需要,这一现实必要性不只是电网企业面临的特有问题,更是我国国有企业发展中普遍面临的时代性议题。
二、电网新兴业务企业审计策略创新的有效路径
基于价值创造和风险管控视角,电网新兴业务企业审计策略创新应从明确宗旨、确定模式、搭建体系等三个层面出发,构建科学的内部审计管理体系。
(一)明确审计宗旨
基于电网公司新兴业务的发展目标及当前的改革发展和市场竞争形势,公司新兴业务内部审计应当主要明确两个宗旨。
1.增加价值,即通过有效的内部审计机制和手段,监督检查新兴业务的经营活动及投资项目是否符合公司的战略导向,监督评价公司新兴业务投资活动的规范性及投资效果。该宗旨的要义是帮助新兴业务企业发现和解决经营中存在的或潜在性的体系性和结构性缺陷,从而提升管理及协同效率,提高资金运行效率,保障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保障新兴业务企业健康有序发展,有效支撑公司整体目标的实现。
2.减少风险,即对新兴业务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这一层面的审计旨在促进新兴业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持续完善,实现有效防控公司经营过程中的重大风险,让审计成为新兴业务经营的“免疫系统”,保障新兴业务稳健运营和健康生长。
(二)确定审计模式
1.要明确不同特点新兴业务企业的审计模式。新兴业务企业性质不同、企业规模不同、战略地位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如审计模式和规则不按照新兴业务企业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将不利于公司对新兴业务的整体管控,不利于发挥公司的整体协同效用。为此,应当根据新兴业务的企业层级(直属企业、集体企业)、企业性质(全资、控股、托管、参股等)、行业关系(战略重点、一般战略重点、非重点企业)等,设计不同特点的新兴业务企业的审计模式,包括审计类型、审计频率、发起方式、审计主体等,实现对新兴业务企业不同程度和强度的管控。
2.要注意对新兴业务开展不同程度的内部审计。根据新兴业务企业管控方式和强度的不同,可以建立三种不同导向的内部审计方式,实现对新兴业务企业的有序管控,从而达到企业整体价值增值、风险管控的目的。一是在“管控—财务效益”导向层面,主要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审计方式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对子公司财务收支、财务决算等财务活动的合规性、合法性开展审计。为更好地发挥审计效果,可更多地开展任中经济责任审计、重要经营活动和重点业务审计、效益审计等,促进新兴业务达成财务经济目标、持续提升经营效益。二是在“管理—内部控制”导向层面,主要发挥内部审计的评价职能,以内部控制评价作为主要手段。主要审计内容包括对项目层面的建设投资情况,运营层面的采购、组织、营销等活动,以及职能层面的合同管理等活动进行审核和评价,检查新兴业务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和合理性,发现和揭示内控中的重大缺陷和薄弱环节,防范公司运营风险。三是在“战略—风险管控”导向层面,主要发挥内部审计的咨询功能,通过内部审计对企业战略规划提出决策建议,站在战略高度来评价风险、监控流程,采用风险识别与评估等方法,适用于公司直属新兴业务企业及重点发展的集体企业。主要包括战略制定阶段的事前审计、战略执行阶段的事中审计,以有效地评价战略制定的合理性、执行中的过程偏差及结果偏差,推动企业战略有效落地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