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气象科普宣传推广的探讨
2021-09-15黄绍梅姜殿荣
黄绍梅 姜殿荣
摘要 通过对气象科普的宣传介绍,探讨了气象科普宣传与各行各业、人民生活各方面的密切关系,提高应对气象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让人们更多地了解气象,更好地利用气象,促进气象科技发展。
关键词 气象科普;气象;宣传
中图分类号:P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6–0135–02
气象工作中与公众联系最密切纽带的就是气象科普宣传工作。气象科普宣传工作主要目的是要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和利用气象,提高社会各层应对预防气象自然灾害和减轻气象灾害的能力,让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更好地利用气象,通过气象科学普及和宣传推广,了解公众需求,因需施教,研发拓展气象科普宣传产品和平台,为气象工作者做好气象服务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更好地发挥气象科普的社会作用。
1 气象科普宣传的内容
气象科普宣传的内容涉及面较广,涉及人们的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因此科普内容既要具有知识性、专业性、趣味性,又要具有通俗性,才能被广泛接受,达到宣传的效果[1]。
1.1 气象科普宣传与农业
气象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最密切、最重要的,现实中发生的所有气象条件都会影响农业生产,只是看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是利还是弊。因此,做好气象科普宣传工作,让人们了解气象自然灾害,趋利避害,是保障农业生产丰收的重要因素。根据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利用有利的天气条件,安排好农业生产。在气候变暖、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的大背景下,农业灾害预报预警服务是做好农业保产增收工作的重要环节,做好为农服务气象科普宣传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农业气象科普宣传中,除了利用手机、互联网、广播电视等方式外,还有一个特殊的宣传方式——气象大喇叭,这是针对村镇特别设置的较为“原始”但特别有成效的宣传预警平台。
1.2 气象科普宣传与生活
天气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天气季节条件与某些疾病及人们的健康等有一定的关联性,例如,常见的皮肤疾病、过敏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与气象要素相关,什么季节容易发生这些疾病,如何做好防范措施等。气象科普宣传中相应的气象生活指数就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气象部门发布的指数产品,人们就可以根据相应的指数等级做好防护措施,进行有效的预防。天气条件还会影响人们的出行,例如在每年4—9月主汛期的气象科普宣传内容就以外出游玩天气条件宣传为主,下雨天容易出现山洪、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突发灾害,呼吁人们要及时了解天气情况,做好预防措施。在冬天天气变化大的季节,出行时要特注意雨雪天气情况。俗话说:“进门看脸色,出门看天色”,不能忽略天气条件对出行的影响。2019年6月23日,广西上林县西燕镇江沪村内韦庄龙湖水库有9名“驴友”被困。2019年8月1日,广西上林县大丰镇突降暴雨,导致下水源河水猛涨,道路阻断,有37名游客被困。热爱野外探险的“驴友”最钟情丰富的自然资源,时值汛期,强对流天气频繁发生,外出露营、探险等不能“说走就走”。为了方便游玩和野餐时就近取水,驴友们往往会选择在河滩边露营。由于夏季是多雨的季节,一旦下暴雨,容易暴发山洪,美丽的山谷、河滩瞬间就变成险境,因此驴友外出“驴行”时,最重要的是关注天气的变化。特别是在山区,由于山峰阻隔,即使对面的山上下雨,在山底的“驴友”却因为雾气等原因,也根本不知道山上在下雨。因此,关注天气预报和了解所处地区的天气是非常必要的。不仅如此,有经验的“驴友”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向当地老人了解当地发生暴雨、山洪时最高的水位,从而选择安全的露营地以便在突遇山洪暴发时预留撤离的时间。
1.3 气象科普宣传与商业
气象科普宣传要深入商界,为商界提供适合的气象产品。商界有句俗话:“货卖男女老幼不同,商品春夏秋冬不一”,这句话如实地反映了商品销售与风云雨雪、寒来暑往的密切关系。如今,经营者根据季节转换及时调节商品上市的品种和数量,并将其作为商品营销策略一个基本要领。经营者大多有这样的体验,暴冷会使与“暖”有关联的商品供不应求;酷热又会使与“冷”相关联的商品畅销。谁能准确地“弹奏”冷暖无常的“交响曲”,谁就能赢得市场的主动权。
除了商品销售需要应用天气预报外,商品的储运、保管等也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商品的装卸、外运、入屯需要良好天气配合。如果遇到阴雨天气就比较麻烦,要调节、控制仓库的温度和湿度,保持良好的通气,以防储存的商品发霉变质。
为了满足人们生活和商家的在商业营销、存储、运输的需求,气象部门推出了穿衣气象、冷饮气象、霉变气象等各种生活指数。这不仅出于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物品安全保管的考虑,也为商家提供了商机。
2 气象科普宣传的形式
2.1 传统方式宣传
传统方式宣传包括板报宣传、传单、横幅宣传等。板报宣传,一般是将制作好一块图文并茂的气象科普板报固定安装在闹市区或人们密集的聚集区;传单、横幅宣传利用重大节假日、特色活动日等,大力开展气象科普宣传活动,拉宣传横幅,向群众发放科普传单。传统方式宣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被动接受性较强,一般都是在特定活动中开展,需要人流量的支撑,多部门合作式大规模开展才能取得较好的科普成效。
2.2 12121气象信息电话
12121气象信息电话,除了天气预报信箱外,增加气象科普宣传信箱。由于受到网络、媒体大力发展的冲击,目前12121气象信息电话使用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根据12121气象信息电话的营销和需求分析,将“12121”这个号码发展成为类似“119”“120”的公益气象服务电话,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是面临的困难是气象专家紧缺,同时接线员需要具备过硬的气象专业知识。
2.3 媒体宣传
电视、报纸等媒体也是科普宣传的平台之一,其中电视是人们接触频率最高的媒介之一,因此电视宣传可以充分利用每天天气预报时段,适当播放一些有针对性、适用性的气象小科普,效果也较好。对于广播、报纸等媒体而言,可以與这些媒体合作,定期开设气象科普宣传专栏或节目,分期、分类地进行科普宣传。媒体宣传官方性较强,同时还需要有新闻价值,因此媒体宣传一般用于重大节假日、大型活动气象服务、重大气象灾害发布等。
2.4 利用短信、微信、微博、APP、門户网站等平台
短信、微信、微博、APP、门户网站等平台是进行气象科普宣传最好的形式,每天除了发送一些天气预报以外,还可发送气象科普信息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建议,既丰富了气象信息内容,又达到科普宣传的目的,一举多得。
短信、微信、微博、APP、门户网站等平台科普宣传形式是目前应用成效较好、与公众互动最多的气象科普宣传方式。此外,还有抖音、斗鱼、视频号等网络直播平台也有气象科普宣传相关的内容,制作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特点的科普短片发布在公众喜爱的网络直播平台,既增加了科普知识的线上浏览量和扩大了推广范围,又体现了气象科普紧跟社会发展潮流、贴近百姓生活的趋势,努力做好公众服务工作[3]。
3 结语
结合对气象科普宣传形式的分析与气象科普公众需求,实现线上线下多种科普宣传形式相融合,是将气象工作的方针、任务、气象科技创新发展与气象科普宣传有效结合,拓展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受众面的重要途径[2]。从文化融合发展创新和各种线上平台的兴起、应用、热销,气象科普宣传形式在不断地更新、拓展,气象科普宣传的方式也在随着人们生活不断扩展、改进与创新。从创新科普宣传模式出发,研发多种类型的科普宣传产品,迎合不同平台的公众需求。气象灾害重在预防,气象科普宣传从提高全民的气象观念、防灾意识及抗灾能力着手,使科普宣传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并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发挥气象科普宣传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姜殿荣,冯晓玲,刘锋.如何开展气象科普工作[J]. 中国科技信息, 2015(15): 135-136, 123.
[2] 姜殿荣,何雪杨,邓明明.气象科普防灾减灾电子书刊的设计制作[J].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5, 36(4): 124-126.
[3] 姜殿荣,刘锋.用Flash设计制作气象科普产品优势探讨[J].陕西气象, 2017(3): 46-48.
责任编辑:黄艳飞
Discussion on Populari-zation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 Popularization
HUANG shao-mei et al(Liuzhou Mete-orological Bureau, Liuzhou, Guangxi 545002)
Abstract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 popularization,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teorological science popularization and all walks of life and all aspects of peoples life is discussed, so as to improve the defense ability to deal with meteorological natural disasters, make people have more understanding of meteorology, make better use of meteorology,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ey words Meteorological science pop-ularization; Meteorological; Propagan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