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最牛的建筑世家是谁?
2021-09-15
《世界遗产名录》中,中国拥有37项世界文化遗产。其中1/6的建筑,包括故宫、天坛、颐和园、避暑山庄、清东/西陵等都出自清代一个雷姓建筑世家之手。
除此之外,他们几乎包揽了清朝所有的园林、宫殿、陵墓等,皇家建筑建造如圆明园、摄政王府、中南海。
古时人们称制造器物时设计的图纸与模型为“样式”,清朝便将负责皇家建筑工程的设计机构称“样式房”。样式房的首席建筑师为掌案,这个辉煌而神秘的家族,因在长达两百余年的时间内,连续七代人在样式房担任掌案一职,被世人誉为“样式雷”,这个中国史上最牛的建筑世家,为何可以连续七代人担任掌案?又是如何修建这些传世建筑的?
辉煌的样式雷
万历四十七年(1619),雷发达出生于南康府建昌县(今江西永修县)的一户工匠世家。祖辈曾参与南京皇城修建,担任过嘉靖年间的工部尚书,受家族熏陶年少的他便成为当地有名的工匠。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天下大定,清廷大兴土木,广招能人巧匠。雷发达为保家族兴旺,“以艺应募”入京,供职样式房。恰逢康熙重修太和殿,因修殿有功被封营造所长班(样式房二把手),成为第一代样式雷。
相传太和殿上梁仪式时,大梁悬而不落,百官一筹莫展,雷发达毛遂自荐,爬上梁架,三斧解决问题,受到康熙帝召见,在金銮殿上封官——出自朱启钤《样式雷考》;另有说法认为这个故事其实发生在雷金玉身上。
从此样式雷开启了两百年的“传奇”生涯。
康熙二十六年(1687),雷发达之子雷金玉仿江南山水营建了清代第一座皇家园林“畅春园”,被康熙封为样式房掌案,成为第二代样式雷。
畅春园占地900余亩,景色优美,环境清幽,先后成为康熙皇帝与崇庆皇太后(乾隆生母)的居所,后毁于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如今仅两座琉璃山门残存。
雍正三年(1725),年过六旬的雷金玉开始主持扩建圆明园。圆明园本是康熙赐给胤禛(雍正)的一座赐园,雍正即位后下令大规模扩建圆明三园。
圆明园最大的特点为平地造园,雷金玉在5000多亩的土地上人工挖湖,堆山营造出自然的山形水系,并采用“小园集锦”的造园手法模仿各地名山胜景,融入各地亭台楼阁,使圆明园既有江南私家园林的娟秀,又有北方皇家園林的恢弘,并且创造性的汲取西方园林建筑。一园之内景点多达150处,成为世界上集中外造园艺术大成之作。
圆明园扩建工程结束后,乾隆至道光年间第三代样式雷,雷声澂及后世历代样式雷仍对它进行了长达一百多年的修整工作,使圆明园最终成为了“一切造园艺术之典范”,西方人眼中的“万园之园”以及雨果口中的“理想与艺术的典范”。然而这一切成就皆在1860年烟消云散,如今圆明园只剩下西洋楼遗址。
嘉庆元年(1796),第四代样式雷雷家玺担任样式房掌案,样式雷迎来了最辉煌时刻。雷家玺修建了北京西郊的皇家园林群即“三山五园”包括万寿山、玉泉山、香山清漪园、静宜圆、静明园、畅春园、圆明园园林连绵二十余里占地数万亩蔚为壮观。
三山五园于1860年被烧毁后,光绪十四年(1888)重建,1900年再次被八国联军烧毁。雷家玺还主持扩修了承德避暑山庄,以“遵从自然”的造园思想在不改变任何山形水势的情况下,随山依水将山庄分为宫殿、平原、湖泊、山峦四大区域,营造山中有园、园中有山的奇特景观。
建筑上则融南北园林精华,吸收汉、蒙、藏、维等民族建筑特征,仿造出如文园狮子林(仿苏州狮子林),普陀宗乘之庙(仿布达拉宫)等建筑,既有江南情调又有塞外风光,可谓集天下景色于一园,移天缩地于一方,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典范。
咸丰二年(1852),第五代样式雷雷景修担任样式房掌案。主持修建了昌西陵(嘉庆皇帝的孝和睿皇后陵墓)、慕东陵(道光帝的皇后、妃嫔陵墓)与圆明园。
清西陵共有14座陵墓,包括雍正的泰陵、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光绪的崇陵及其皇后妃嫔的昌西陵、慕东陵等。
同治十二年(1873),第六代样式雷雷思起担任样式房掌案,设计修建定陵(咸丰帝陵寝)、定东陵(咸丰妃嫔陵寝包括慈禧、慈安太后),同年重修圆明园(遭洋务派反对而停工)后又修建了惠陵(同治帝陵寝)。
第七代样式雷雷廷昌、第八代样式雷雷献彩则先后修建了天坛、皇宫三海(北海中海南海)、摄政王府、颐和园以及最后一座皇帝陵寝——“崇陵”(光绪帝及隆裕皇后陵寝)。
纵观八代样式雷,两百年间几乎承包了清朝所有的皇家建筑。他们能有如此成就源自其家族不断传承的“为匠先立匠心”教育,雷金玉曾在设计稿中勉励自己“有心无术,术自心神;有术无心,术自心灭行术者当先存心”。雷氏家训中也教导子孙“天地间成事业者大要皆从勤苦中得来”。因此样式雷从小被要求勤苦学习,接受严格的建筑教育,熟练掌握各项技能,也正是如此样式雷方可凭借出众的建筑技艺,在“能者居之”的样式房连续七代担任掌案一职。
然而只服务于皇权的样式雷,命运也同封建王朝一起,兴盛时繁荣,衰落时消散。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清朝覆灭,样式房消失,加之民族工业的高速发展,西方建筑的盛行,皇家特供设计无“用武之地”。
前后两次娶妻皆“无出”的雷献彩,苦于无子继承技艺,一身本事无处用,在忧愁苦闷中逝世,长达两百余年的样式雷走向终结。
自雷献彩后雷家再无建筑巨匠,它与样式雷的关系只剩下埋着“历代样式雷”的雷家祖茔与家谱中无法抹去的名字。
“再”见样式雷
样式雷没有顺应时代大潮进行变革而被时代抛弃,然而他们并未从此退出历史舞台,而是成为了后世研究中国古建营造方法的唯一途径。
长久以来由于缺乏史料记载,无人能说清中国古建如何建造,以至于西方产生中国古建毫无规划,仅凭匠人经验修造的偏见,且认为中国古建从未有过发展对世界建筑毫无影响,然而这一偏见随着“样式雷图档”的发现被狠狠的击碎。
样式雷图档,即样式雷设计工程时制作的“画样与烫样”。画样即建筑设计图纸,包括投影图、正侧立面图、全景图、等高线图现场活计图(施工进展图)平格图等等。图上记载着建筑的每一个细节、构造与工程步骤,通过一张图便可知晓工程的全貌。烫样则是按照设计图纸,以一定比例,如1/200、1/1001/50、1/25等等制作的建筑立体模型。因以纸板、秫秸、木头为原料用剪刀、毛笔、蜡板制作而成并用烙铁熨烫成型而得名。
与实景对比样式雷发明的烫样最为精致细巧,可以层层拆卸完整呈现建筑外貌、景观及内部结构、彩画。烫样彩画并且烫样的每个部位都会贴上详细标签以供皇帝审核、修改,犹如现代“三维模型”,不仅用于效果展示,还可用于施工参考。
凭借画样与烫样,样式雷得以成功建造各种皇家建筑,然而这些承载样式雷技艺的图档却险些消失在历史中。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雷景修不顾自身安危冒死从圆明园样式房中,将样式雷百年来的烫样与画样转移保存家中。
在其影響下后代样式雷均将设计手稿与模型保存家中,然而当雷献彩逝世后雷家家道中落,为在乱世生存,雷家后人不得不售卖图档换取钱财地摊上、书店中随处可见样式雷图档。因“样式雷”名气太盛引得众多外国人竞相购买,许多图档流落海外,幸而当时“营造学社”的社长朱启钤先生及时发现这一现象,连同社会上有志之士出资购买了大量的样式雷图档,并联系北平图书馆以4500银元收购了雷家剩下的所有图档。
如今这些图档数量多达2万多件,分别被保存在故宫博物馆、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以及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这些世间仅有的古建记录不仅填补了中国古建选址、设计、规划、营造的历史空白让世人知晓中国古建是如何建造的,还让中国传统建造技术得以找回失去的话语权与地位。
永恒的古建
数千年来与西方以人命名建筑或立像纪念的方式不同,中国古建从未有过建筑与设计者命运共存的传统。
人们只知道建筑,却不知道何人设计建筑。这种观念间接导致了西方的傲慢与偏见,也让许多古建如一曲悲歌,人人都记得它的旋律却想不起作曲的人。
如今当《国家宝藏》等文博节目的播出,样式雷重回大众视野,人们开始想起曾经辉煌的技艺,想起承载着这些技艺的的匠人,并不断赋予赞美与钦佩,然而在赞美和钦佩的同时,人们是否会想到对于这些已经消失或即将消失的工艺?
回忆和缅怀过去只会忘记,唯有传承和创造才是永恒。
(来源: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