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镶玉装
2021-09-15李长红
李长红
在中国的古籍修复中有一种特殊的装帧形式——金镶玉装,俗称“金镶玉”。“金镶玉”是修复者在对古籍进行修复时根据古籍保存现状和破损情况而采取的一种装帧形式。从技术层面上讲,它涵盖了古籍修复中大部分的技术环节,对古籍修复者的技术有较高要求,只有娴熟地掌握好每一个细小的环节才能修复完成。
在古籍修复中,由于原书纸旧泛黄,加之珍贵,喻之为“金”;套装的镶纸崭新洁白,喻之为“玉”。故此,这一技法得此雅称“金镶玉”。此外,圈内人又称之为“惜古衬”或“穿袍套”。“惜古衬”即爱惜古书,保护古籍的镶衬之法;“穿袍套”则因镶衬过的古籍纸页大而原书页小,犹如古人穿的长袍、短套一样。
采用金镶玉装帧的古籍极具美感,在洁白绵韧的棉连纸衬托下,黄色的书叶更显古朴庄重。在古籍外观装帧上多采用瓷青书衣,配以明亮柔和的米色包角和丝线,通过明暗对比使古籍的外观和谐美观,在视觉感官上相得益彰。
然而,并非所有古籍都适用于此类装帧形式,适宜采用“金镶玉”技法修复的古籍一般有以下情况:书叶(即书页)严重破损、边栏外有文字批注、书册太小。
扎眼与铺纸
在镶纸上扎眼,测出一条基准线。镶纸对折,使镶纸与书页的中心线重合,书叶贴合到镶纸上,上下空间比约3∶2,在书叶与镶纸重合的角各扎一眼。按此标准将剩余镶纸墩齐后全部扎上两眼以备用。先取一张比镶纸更大的白纸铺垫在工作台上,再取一叠镶纸,正面朝下放在上面。铺放时可用浆糊点粘,亦可用干铺法。书叶以镶纸的基准线为标准。且铺镶纸时需书叶朝下,镶纸和书叶交错放置,铺放平整并确保不移位。
折边
把多于书叶的镶纸余边往里回折,与书叶齐平,使镶纸的四边与书叶厚薄一致。先从地脚折起,然后掀起一张镶纸和书叶,沿书叶边缘把镶纸往里回折,边沿要整齐合一,当严丝合缝时就可以按压了。天头、地脚外镶纸余幅折完,将书脑(与“书口”相对,即书叶左右边栏的空白部分,锥眼訂线之外。)外镶纸余幅1/2处剪断,剪口与折回的纸边对齐,再将书脑外镶纸余幅折回。如此,一张镶纸一张书叶全部折回去。
折书叶
把折好余边的镶纸和书叶,按书叶中缝一起对折,书叶字面向外。全部折完后将所有书叶墩齐书口,如高低不平用锤子轻轻锤平,对齐书叶地脚后放到压力器中压平。
装订成册
经过压平压实后的书册即可下捻装订。需注意装订好的纸捻呈“八”字形,即每根纸捻穿两个眼,一眼订在书叶上,一眼订在镶纸上。此外,金镶玉装还需要包角,既增加牢固性,又增加其装饰性、美观性。包角后经过加装书衣、订线、裁贴书签、制作函套等程序,金镶玉装即大功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