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手术标本管理的实践与效果分析

2021-09-15王晓础WANGXiaochu钱黄静QIANHuangjing潘茫茫PANMangmang

医院管理论坛 2021年6期
关键词:冰冻外科标本

□ 王晓础 WANG Xiao-chu 钱黄静 QIAN Huang-jing 潘茫茫 PAN Mang-mang

手术的目的是为了医治患者或诊断疾病,手术切除的病理标本具有取材的特殊性和唯一性特点[1],对疾病的诊断、手术方式的选择、术后治疗及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标本质量的管理成为手术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术室工作量大,节奏快,且标本送检需要多名人员共同参与,使得手术标本处置过程中存在较多安全隐患。针对标本送检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我科进行了系统的原因分析,在标本常规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逐步进行信息技术优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我院新院区手术室现有手术间58个(其中门诊手术间4个),每天平均送检标本376件,标本送检均由有资质的手术医生和手术护士完成,且经过学习后能够熟练掌握标本送检操作流程。信息技术优化标本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未有人员变动。

2019年10月我院对标本送检流程实施信息技术优化管理模式。2019年4月―9月采用常规信息化管理模式,送检标本47965件,其中普通病理标本33906件,冰冻标本14059件,对应病理申请单号为25778例。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手术量下降,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故收集2020年6月―11月标本,送检标本47786件,其中普通病理标本34409件,冰冻标本13377件,对应病理申请单号为26145例,采用信息技术优化管理模式。两组标本均包括胃肠外科、肝胆外科、结直肠肛门外科、妇科、甲乳外科、心胸外科、骨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手术专科送检的术中冰冻标本和术后普通病理标本,两组标本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

2.1 对照组采用常规信息化标本管理模式。具体方法:(1)登记:洗手护士、巡回护士与主刀医生三方核对送检标本类型及名称,打印标本信息主、次条码。(2)固定及运送:标本专职送检人员。(3)接收:病理科。各个环节均进行扫码追溯。

2.2 观察组采用信息技术优化管理模式。在常规信息化标本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信息技术优化以下内容:(1)在登记环节,信息系统设置了三个弹跳窗提醒界面:巡回护士输入标本名称,系统弹跳窗1提示“请扫腕带二维码确认”,若患者信息错误将无法进行下一步操作;扫码审核通过后,系统弹跳窗2提示“请确认病理申请信息”,系统自动汇总巡回护士录入的标本信息,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病理类型、标本名称及件数;核对完成后,系统弹跳窗3提示“请输入核对人账号密码”,需要输入主刀医生账号,经主刀医生确认后方可打印。(2)在普通病理标本固定环节,超出30分钟未固定标本,系统自动弹跳提醒窗提醒。(3)在冰冻标本管理方面,在标本信息系统登记界面选择冰冻标本时,其字体自动显示为粗大红色字体,同时还增加了冰冻查询界面,每10秒动态更新冰冻结果信息。

3.评价指标

3.1 比较信息技术优化标本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手术标本送检差错发生率。包括登记患者信息错误、标本名称及部位错误、已登记标本丢失风险、送检标本类型错误(此类差错事件在病理科出病理报告之前均予以纠正,未对患者造成严重后果,但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标本送检差错事件中,除标本名称及部位录入错误外,其他三项往往涉及一个患者的多件标本,故统计差错率时采用病理单号数。手术标本送检差错率=手术标本差错例数/手术标本总例数×100%(例数指病理单号数)。

3.2 比较信息技术优化标本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普通病理标本固定及时性。普通病理标本固定及时性包括普通病理标本固定合格率及固定平均时间,普通病理标本固定合格率=30分钟内完成固定标本数/普通病理标本总数×100%。普通病理标本固定平均时间=普通病理标本固定时间总和/普通病理标本总件数。

3.3 比较相关临床科室医生对信息技术优化标本管理模式实施前后病理标本管理质量的满意程度。实施前后随机选取胃肠外科、肝胆外科、结直肠肛门外科、妇科、甲乳外科、心胸外科、骨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临床科室54位医生进行满意度调查,使用手术室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采用Likert5点评分,其中5分为非常满意、4分为满意、3分为基本满意、2分为不满意、1分为非常不满意。分数越高,说明医生的满意程度越高。

4.数据统计。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信息技术优化标本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手术标本送检差错发生率。信息技术优化标本管理模式实施前,标本送检差错率0.081%(21/25778),其中标本名称及部位错误12例,送检标本类型错误7例,登记患者信息错误1例,标本丢失风险1例。信息技术优化标本管理模式实施后,标本送检差错率0.019%(5/26145),其中标本名称及部位错误4例,送检标本类型错误 1例,标本送检差错发生率明显小于实施前(χ2=10.079,p<0.05)。

2.信息技术优化标本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普通病理标本固定及时性。信息技术优化标本管理模式实施后普通病理标本固定合格率上升了7.24%,平均固定时间缩短了3.56分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表1 普通病理标本固定合格率及固定平均时间

3.信息技术优化标本管理模式实施前后相关临床科室医生对病理标本管理质量的满意度比较。信息技术优化标本管理模式实施后,相关临床科室医生对病理标本管理质量的满意度评分4.222±0.604分,高于实施前的3.870±0.5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5,p<0.01)。

讨论

活体组织病理诊断是外科的第一诊断,是“金”指标,是对患者疾病诊断、治疗及病情判断的重要依据[2]。若标本管理不当,会给患者带来无法挽回的伤害,甚至造成医疗纠纷。所以完善手术标本管理制度,保证手术标本管理质量显得尤为重要。而有效可靠的标本送检流程是手术标本管理制度中的核心内容。

标本送检常规信息化管理模式,是在每一件送检标本上设置唯一的二维码,在登记、固定、运送、接收环节进行扫码追溯。取消手写登记,实现标本的全程跟踪与动态管理,减轻了手术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3]。但也有它的局限性,在出现标本类型选择错误、标本名称及部位登记错误、患者身份信息张冠李戴、标本固定不及时等问题时,该种管理模式下的信息系统缺乏主动识别、校准和提醒的功能。而信息技术优化弥补了上述缺陷:在登记环节,信息系统设置了三个弹窗提醒界面,扫描患者手腕带上身份信息二维码,有效杜绝了标本送检时患者身份张冠李戴错误的发生,系统自动汇总标本录入的各项信息,巡回护士核对完成后需要再经主刀医生确认并输入主刀医生账号方可打印,使标本核对工作做到高效、全面并落到实处,有效提升了标本送检双人核对的执行力。在普通病理标本固定环节,超出30分钟未固定标本,系统自动弹跳提醒窗提醒巡回护士及时通知标本专职送检人员送检固定标本,有效提高了普通病理标本固定的及时性,也大大降低了标本丢失的风险。在冰冻标本管理环节,我们将目视管理运用到了信息系统中,冰冻标本自动显示为粗大红色字体,用颜色从视觉上刺激大脑,起到警示和告知的作用,防止误加固定液,影响病理诊断,同时提醒病理科人员即刻处理[4]。冰冻查询界面,每10秒动态更新冰冻结果信息,能让医生第一时间获取标本的进展状况和诊断报告,也解决了病理科电话交接的风险,为救治患者赢得了宝贵时间[5]。

手术室是一个密闭的场所,手术量大,工作时间长,中夜班急诊危重患者多,护理人员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容易产生身心压力过大、身心疲惫等问题[6]。疲惫感不仅影响着护士的身心健康、工作效率,而且直接影响着护理工作质量与安全[7]。标本送检的信息技术优化,实现了信息的自动收集和处理,具备了灵敏准确地感知功能和行之有效的核查监督功能,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标本送检整体质量,也大大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

在标本管理方面,我科一直采用精准管理模式,它是我国护理管理者较为关注的一种上下共同追求极致的管理方式,注重过程管理、环节控制[8],而信息技术优化是将信息技术深入到标本送检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完成实时环节控制及监督,最终目标是实现标本送检管理的精准。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优化在标本管理中可以有效提高手术标本的送检质量。提高了医护人员满意度,保障医疗安全,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冰冻外科标本
不明原因肝损害的32例肝组织活检标本的29种微量元素测定
《临床外科杂志》2021年重点内容预告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冰冻太阳光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探讨心理干预应用外科急腹症治疗的效果
冰冻气泡
冰冻的梦
冰冻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