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鸟形态起源及相关文物浅析
2021-09-15刘晶边昊
刘晶 边昊
摘要:凤鸟是我国古代原始部落图腾,为中国神鸟,基于自然崇拜而产生,逐渐演变为美德的化身,与龙一起成为祥瑞的代表。凤鸟与朱雀起初和而不同,渐次有混淆之态,并成为中国传统艺术中不可或缺的形象。凤鸟的形态与寓意也逐渐融入人首鸟身的“千秋万岁”和佛教“迦陵频伽”形象之中,使它们也具有了凤鸟的诸多内涵。
关键词:风;凤鸟;甲骨文;朱雀;迦陵频伽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与西部文明纠缠交融的中国迦陵频伽(妙音鸟)研究”(17BH169)
一、甲骨文中风为“凤”
凤鸟是我国最为重要且最具代表性的神鸟,寓意祥瑞与高贵,与龙同为华夏民族神圣的代表图腾,其形象是在鸟形基础上以多种符合中国传统道德和审美观念的元素组合构成的极具美感的神鸟。
凤鸟为神化了的形态,“凤”字从何而来呢?“凤”字最早出现在殷墟甲骨文卜辞中。武丁时期一块牛胛骨卜骨上刻有“东方曰析,风(凤)曰协;南方曰因,风(凤)曰凯……”之语,从形、音、义三方面分析这块“四方风”卜骨中风字构成和结合,风(凤)字刻画为戴冠且具有拖曳着长长的孔雀尾状的鸟的形状(图1)。从字形看,戴冠的鸟具有相当高级别,因而可见“风”是一只具有极高地位的神“鸟”“凤”。
在殷墟甲骨文中,“风”皆写做戴冠长尾的“凤”,而“风”字的形成要比“凤”字晚很多。在《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中可以看到完全脱离“凤”而独立出来的“风”字,其字形完全与“凤”不同(图2),《说文》中小篆体的“风”字也与凤字形截然不同。为何甲骨文中风意以凤形表达,即以“凤鸟”为“风”呢?在古代殷人眼中,风之所起,古人并不了解,认为风是具有神秘力量的现象,“风”与“凤”存在极大的关联性,“原始人想象风神是一种能够鼓动气息的大鸟,这种神鸟叫凤(风)”。因此风由凤而生,即“‘凤在一开始就是自然风和神性的复合体”。在甲骨文中“鸟”的字形是存在的,殷墟甲骨文中“鸟”字多以《合集》4725鸟形来定义鸟字,与“凤”形相去甚远,因此戴冠长尾的凤鸟具有相当高的等级,已不为自然界之凡鸟。
在殷墟甲骨文中又同时存在专指凤鸟的“凤”字卜骨,如《合集》第9244(反)、9245、9246、5659卜骨中皆有“凤入……”等语。《甲骨文字释林》中记载一块殷墟第三期甲骨:“甲寅卜,乎鸣网,获凤。丙辰,获五。”于省吾认为“获凤”即“捕获五只凤鸟”,此处“凤”便写为戴冠长尾的字。又如《合集》14225卜骨:“于帝史凤二犬”,郭沫若认为“凤又称帝史”,凤鸟为具有神性且具极高地位的神鸟无疑。后续《说文》曰:“凤,神鸟也。天老曰:凤之象也,鸿前麟后,蛇颈鱼尾,鹳颡鸳思,龙文龟背,燕颔鸡喙,五色备举。出于东方君子之国……莫(暮)宿风穴。”此时的凤鸟寓意更加丰满,不只集各种神异形态于一身,而且成为“君子”之德的化身。
至少到战国时期,“风”字从“凤”字中独立出来,“凤”只专指凤鸟,被称为“凤凰”。
二、东夷族的凤图腾
东夷族太昊、少昊氏奉凤鸟为图腾,并以鸟为官名,以凤为姓氏,以凤鸟氏为“历正”,且云:“我高祖少昊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因而有了《说文》中的“凤鸟出于东方君子之国”之语。刘敦愿先生认为:“大(太)皞少皞两族都是风姓,也就都以凤鸟为其氏族图腾,氏族图腾相同……”《左传》载:“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大皞与有济之祀。”所谓风姓,也就是以凤鸟为图腾。《说文解字系传》亦载:“孔子曰居九夷,东方也。解者二,孔子从凤凰,遇乱居九夷。”所谓九夷,虽然在不同时间段里所指地区并不完全相同,但多被用以指东夷以及海上的朝鲜半岛和日本群岛。由此看来,凤鸟与东夷的渊源更加深厚一些。
三、凤鸟的形象特征演变
《说文》中记载了上古人类对神鸟“凤鸟”形态的理想组构,同时在神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围绕凤鸟的族群,包括朱雀、鸾鸟、雉等禽鸟。《山海经》《说文》《禽经》《楚辞》《诗经》《太平广记》等文献勾画出一个凤鸟谱系,在艺术表现中凤鸟形象逐渐被赋予鸡头、鹤颈和腿、鸳鸯翼羽、孔雀尾屏等形象元素,由引人注目的不同鸟类的特征综合而成,或有“燕颔、蛇颈、龟背、鱼尾”之说,融合了各个不同氏族图腾崇拜自然物的特征,代表了至善至美的完美图腾。
凤鸟形象在演变过程中经历形成、发展、定形的过程,在不同时间段存在不同的形象演绎。目前发现较早的凤鸟图案为河姆渡时期“双鸟朝阳”象牙雕等。至商周、秦汉时期,凤鸟纹已大量出现在青铜器、漆器、铜镜、帛画、墓室壁画、画像石上。在以礼器为主的青铜器中,凤鸟纹成为构成的主要元素之一,与夔龙纹、饕餮纹等成为构建森严等级社会的最主要元素。相比漆器类实用器和墓室壁画等,青铜器上的凤鸟纹更规整、更具几何性,几何形内的构图也更为丰满,显示出雄浑肃穆森严的审美特征。如“商代凤鸟纹铜戈卣”“西周早期房山琉璃河攸簋”“西周冬簋”“中山国错金银龙凤方案”等青铜器中的凤纹,其羽冠、尾羽保持夸张的描写,或后拖,或上卷,或下卷,形态多变且富于张力,尾翼大而蓬松。嘴部多表现为鹰喙,眼睛与尖嘴体量远比鸟的真实体量大,更显威严。而在漆器、帛画、壁画、铜镜中出现的凤鸟纹(朱雀纹),表现手法多以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以线写意,形态生动、自由而飘逸。如彩绘双凤漆盘、人物御凤帛画等上的凤纹,多将凤鸟表现为腾云飞舞的动态,从羽冠、双翅、双腿到尾翼,极具力度和动态张力。两汉及南北朝时期凤鸟纹,则经一番发展和演绎。
两汉时期的凤鸟与凤鸟家族另一成员朱雀形象相似,但功能和职责分工明确。朱雀通常被认为与凤鸟等级差别不是很大的神鸟,其形态多为从凤鸟演化而来,时与凤鸟混淆而用。
《尚书·尧典·虞书》是较早的将“鸟”作为星宿名的文献,即所谓“星鸟”,至战国时期,“朱鸟”开始大量出现,在表述有关“南方”星宿时星“鸟”便也改为“朱鸟”。成书于西汉的《淮南鸿烈集》中载:“四方取象:苍龙、白虎、朱雀、龟蛇。唯朱雀莫知何物,但谓鸟而朱者,羽族赤而翔上,集必附木,此火之象也。或谓之‘长离……或云,鸟即凤也,故谓之凤鸟。”至今,在实用过程中,朱雀与凤鸟在形象与寓意上皆存在很大混淆,很多时候会混用,但涉及方向与星位,朱雀则独有意义。这种混淆应始于朱雀形成之始,不管朱雀还是凤鸟的产生皆基于人类的审美与需求,自然存在之共性。
凤鸟作为中国人推崇的神鸟,影响力巨大。迦陵频伽这一人首鸟身鸟尾的佛教形象进入中国后,其尾翼很快演变为中国式的凤尾,除了表达佛教意义的“妙音鸟”之外,因其外形与凤鸟的相近性,意义也融入吉祥与高贵(图3)。
(作者简介:刘晶,单位:山东科技大学;边昊,单位: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参考文献:
1.图片来源: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上).上海文艺出版集团,2010,81.
2.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1978,(四)5.
3.詹鄞鑫.神灵与祭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53.
4.过常宝."风"义流变考.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146),39-40.
5.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商务印书馆,2010,324.
6.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78,79.
7.诗经有"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集爰止"之语,离骚中有"凤皇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之语.
8.刘敦愿.古史传说与典型龙山文化.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63,4.
9.说文解字系传.
10.郑作新等编著.中国动物志·鸟纲·第四卷·鸡形目.科學出版社,1978,5.
11.徐朝华.尔雅今注.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319.
12.顾方松.凤鸟图案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53.
13.成倩.“朱雀”的形成及与“凤凰”的混淆.学术探索,2014,9,133-134.
14.宋代沈括.梦溪笔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