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期返校大学生过度运动现状调查与干预研究
——以连云港市高校为例

2021-09-15黄伟业江苏海洋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风尚 2021年9期
关键词:运动量过度心率

黄伟业 江苏海洋大学 体育学院

过度运动不仅影响机体的运动能力,甚至严重损害人体的免疫系统和身体健康。其发展过程是违背了运动的科学性,一般来说,运动水平的提高是疲劳—恢复—再疲劳—再恢复的良性循环过程,如果运动负荷超过人体承受能力,机体在精神和能量方面过度消耗,无法在正常时间内恢复体力就会导致运动性疲劳。运动性疲劳没有恢复而长期积累,会导致身体功能发生改变,恢复手段无效、营养不良、情绪突变、思想波动、正常负荷变超量负荷、主动运动变被动的应激刺激而形成过度疲劳的一种病理现象就是过度运动[1]。运动要更多地追求健康体适能,强调适量负荷原则,享受快乐的运动过程。因此,运动要讲科学,要把握好运动尺度,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防止过度运动。近些年,由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和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比例在逐渐提高。但也存在大学生运动健身违背科学性,在教学工作中,时常接诊大学生过度运动性疾病的案例。笔者认为,大学生科学运动应遵从FITT 原则,在休闲时间里,要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健身,每周运动3~5 次,每次运动量达到中等以上,每次保证一小时的结伴性或集体性体育健身运动,采取多有氧少无氧的运动方式[2]。特别是由于CIVOD-1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影响,2020年2月下旬春季学期开学进行居家隔离线上教学,到2020年4月全国高校学生才陆续返校。高校大学生居家隔离近3 个月时间,没有进行自己所喜欢的感兴趣的体育运动项目,返校后虽然要求适量运动,控制运动量,但是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学生在课余时间仍然进行超负荷运动,造成过度运动现象。为此,为了进一步控制后疫情时期大学生过度运动的发生率,应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个性”为导向,加大运动保健讲座和开课力度,提高大学生科学运动水平。为此,本研究抽取连云港市返校的1500 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过度运动现状调查、监测和比较分析,以探究大学生过度运动的发生概率、原因和干预措施。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抽取连云港市五所高校江苏海洋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连云港师范专科学校、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财会职业学院1500 名参加调查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获得正确、切实可行理论指导。

(2)问卷调查法:首先发放问卷1500 份,对高校大学生过度运动现状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490 份,回收有效率为99.3%。

(3)数理统计法:采用Windows 操作系统下SPSS 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后疫情时期返校大学生过度运动现状的调查结果

后疫情时期高校大学生体育运动应多采用心肺耐力运动处方FITT-VP 原则,包括运动频率、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方式、运动量和运动处方实施进程六个方面[3]。大学生体育健身活动的调查结果,如表1,有11.61.%的每次运动1.5 小时以上,男生约是女生的5.5 倍;如表2,有10.27%的健身运动为每天一次,男生约是女生的5 倍;如表3,有10.74%的每次运动强度为大强度,男生是女生的5 倍之多;如表4,有7.99%的参加健身活动以无氧运动为主,男生是女生的6倍之多;如表5,约有8.93%的有过过度运动症状,男生是女生的8 倍之多;而且都呈显著差异。由此可知,五所高校有过度运动症状的大学生是每天运动一次,每次运动1.5 小时以上,而且多以无氧为主的大强度健身运动。应加大开设科学健身与运动保健的公选课力度。使大学生懂得科学运动健身的方式和方法。

表1 大学生每次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时间调查结果

表2 大学生每周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频度调查结果

表3 大学生每次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强度调查结果

表4 大学生每次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方式调查结果

表5 大学生过度运动的症状调查结果

(二)后疫情时期返校大学生过度运动的原因调查结果

一般来说,运动性疲劳没有恢复而不断的积累造成了过度运动,由表6,对有过过度运动症状的大学生(男生118 名、女生14 名)进行过度运动原因调查可知,原因有:

表6 大学生过度运动原因调查结果

(1)运动过程控制不利。运动过程控制包括运动量控制和运动过程的自我监督,有100%的认为是运动量过大和98.48%的认为是自我监督不利造成的。运动性疲劳的形成是由于运动量过大,运动过程缺乏自我监督或自我监督不利(自我感觉与心率监测)而造成运动量过大,超过了机体承受范围,破坏了内在稳定,就会造成身体过度疲劳状态。特别是长时间缺乏运动,运动量突然增加,体力消耗过大,精神过分紧张,就更易疲劳,疲劳出现后,没有及时地调整运动量。

(2)运动营养补充不足。有96.97%的大学生认为是营养补充不足造成的。根据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前要补充适量的糖、优质蛋白质,运动中要补充定量的水、无机盐、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运动后要进行能源物质和调节物质的全面补充以利于运动恢复。

(3)运动恢复手段不良。首先是改善代谢不当,有99.24%的认为是改善代谢不当造成的,包括整理运动不充分和温水浴不科学等;其次是神经调节不好,有99.24%大学生认为是神经调节不好造成的,包括睡眠不足、心理恢复不良、意念调动肢体和中枢暗示放松不到位等。

(4)运动心理准备不充分。有97.73%大学生认为是心理恢复不良造成的,当精神萎靡、情绪低落、厌倦运动等心理感觉不良时,还要进行不合理的甚至超负荷的运动。

(三)后疫情时期返校大学生过度运动的干预措施

(1)要加强自我主观感觉监督。运动前要精神状态饱满充沛,有运动欲望,渴望运动;运动中心情愉悦,无出汗量过多,无肌肉关节酸痛、心悸头晕、疲倦乏力、胸闷气喘、恶心呕吐、心前区或上腹部疼痛等感觉,如有以上不良感觉,说明身体发出警示信号,应停止运动,及时补充糖、盐和水分,避免体液大量流失而导致电解质紊乱。运动后如有疲劳、食欲下降、心慌、失眠等感觉,说明运动量过大,有运动性疲劳形成,要及时调整以避免长期的运动性疲劳积累而导致过度运动。

(2)要加强运动项目和运动方式的监督。要注重有氧运动,可有效预防过度运动。所以要依据年龄、身体健康状况和健身目标来科学选择有氧运动项目,按照体适能心肺耐力运动处方进行运动,控制年轻好胜心理,减少强对抗性,以有氧运动项目锻炼为主,选择提高免疫力和抗自由基的有氧运动项目。不管选择何种有氧锻炼项目,都要严格遵循科学运动三部曲,充分做好准备活动,恒常运动10 分钟以上而且有余力;运动结束做好整理放松运动。

(3)要加强运动量控制的医务监督。注重量力而行的原则,科学控制运动量。在运动量控制方面,控制好每次运动时间,耐力性有氧运动一般为20-60 分钟,运动强度与运动时间呈反比。运动频率控制,视运动负荷而定,一般不超过72 小时,使机体得到恢复,锻炼效果好;运动密度控制,要控制重复次数、组数及间歇时间。运动强度控制,心肺耐力强度最适宜(恒常运动)心率为最大安全运动心率(220-年龄)的75-85%(年轻健康成年人)或(207-0.7×年龄)的75-85%(体适能水平低的成年人),最适宜(恒常运动)心率为心率储备(220-年龄-安静心率)的60-75%(年轻健康成年人)+安静心率或(207-0.7×年龄-安静心率)的60-75%+安静心率(体适能水平低的成年人);体适能水平低的不经常运动或偶尔运动的人,一定要量力而行,适应后逐渐增加运动负荷,每次增加负荷量不超过10%,防止运动性疲劳[3]。

(4)要注重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就是要严格遵循机体的运动规律,运动量控制由小到大,适应后逐渐递增10%-20%,动作技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动作速度由慢到快,运动时间由短到长,逐渐增加,不可急于求成,运动频度逐渐提高。持之以恒原则就是把运动作为生活重要组成部分,运动贵在平时,不提倡“周末和节假日勇士”运动,一周不动,周末长时间大负荷运动,平时不动,节假日疯狂运动,形成运动“暴饮暴食”。同时要调整心态,加强毅力和意志品质锻炼,提高运动心理素质,有利于改善运动疲劳和延迟运动疲劳,要注重加强健康体适能教育。

(5)预防过度运动要防止运动性疲劳积累,采取有效方法来消除运动性疲劳。运动性疲劳消除方法有改善代谢法,如呼吸体操、肌肉韧带静力拉伸、温水浴、热敷、桑拿浴、按摩等;神经调节法如充足睡眠、音乐欣赏、语言诱导、意念、神经中枢暗示等神经放松方法。营养物质要补充适量糖、优质蛋白、水、无机盐、维生素、微量元素等,中医药调理效果更佳。

三、结论与建议

(1)后疫情时期返校大学生过度运动现状堪忧,过度运动发生率约为8.93%,男生高于女生,差异显著。后疫情时期造成大学生过度运动的原因与疫情居家隔离,运动过程控制不利(运动频率、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方式、运动量),运动营养不足,运动性疲劳恢复不良,运动心理准备不充分等因素密切相关。

(2)后疫情时期的干预措施有:要注重提高心肺耐力锻炼,注重加强自我主观感觉监督,注重加强运动锻炼项目和运动方式的监督,注重加强运动频率、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方式、运动量的控制与监督,注重量力而行,注重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原则,防止运动性疲劳积累,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来消除运动性疲劳。

(3)建议后疫情时期,高校要加大科学运动及运动保健讲座力度,增加体育保健、心肺耐力运动处方等公选课开课力度,全面提高大学生科学运动能力和运动保健水平,有效预防大学生特殊时期过度运动的发生。

猜你喜欢

运动量过度心率
过度情绪反应的背后
大树的日常
心率多少才健康
运动量
中药煎煮前不宜过度泡洗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每天基本运动量:走4000步
希望你没在这里:对过度旅游的强烈抵制
The world is the youngest backpacker Wenwen’s kindergart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