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国际化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统一

2021-09-15李立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1年6期
关键词:隐性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李立

摘要:新的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向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的方向发展。国际化高中在开展思政教育时,应坚定维护显性教育的主体地位。同时,加强隐性教育,发挥隐性教育环境育人的独特作用,重点做好全学科隐性育人、校园文化隐性育人,使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真正协调统一。

关键词:国际化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教育;隐性教育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论断。国际化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同样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广泛意义上的“国际化学校”是指:在国内教育管理体制下,在校生拥有本地学籍,生源主要为国内学生,但同时拥有一定比例的外籍学生,实施中外融合课程,以出国留学为目的,通过国内高中会考并获得高中毕业证书,提供中等或以下程度的教育。“国际化高中”即属于上述“国际化学校”的范畴,是一些民营资本举办的K12国际化学校的高中部,或是公办学校举办的国际化高中部,或类似形式的其他一些国际化高中课程。

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

(一)两个概念的内涵

1. 显性教育的内涵:指通过有组织的、有计划的、直接的、外显的教育活动促使受教育者自觉地受到影响的有形的教育。显性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教育目的明确、教育形式外显、教育过程正向激励。

2. 隐性教育的内涵:指通过隐性目的、无计划、间接、内隐的社会活动,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的教育过程。它实现教育目的于日常生活中,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价值、道德、态度、情感等产生影响。

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属于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两者范畴对应、形式不同,作用互补、相互促进,统一于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各个过程、各个主体。

(二)两个概念的外延

1. 显性教育的外延:就教师教育的呈现方式而言,只要符合教育目的清晰、教育内容明确、教育过程直观、教育手段外显、教育效果可以预期等特点的教育方式,都属于显性教育的范畴。教师明确地告诉学生要达到什么目标,学生为此应该学什么、做什么、最后应该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效果。就学生的接受机制而言,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学生能自觉意识到在学什么、怎么做、明确知道通过学习要到哪儿去,学习的目的性比较强。

2. 隐性教育的外延:就学生接受机制而言,学生不知道自己在学什么,也不知道学习后到哪儿去,目的性不强。学生一般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接受教育的各种教育形式,都属于隐性教育。对教师来说,不管以何种方式实施教育,只要学生没有明确的意识和目的在接受教育,并在此过程中无意识地习得经验,都属于隐性教育的范畴。

二、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统一

(一)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显性教育作用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是这样定位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的,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學科课程。”此定位让我们在明确课程性质的同时,也清楚地了解了课程的地位、目的、类型,对于我们的教学具有直接指导意义。

既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属于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那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采取灵活多变的、恰当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1. 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

《共产党宣言》指明:“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坚持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重视培育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基本立场,充分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生态文明和海洋权益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使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 在跨学科教育中彰显思想政治理论的魅力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必修模块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此门课程没有国际考的要求,要让学生喜欢学,而不是被动应付,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此门课程与其他学科存在着紧密联系,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促进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这就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备很强的超学科能力,了解国际高中相关学科的课程图,找到知识之间的结合点,通过表格、图文、视频等多种手段上好课堂教学。需要特别关注《充分发挥其他学科课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的隐性教育作用》这一子课题的研究成果。

3. 抓好课前演讲

叶圣陶先生曾说:“我们一方面要让学生善于说,一方面要使他善于听。”听就是读,用耳朵来读;说就是写,用嘴巴来写。由此可见,演讲有利于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演讲的学生要关注时政,要提前搜集大量资料,还要深入思考,运用所学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而其他同学,在听的过程中,可以提升自己的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

每节课上课前,安排一位学生进行课前3分钟演讲,聚焦热点时政或热点问题,演讲不只是新闻播报,而是以时政材料为依托,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或现象进行评析,学生演讲后,教师可以请同学点评,也可以自己点评,要有总结、有升华。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理论学习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

并且,同学之间也可以取长补短。因此,通过演讲,可以综合运用所学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及其他学科知识,并提高多方面能力。

(二)加强隐性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在显性教育为主导的背景下面临着如何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提升效果的问题,隐性教育因其在润物无声中使人们受到教育而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

1. 加强隐性教育是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必要前提

目前,我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开发还比较薄弱。首先,教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薄弱体现在理论研究上。20世纪90年代左右,学界逐步从国内隐性教育资源探索和国外隐性教育方法引介两方面开展了研究,并提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但是,之前的研究还不够丰富和系统。习近平总书记从全局角度把“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提升到战略高度之后,需要更多的学理研究使之落地。

其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薄弱体现在教育实践的系统性仍需提高。与显性教育在课程设计、教材编写和教师培养等各方面的投入相比,隐性教育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更为重要的是,现有的隐性教育探索不够系统。例如,校园文化、暑期社会实践和各种场馆资源等其实本身都具有隐性教育功能,各地各部门也有不少探索,但如何从顶层设计上发展和完善这种教育方式尚不明确。也就是说,课程的系统性、协调性尚待提高,尚未与显性教育实现有效融合。

2. 国际化学校其他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的隐性融合

思想政治在其他学科中的隐性教育并不单纯是学科+德育,其他学科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各学科既有传统的通过采用史料、科学家故事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理想教育,也有通过结合学科特点,把思政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中。语文课通过篇章中的优秀人物,或通过感人肺腑的故事,或通过壮美的山河等等,讴歌民族精神,诠释流淌在人们心中的父爱、母爱、师生情、朋友义,引导学生尊崇自然、热爱生命。数学课会通过对定理、法则的严格推导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品质。一些综合题、复杂题的分层推演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毅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对错误的反思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激发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变革精神。

英语课堂上会介绍英美文化,同时也将我国文化融入其中,进行中西文化对比,将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教育融入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通过学习和思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建立道德规范。计算机课上会结合网络上的病毒,让学生从自己身边感受计算机病毒给电脑使用带来的危害。地理学科在课堂中既要引用国外案例,开拓学生国际视野,同时也要引用国内案例,并严格把控地图中中国版图是否完整,增强学生民族感。历史课的教学让学生达到爱国、爱党、爱家的情感与态度的教学目标,并通过角色扮演、观看爱国电影、讲述老照片的故事等课堂活动使学生深入的学习共产党的历史,感受到祖国的新变化,承担起新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责任。生物学科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以更好地让学生认识物质本身。化学课会结合活动课程中趣味实验的操作,引导学生通過实践了解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循环利用废纸,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等

3. 发挥校园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作用

马克思与恩格斯曾言“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校园环境是师生的第二课堂,带有育人功能的校园景观不仅具有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亦是文化传播的载体,有助于师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导向。在关于校园文化的分类中也分为显性的校园文化和隐性的校园文化,但总的来说,学校的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都属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学校制定的各种学生管理制度条款是显性的规定,但制度中是否蕴含人文关怀和以师生为本的精神却体现了制度的价值追求,是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特别重视的内容。

(三)二者走向统一

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统一,首先要加强隐性教育,同时也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明确坚持显性教育底色,继承并发展显性教育的优良传统,最终从理念上、机制上以及实践中等多个层次推进二者走向互补统一。既不可以一味放大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功效,也不能刻意夸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如果想两者体现积极的效应,只有将两者恰当结合起来。

对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正本清源、旗帜鲜明的显性教育,必须严格加以坚守,坚定维护显性教育主体地位,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坚持显性教育的同时,发挥无意识、间接性、愉悦性、长久性的隐性教育,无疑对提高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价值。

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绝对不能将两者人为地割裂开来。这样会产生各自为政的错误效果。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互为补充、互为强化,才能从根本上拓宽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影响范围。

参考文献:

[1]曹金龙.关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思考[J].思想理论研究,2019(12).

[2]刘丽伟.对中学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探讨与研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6(04).

[3]程彩娇.浅谈隐性教育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施策略[J].学园,2015(27).

[4]黄建军,赵倩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内在逻辑与路径优化[J].思想教育研究,2020(11).

[5]李长真,吴亚鹏.高校思政课中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辩证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21(01).

[6]姚彩云.中学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7.

[7]张琳.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校园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0.

[8]殷鹏.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结合探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5.

猜你喜欢

隐性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中职思想政治课隐性教育探讨
隐性教育视角下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契约精神的培养研究
探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
隐性教育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