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游戏分享环节 运用留白艺术的审思

2021-09-15许佳绿

山西教育·幼教 2021年8期
关键词:师幼建构经验

许佳绿

一、幼儿园游戏分享环节中运用“留白”艺术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一)“留白”艺术的内涵

本文所讲的幼儿园游戏分享,指的是游戏活动结束后, 幼儿与教师一起交流、讨论、分享游戏经验的活动。游戏分享环节中运用“留白”艺术,是指教师在游戏分享活动中,基于一定的游戏观察,把游戏分享的权力交给幼儿,有目的、有意识地让幼儿自主分享、思考自己的游戏过程,反思与建构自己的游戏经验。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游戏分享的内容“留白”。幼儿游戏的种类多种多样,游戏行为也较为复杂,教师应在游戏观察的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选择并聚焦典型的游戏案例,指向幼儿游戏发展的关键经验提升,而不应在有限的游戏分享时间内面面俱到,进而消解了游戏分享的目标与重点。二是游戏分享中教师的言语“留白”。一方面,教师在游戏分享中的提问方式需呈现开放性、启发性的特点,给予幼儿一定的想象空间,避免程序化、形式化的师幼互动;另一方面,教师需给予幼儿充分思考的时间与表达的机会,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使游戏分享实现“教师讲”到“幼儿讲”、“一言堂”向“多言堂”的转变。

(二) “留白”艺术的理论基础

1.格式塔“完型理论”

格式塔派的“完型理论”认为,个体天然存在着追求经验与行为完整性的内驱力,当一件事物以不完满的形态呈现时,个体就会产生一种内驱力,去填补不完整的部分以获得愉悦感与满足感。而游戏分享环节就是借助这种“留白”,促使幼儿能够积极调动自身经验,主动思考、自由想象、探索知识,从而去填补教师留下的空白,促进自身游戏经验由零散不断走向系统化,使得游戏经验以完整的形式被幼儿吸收与内化。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强调师幼在学习过程中的双向互动与建构,幼儿的学习是向外主动探索、积极建构的过程,教师不是传统意义上知识的单一传授者,幼儿也不是知识的容器与学习的被动者。幼儿园游戏分享实际上正是以幼儿为主体的经验分享,是幼儿对同伴及其教師的分享,教师在其中更多充当倾听者与支持者的角色。游戏分享过程中教师言语上的“留白”,也给予幼儿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进行回顾与反思,从而巩固与提升游戏经验。

3.教学简洁理论

张相轮等人所著的《教学美学》一书中提到了教学简洁理论,书中强调“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喜欢简明扼要且有针对性地讲话;反之,对冗长拖沓,废话连篇,言不及义的讲话感到厌恶。”教师在游戏分享环节中的言语“留白”,把分享与表达的权力交给幼儿,在倾听中能够进一步了解幼儿的兴趣点与已有经验,并基于游戏观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使得游戏分享朝着更高质量方向发展。

二、幼儿园游戏分享环节中运用“留白”艺术的价值

(一)有利于聚焦游戏经验,实现深度学习

游戏分享实际上就是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游戏、分享经验的过程。在幼儿园游戏分享环节中运用“留白”艺术,能够使教师有意识地对游戏分享内容与类型进行留白与选择,从而更好地聚焦儿童游戏发展的关键经验,使幼儿走向更加深入化的学习。

当然,要想在有限的游戏分享时间内最大程度地拓展幼儿的游戏经验,教师必须在游戏分享的内容上进行“留白”,选择幼儿游戏中出现的典型案例及关键问题进行梳理,并找到幼儿游戏中的共性问题,使每位幼儿的经验都能得到一定的提升。反之,如果教师在一次游戏分享中对所有问题都面面俱到,内容过“满”,其结果也只是泛泛而谈,幼儿的游戏经验仍然是零散的。因此游戏分享环节的“留白”追求的是内容“少而精”,这是重要且必要的。

(二)有利于促进师幼互动,实现双向整合与建构

幼儿园游戏分享环节运用“留白”艺术,有利于师幼之间建立平等的对话,实现双向整合与建构。一是能够促进师幼之间经验的整合与建构。教师的言语“留白”利于把游戏分享的权力还给幼儿,并且通过开放性、启发性的提问让幼儿深入思考、自由表达,这实际上是幼儿游戏经验系统化的过程,同时也是逐步提高教师教学机智、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过程。二是能够促进师幼之间情感的建构。游戏分享过程中,不光指向幼儿经验与知识的提升,更多的是分享与抒发一种情感,这种情感来自于教师与幼儿之间共同创造的快乐、交流与表达引发的愉悦感、舒畅感, 这才是分享的核心。游戏分享中教师言语的“留白”,能够给予幼儿充分的话语权,使幼儿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个体,同时教师也在倾听、引导中进一步了解幼儿、发现幼儿,师幼在和谐的氛围、平衡的关系中逐渐建立起安全、亲密的情感联结。

三、幼儿园游戏分享环节中运用“留白”艺术的策略

(一)“留白”有据,兼顾游戏分享的目的性与艺术性

游戏分享环节具有随机生成的特点,要求教师根据幼儿具体的游戏场景进行组织。部分教师难免会对“游戏分享环节应该分享什么,应该怎样分享”等问题存在疑惑。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明确游戏分享的目的,在认识幼儿认知与年龄发展特点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多种方式如集体分享、小组分享及教育机制进行游戏分享,把握游戏分享的目的性与艺术性。

有学者指出,“留白”要始终围绕艺术性与目的性展开,否则就会失掉“留白”的本质。因此,一方面要注意游戏分享的内容不能过“满”、过“多”。内容一旦多,往往就抓不到游戏分享的具体目的与内容。正如邱学青等学者指出:“由于游戏分享的时间有限、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幼儿的耐性有限,如果分享的内容过多、时间过长,游戏分享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应切忌‘贪多嚼不烂的行为。”另一方面要注意“留白”的时机与方法,在一些挑战性的问题前,教师应进行启发式提问,并给予幼儿一定的留白时间与空间进行思考。比如,我们如何把高楼搭得又高又稳固呢?搭建过程中遇到了怎样的困难,怎样讨论解决的?教师通过启发式的提问引发幼儿在充足的留白时间里进行思考,有助于幼儿游戏经验的整合与建构。而对于幼儿易懂的一些游戏经验,如简单的游戏规则、游戏材料的收纳等,教师就无需过多留白,直接点出即可。

(二)“留白”有度,促进师幼对话共生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对于少年来说,有趣的讲述不见得要一切都说到底,教师只需要叙述事实,让学生去分析和进行概括。”因此他认为教师不该过度讲课,而应在教学上主张“引而不发”。这与教学上的“留白”艺术不谋而合,同时也契合当代的教师观与儿童观。

需要注意的是,在游戏分享中运用留白艺术,应注重“留白有度”,过度留白或者不留白都会导致教师或者幼儿的缺位,从而消解游戏分享的价值。一方面,教师要避免过多地从教师的视角进行成人化的讲评,让幼儿被动地回答问题,造成幼儿“不敢说”“不想说”的局面。教师应明确理念并且创造条件让幼儿去说、去表达,使幼儿成为游戏分享的主人。另一方面,留白不等于放任,不等于让教师做一个旁观者,把游戏分享完全交由幼儿掌控,而是让教师在游戏分享环节给幼儿留出适当的空白,并通过耐心的观察、开放性的提问及关键性经验的总结等方式进行点拨与引导,纠正幼儿游戏过程中的不当行为,巩固幼儿的游戏经验。因此如何平衡游戏分享中的留白程度,关键要看游戏分享是否尊重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幼儿的游戏经验是否得到了提升。

在游戏分享环节中运用留白艺术,让教师站在幼儿的立场,以幼儿的视角进行游戏分享,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回顾游戏过程,巩固游戏经验,还能真真切切地把幼儿的权力还给幼儿,因此,教师在游戏分享环节中应尝试运用留白艺术,在平等对话中与幼儿共生共长。

(责任编辑:郭凯云)

猜你喜欢

师幼建构经验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关注幼儿日常生活 开展师幼有效互动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幼儿园师幼互动现状调查研究
乐淘淘“先进”经验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共享区域活动资源 滋长师幼幸福
乐淘淘“先进”经验
建构游戏玩不够
师幼互动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