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断层到接续

2021-09-15苏春柳韦宝畏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现代建筑

苏春柳 韦宝畏

摘 要:在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出现文化趋同的现象,建筑行业在高层化、装配化发展的同时,表现出文化个性缺失问题。基于此,从古建筑文化研究现状入手,讨论传承古代建筑文化的必要性的同时深入探究中国建筑文化断层发生的原因,对如何从根源传播中国建筑文化提出建议。

关键词:古建筑文化;文化断层;现代建筑

在近代,国外建筑设计和规划等的概念或者技术的传入导致了建筑发展的西方化,以至于现在部分城市建筑出现“千城一面”、建筑符号单一化、同质化的问题,而且缺乏个性与人情味。行业工作者应深入探析古建筑文化缺失问题,系统性、长期性开展古建筑文化重建工作。

一、古建筑文化研究现状

古建筑文化是中国社会发展及人文精神等多项要素的影响成果,是中国文化的物质载体。从近几年发表的文章以及一些重要会议来看,古建筑文化缺失问题在当今还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诸多研究学者以此为主题开展研究。比如建筑专家彭一刚等人都曾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提出相应的看法。《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也强调了传统建筑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目前学术界部分学者关注到中国古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缺失,并对国外诸多知名建筑师的传统建筑文化传承进行分析,总结其成功经验,为我国古建筑文化传承提供参考。但探究现代建筑古建筑文化缺失原因的研究目前尚较少,使古建筑文化缺失问题缺乏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本文将以此角度开展分析,弥补研究空白,为古建筑文化传承提供有效建议。

二、中国建筑文化断层发生的原因

要想传承中国古建筑文化,推动现代建筑的深度发展,应深入探究中国建筑文化断层发生的原因,從多个维度入手,探究影响建筑设计的因素,方可针对性改进,在现代建筑中有效重建古建筑文化,解决缺失、断层问题。

(一)社会限制

就现代建筑而言,中国建筑文化断层与社会发展现状息息相关,土地、建筑标准等,是阻碍古建筑文化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

土地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社会人口剧增,和古代相比,人均居住面积显著降低,古建筑被能满足众多人同时居住在一块土地的高层现代建筑替代,使古建筑文化出现断层。

建筑标准因素:我国建筑规范要求相对严格,高容积住宅区成为建筑师的追求目标,忽略了建筑文化的重要性,建筑师以建造高容积率的小区和居民楼为重点,未考虑建筑文化,使建筑失去文化属性,古建筑文化的传承更是天方夜谭。

(二)西方建筑教育与西方建筑师的影响

我国建筑教育出现较晚,且受西方国家两派理念影响:其一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院派,代表性中国建筑师有梁思成、刘敦桢等,而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的建筑学教育受该派理念影响;其二是包豪斯,代表性中国建筑师有冯纪忠等人,同济大学等高校的建筑学教育受该理念影响。可见,我国建筑学教育受西方建筑理念影响较大,建筑师在建筑设计时更倾向于运用西方建筑理念,导致古建筑文化出现断层。

在潘谷西的《中国建筑史》中,可以看见梁思成与林徽因对后世中国建筑的影响。梁思成与林徽因基于在西方所受的教育,建立了一种历史叙述范式:以结构分析为基础,对中国建筑的发展进行风格分期,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时期的建筑进行美学批判[1]。深究其思想根源,是由于二人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所受的是学院派以历史风格为主导的建筑教育,所以注重形式和与之对应的结构体系。然而这样的解读方式的流传造成了很多建筑师对建筑文化的误解。正如汉宝德在《中国建筑文化讲座》中提到的,把斗拱自壮硕到纤细的发展看作是纯技术的发展,并指为“衰退”,是一偏之见,明清建筑斗拱占的比例较少,可能是南北方构架混合产生了新形式[2]

同时,西方建筑师在中国建筑现代化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鸦片战争后,西方建筑师纷纷在租界内建造西方建筑风格的教堂或办公楼等建筑,对中国建筑造成较大冲击。在此后的中国建筑工程中,涌现了大量西方建筑元素与中国建筑融合的案例,如墨菲的大屋顶样式,实现西方建筑文化替代古建筑文化,影响中国现代建筑发展[3]

(三)传统文化认知流于表面

在建筑领域,建筑师对古建筑文化的认知较为浅显,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古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以邯郸元宝亭为例,如图1,建筑师将建筑设计为金色元宝形状,虽然以古代元宝为切入点,渗透传统文化,但其整体造型猎奇,美观性偏低,受到群众的诸多吐槽,被评为2012年“中国十大庸俗形象工程”。

深究传统建筑认识较浅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一部分是由于古代人们对建筑设计并没有概念性的总结,相关建筑的书籍基本都是关于建筑构造与技术的描写,所以在近代西方建筑设计理念传入中国的时候,建筑师对于中国建筑设计方面并没有相关的理论著作可以参考学习,导致了很多建筑师从一开始就对传统文化认知不明确。被评为2019年中国十大丑陋建筑之一的四川内江张大千博物馆,如图2所示,其建筑师以张大千的梅花图为基础,设计建筑形态,建筑风格抽象,不符合我国群众的审美。传统文化认知偏差是使其被评为丑陋建筑的关键原因。

(四)大众审美倾向于西方建筑

受近代西方思想影响,在建筑领域,部分群众认为西方建筑风格更好看,西方建筑材料质量更好,大众审美倾向于西方建筑,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现代建筑的西化发展,阻碍古建筑文化的传承,引发断层问题。因此,前几十年我国公共建筑市场充斥着大量的欧美元素,建筑风格以现代欧美、仿古欧美为主,体现了我国建筑行业从业者对中国古建筑文化的不自信[4]。以2013年十大丑陋建筑之一的北京兴创大厦为例,如图3所示,该建筑设计借鉴了加拿大的“The Absolute Tower”建筑项目,但未考虑我国建筑的航空限高因素,使建筑的立面柔化曲线大打折扣,被网友调侃为“大肠塔”。

三、现代建筑中古建筑文化传承路径

(一)加强古建筑文化宣传

第一,线上宣传。建筑行业从业者可通过互联网传播古建筑文化,使更多消费者了解古建筑文化。比如建筑行业从业者可到古建筑现场,拍摄特色建筑部分,讲述建筑内在文化等提高人们的建筑文化自信,為古建筑文化的推广与传承奠定基础。第二,线下推广。建筑行业从业者在接手相关建筑项目时,应为项目方提供多项凸显古建筑文化的设计方案,为项目方推广古建筑文化。相关部门也可以出台相关鼓励政策,推动古建筑文化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中国古建筑设计的再创造。

(二)创新改进建筑教育

针对建筑教育中西方建筑理念占比较高的现状,建议建筑教育从业者从硬式教育改为开放式教学,在建筑教育中设置古建筑文化研究相关课程,在开放性地引导学生理解文化的同时,培养更多了解、精通古建筑文化的建筑行业人才。

首先,创新专业课程设置。在建筑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中,可以增设古建筑文化课,从未来建筑师的教育阶段开始影响建筑业的发展。在具体的课程里面,应该辩证地增加考古的内容与古代建筑文化的展示与讲解并与时俱进传播最新的历史考古信息,辩证客观且真实地传播建筑文化。此外,还应增设有关古建筑文化的设计作业,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其次,创新教学方法。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局限于教室教学,更应该让学生去实地体验与感受那些存留得较好的古建筑或古风建筑,教他们怎么研究与体会中国古建筑文化,以培养其古建筑文化传承能力。

(三)加大古建筑研究力度

为切实加大古建筑研究力度,相关研究机构应加大资金投入,激励更多建筑行业专家学者参与古建筑研究与保护,更为全面地了解和认知我国古建筑,为古建筑文化与技艺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奠定基础[5]。例如,安徽省为扩大古建筑研究范围,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古建筑传承与保护工作,对捐赠或置换徽派古建筑的集体与个人,提供多项奖励与补贴,如拆迁安置等,将古建筑保护与传承渗透至社会各个层面,更好地在现代建筑中推广传播古建筑文化。

综上所述,中国现代建筑中古建筑文化缺失现象严重,原因在于社会限制、西方建筑教育影响、传统文化认知不足等。建议建筑行业从业者加强古建筑文化宣传、创新改进建筑教育、加大古建筑研究力度,切实将古建筑文化用于现代建筑建设中,传承并弘扬古建筑文化。

参考文献:

[1]赖德林.中国近代思想史与建筑史学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2]汉宝德.中国建筑文化讲座[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3]张浩,付晓惠,王惠.皖南地区古建筑楹联的艺术文化意蕴与价值传承[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20(1):17-21.

[4]吴枫.中国古建筑艺术与传统文化元素在东北城市建筑设计中的表达[J].建筑与文化,2019(5):209-210.

[5]邵炜茜.徽州古建筑活化与西方现代建筑文化共生关系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82-84.

作者单位:

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猜你喜欢

现代建筑
论现代建筑电气照明节能的优化设计
浅析现代建筑设计的方法
浅谈新型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现代建筑消防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分析
现代建筑启示录
现代建筑技术协同育人基地的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