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形与意分析纤维艺术在建筑空间中的应用
2021-09-15宋怡源
宋怡源
摘 要:纤维艺术的最大特点在于纤维独特的物理特性,柔软的质感和其或织或编或捆或结的多样化成形方法,使纤维艺术具有独特的语言,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中国自古有贵意的传统,注重文化内涵,从形与意的角度分析纤维艺术在建筑空间的应用有助于探索纤维艺术在国内建筑空间中的应用。
关键词:纤维艺术;建筑空间;形式;意境
“形”在《说文解字》中意为描画,使其象物之形,现在一般指形式、形态、外貌。“意”由“音”“心”组成,自古有“言为心声,音为心意”的说法。《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志也,从心察言而知意也。从心从音。”在本文中,形主要指纤维艺术作品的图形、色彩、材质、肌理和空间形态,以及色彩的搭配、肌理的叠加、空间的变化等;意主要指纤维艺术中精神层面的内容,包括其中蕴含的情感表达与文化内涵。
纤维艺术的形态、外貌是其物理特性,直接打动人的感官。纤维艺术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与其他艺术形式最大的差异就在于创作材料的主体性,柔软的织物能洋溢出其特有的温馨感,是“一门温暖的艺术”,使生活在混凝土和金属森林中的人们感到一丝慰藉。正因为其特有的温暖的倾向自然的物理特性,纤维艺术在调节人与建筑空间关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身处“后纤维”时代,纤维材料、编织方法更加多元化,纤维艺术从墙壁走向室内空间。纤维艺术的主流已不再是单纯的装饰物品或是对硬性空间的补充,纤维作品与建筑、空间的关系,以及与环境的关系,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自然和城市空间,真正成为营造空间的参与者。
纤维艺术的意境营造属于精神层面,空间的意境需通过艺术作品与环境共同营造。中国人自古就有贵意的思想,脱俗的意境、美好的愿景、恢弘的气势……经常在中国古代艺术中展现。秦汉时期,便有士大夫参与室内营造的先例,在此后的年代里,文人参与室内空间营造已很常见。因此室内空间大多透露着虚实相生、天人合一的哲学意蕴,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文情怀。注重内涵依旧是当今人们的审美喜好,体现民族特点的纤维艺术作品不在少数。传统的回归并不是简单地追古避新,抱守陈规,其中蕴涵着今人和古人的共同智慧。
形与意有着极其紧密的关系。纤维艺术的图案、颜色、材质肌理和空间形态表达出其蕴含的情感、意韵,反过来,这些情感和意境又笼罩、渲染着形。纤维艺术与建筑空间通过形与意的相互呼应、渗透,彼此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融洽。
一、纤维艺术与建筑空间的形式结合
纤维艺术的形指的是纤维艺术的外观,即纤维艺术的物质层面,给人最直观的视、触觉感受,包括图案、颜色、材质、肌理、空间形态等等。这些就像交响乐中不同种类的乐器,共同发声,形成整个作品的“场”。或中和建材的冷漠,或弥补空间的不足,或为环境添彩增趣,纤维艺术以其不可替代的优势拉近着人与建筑的关系。
在新壁毯运动以前,壁毯依附于绘画,用动物毛线编织写实的人或物,颜色灰暗繁缛,纤维自身的优势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表现。随着现代主义绘画思想的传播,画家们开始关注绘画材料本身。在纺织领域也开始关注纤维材料的自身特点,“纤维艺术”一词的出现便是很好的证明。
大部分纤维材料因表面布满细小纤维,相对粗糙,会将打在纤维制品上的光向四面八方折射出去,被人眼捕捉到的光就会偏少,故而看起来比实际偏暗。因此在制作时往往选择比心中颜色稍亮一些的颜色。这也是纤维材料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观看时会显得颜色偏暗,便为纤维艺术增加了一份天然的稳重。即使用饱和度、明度都很高的颜色也不会显得轻佻,反会因其浓郁的色彩而更加富有活力。由大理石、混凝土、金属、玻璃围成的建筑空间单调冷峻,而纤维艺术颜色浓郁沉稳,很好地缓和了人与建筑空间的矛盾。
光线是建筑空间重要的考虑因素,纤维艺术在室内空间的应用也与光线有着莫大的关联。纤维艺术自身的起伏,在光的照射下产生柔和的投影,增加了纤维艺术的体量感。即使是同一面墙,由于离窗户的远近不同,反射光的明暗不同。若在光线暗的地方使用亮颜色,亮的地方使用暗颜色,墙面就会显得受光均衡,给人的感觉也更加平稳。
如作品《颜色协奏曲》(图1)在空间的应用,整个建筑空间全由水平的横梁与垂直的柱子构成,十分冷峻、规整。悬挂在顶面的纤维艺术作品受重力影响形成一个个的弧,自然垂下,有韵律地起起伏伏。其柔和的弧度、浓郁的色彩正是周围环境所缺失的。作品以重复的曲线对抗建筑中重复的直线,以绚丽的色彩与冰冷的大理石、混凝土对峙。而其中呈现的橙色与蓝色恰好与环境中的灯光与天光相呼应。既对立又统一,既弥补了上层空间的空缺,又中和了空间的冷漠。
美国艺术家安妮·林德伯格用彩色的织线穿梭在墙体上(图2、3),形成独特的空间效果。林德伯格的每一件作品都经过对空间的仔细斟酌,她通过观察建筑的细节,分析自然光和灯光的细微差别,甚至连观众在空间中的习惯性路线都考虑在内。她利用建筑结构进行创作,和室内空间产生互动,使纤维艺术与建筑空间的关系联系更微妙、紧密。
二、纤维艺术与建筑空间的意境营造
古人自古有贵意的传统,注重内涵,以及内在的心理感受,中国山水画便是典型的例子。在建筑中注重意境营造,讲究虚实相生、天人合一的空间意境,这是我们的民族特色,是区别于西方建筑空间的独到之处。空间的意境由空间物品共同营造,而纤维艺术往往以其庞大的体量成为室内空间意境营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空间的不同功能导致了不同的室内风格,候车室、医院、会议室、私人住宅,风格或舒适通畅,或整洁有序,或自然温馨,或高贵大方。与之相配的纤维艺术除了要符合整体的风格以外,还要与之情调相融。纤维艺术与建筑空间内涵的一致性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瑞典籍华裔艺术家王乐云为新卡罗林斯卡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新生儿重症医疗监护部创作的“四季”系列作品(图4、5)和《庭院》,采用绞缬的技法晕染丝绸、棉织物、欧根纱和蝉翼纱,依形而染,变化微妙,透露着自然的气息。作品以蓝色调为主,在新生儿重症监护部的家人们一定十分焦虑,蓝色使人沉静,其作品营造出如冥想空间般静谧的效果,可缓解家人焦急的心情。此外,花状的外形十分富有生命气息,每片“花瓣”的趋势都汇集到中心一点,纤维材料柔软轻盈,就像医生、护士和家人一起用自己的柔软十分小心地呵护着新生儿的蓬勃生命。该作品通过表现四季的轮回,令人想起生命的美好,从而充满希望。
形式打动感官,而其中的内涵则打动心灵。现代纤维艺术中亮丽的颜色、抽象的线条,以及图形、空间形态都具有内容,以其独特的视、触语言进行表达,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十分紧密。随着当代艺术的发展,纤维艺术中也融入观念的成分,甚至融入了时间概念,拓展了空间的维度。如今充分发挥材料本身的物质特性和信息内涵,在特定的空间环境中组合、置换、转移后,赋予其新的文化意义和精神内容是当代艺术的重要特征。纤维艺术与建筑空间的联系也更加丰富多元。
三、结语
形与意虽为两个完全不相交的概念,微妙的情感通过其“物”性得以表达,二者关系极其紧密。纤维艺术在建筑空间的应用,其形式与传达的意蕴都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使纤维艺术与建筑空间浑然一体,相辅相成。
纤维艺术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门类,其自身不断在尝试与突破,从对绘画的复刻到注重自身材料的物性,再到传递观念,如今纤维艺術在室内应用时已不再仅仅是对冷硬的建筑环境的补充。在艺术家们的努力下,现代纤维艺术与空间产生了更深层次的交集,纤维艺术如同具有生命的力量,与建筑空间相互对话,共同营造一片诗意空间。
参考文献:
[1]任倢.可变之物:当代艺术中的软材料[M].南京: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9.
[2]田园.现代纤维艺术与建筑环境的关系[J].艺术研究,2009(3):67-70.
[3]黄岩.交织的生命:探索现代纤维艺术语言的拓展[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13.
[4]林乐成.纤维艺术的应用之美[J].建筑与文化,2015(4):34-36.
作者单位:
鲁迅美术学院大连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