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蕨菜种植技术及复苏田园游策略探讨

2021-09-14王蕾

种子科技 2021年14期

王蕾

摘    要:近年来,蕨菜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渐渐成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绿色食品。吉林省作为蕨菜种植大省,在蕨菜品種、蕨菜种植与采收上做了大量的试验研究,技术水平更加成熟。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以蕨菜种植业为基础,结合旅游业复苏吉林田园游,从康养、体验、研学等方面设计田园旅游产品,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农民收入作出努力。

关键词:吉林蕨菜;蕨菜种植;田园游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4-0065-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F326.13       文献标志码: B

1   品种介绍

蕨菜又被称为拳头菜、如意菜和龙头菜,属于多年生草本蕨类植物,是生长于东北3省的一种野菜。蕨菜株高一般能长到1 m高。当蕨菜长出大约15 cm时,由于叶片尚未舒展开,静立于丛中,仿佛人的拳头一般,故此在东北地区又将其称为拳头菜。

2   蕨菜的种植技术

2.1   繁殖方式

蕨菜通常有两种繁殖方式:一种是无性繁殖,即引种栽培;一种是有性繁殖,即孢子繁殖。

无性繁殖本质上就是从蕨菜上取出部分组织,进行培育繁殖。由于蕨菜生长于野生环境中,在进行人工栽培种植时,应尽量给蕨菜创造一个和生态环境相似的种植环境。蕨菜的种植应遵循由近及远的原则,即能在蕨菜野生环境附近进行引种栽培是最好的。引种栽培首要是考虑引种蕨菜的幼苗,幼苗的最佳引种时间是在初春万物生长的时期。在挖掘幼苗时要连同泥土一起迁移,在运输途中,要尽量维持土壤湿润,保障运输空间的通风性和确保幼苗处于空气流通、水分充足的环境中。如果进行根状茎引种,则应该选择在秋季时进行引种。秋季蕨菜的根茎和叶子枯萎,有利于引种根状茎。挖取的最佳时间是在大地冻结前,最迟在蕨菜苗发芽前挖取根状茎。

有性繁殖即孢子繁殖,成活率较低,但操作简单容易,在生产种植中也会被农户采用。孢子繁殖第一步要收集孢子。孢子要选取色泽亮丽,呈棕褐色最佳,尽量选择未开裂的孢子。把孢子周围的叶片剪掉,剪之前要进行消毒,避免细菌感染。最后将其进行风干,放进纸袋中。第二步制作蕨菜的培养基质。一般选择实用又方便的混合土壤进行播种。混合土壤选用草皮灰、河沙以及泥炭土,以一定比例进行搅拌,将搅拌好的混合土进行过筛,用蒸汽进行消毒灭菌,确保混合土壤中没有任何杂质。第三步进行播种。在播种前1 d,把混合土盛放到孢子的培养容器中,接着把容器搁置在水中,让水分充分渗透到土壤中,制造一个湿润的环境。把孢子均匀地撒播在土壤中,盖好盖子,浸泡在浅水中。第四步是开始孢子的培养。孢子的最佳生长环境是80%的湿度和25 ℃温度,每天需要维持4 h光照。等到孢子长出3~4片叶子时,则可以进行第一次移栽,先移栽到床土上,等蕨菜苗长大后可以进行第二次的移栽。

2.2   合理定植

为了保障蕨菜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合理对蕨菜苗进行定植。首先需要进行整地施肥,一般在秋季时,对土壤进行深翻,到了春季,施加足够的肥料以保障土壤中有足够的肥力。接着做苗床,可以选择地上床、地下床或平床,床面的长度至少要15 m,宽度2 m即可,高度则要20 cm。苗床间距要保持50 cm,为后期打理蕨菜预留作业道。将蕨菜的根状茎进行合理栽植。要把握好栽植密度,疏密程度要合理,太过密集,会阻碍蕨菜苗的生长,太过疏松则浪费了土壤资源。通常定植沟要按照行距25 cm的规格开挖,而定植沟的宽度要保持10 cm,深度要有15 cm,蕨菜芽之间的距离要有5 cm宽,规则地摆放好根段。最后覆盖细土,细土厚度大约10 cm,压实后浇透水,等水分完全渗透后再覆盖5 cm左右的细土。

当蕨菜苗长到10 cm高时,需要将幼苗移栽,进行统一管理。蕨菜幼苗移栽时,需带土壤一起移栽,避免伤到蕨菜苗的根部。栽植前需要先挖定植穴,定植穴要按照一定的规格开挖,正常规格为直径20 cm,深度15 cm。幼苗的摆放密度要合理,每平方米大约摆放10株幼苗,幼苗间的株行距要维持在30 cm的宽度。用细土填充定植穴,填充后用水灌溉,保障土壤内部都受到水的渗透,确保蕨菜苗的根部有充足的水分可吸收,有利于蕨菜苗的快速生长发育。

在蕨菜移栽后,还需在田间覆盖上落叶或稻草,厚度要维持在2~3 cm,这主要是为了防止土壤中的水分流失,避免出现干旱现象,提高蕨菜苗的成活率。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尝试用地膜覆盖,既可以起到保温作用,同时能防止田间杂草的生长。

2.3   田间管理

种植蕨菜后,还需注重日常的田间管理。优质的田间管理是保障蕨菜丰产的关键因素,田间管理包含除草、灌溉、排水、施肥等日常工作。一是加强对蕨菜的除草工作。在对蕨菜的日常管理中,要时刻留意蕨菜田间是否长有杂草,一旦发现有杂草,要及时进行清理。杂草过多容易吸收土壤中的营养,致使蕨菜缺乏营养,造成蕨菜长势不良。除草方式可以选择人工除草,此种方法虽然烦琐,但是比较安全可靠。也可以选用除草剂,但除草剂的选用要慎重,尽量选择残留少的除草剂,还要注意避免过度用药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二是对蕨菜田采取合理的灌溉排水方式。为确保蕨菜的栽植成活率,在蕨菜栽植后,需要往栽植沟里灌水。另外在初春蕨菜发芽前期,也要及时进行浇水,保证蕨菜苗有充足的水分,促进芽苗发育。在雨季时期,要避免田间出现积水,一旦发现有积水,要及时采取排水措施,避免因积水而引起蕨菜根部的腐烂,影响蕨菜的收成。三是合理进行施肥。在栽植蕨菜苗前,首先需要整地施肥,深翻土壤,施入充足的磷肥和农家肥。此后,每隔3~4年就要重新深翻土壤一次。在第2年秋季时,需要适当施加粪肥,这主要是为了加强土壤的肥力。可先将土壤浅耕,然后再施加足够的粪肥,这样不仅能疏松土壤,增加土壤中的肥力,还可以起到保温防寒以及保湿的效果,能很好地帮助蕨菜度过寒冷的冬季。除了整地施肥外,还要进行多次追肥,遵循薄肥勤施的原则。通常在采收蕨菜后2~3 d添加适当的肥料,不仅可以补充土壤中的营养,有助于蕨菜的养分吸收,也可以促进蕨菜的生长发育,增加蕨菜的收成[1]。

2.4   及时采收

蕨菜的种植期比较长,一次栽培种植,有大约20年的时间可采收。每年最佳的采收时间在5—6月。当蕨菜苗长到20~30 cm高时,通常蕨菜的叶柄仍处于刚生长期,还比较幼嫩,其小叶子还没有完全舒展开来就要及时进行采收。如果不及时采收,不仅会影响蕨菜的口感,还会降低蕨菜的食用价值,而且不利于后期采收,影响蕨菜的整个采收过程,甚至会严重降低蕨菜的收益。第2次采收一般是在10~15 d后,1年可连续采收2~3次。在进行蕨菜采收时,切勿成片采收,最好每次采收时都能留下1/3,方便蕨菜再次生长发育。采收的方式可以选择用手掐或者用小刀割,要尽量贴近地面,避免对蕨菜造成伤害。此外,因为蕨菜不易保存,所以采收后要及时进行加工处理环节,增加蕨菜的保鲜期,方便蕨菜后期出售。

3   吉林蕨菜种植复苏田园游的具体措施

吉林省作为蕨菜的种植大省,在发展蕨菜种植业中应积极与旅游行业相融合,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紧密结合起来,复苏吉林田园游。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为提高农村农民收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应依据消费者需求变化,结合蕨菜种植开发田园旅游产品。

3.1   康養旅游产品

现代人对健康养生越来越重视,纷纷提出康养旅游需求。基于蕨菜的药用、食用价值,可以开发以蕨菜为主题的康养田园游。以杀菌消炎、降血压、增强免疫力、清热解毒等功效为出发点,依托蕨菜种植集中区,建设特色“旅游小村”。旅游小村以东北农村为原型,以蕨菜为主要吸引物,围绕游客在食住行游购娱方面的需求,建设田园风格的商业区,形成集聚蕨菜种植和田园旅游为一体的旅游新形式。这样既能对外推广蕨菜的价值,提高销售量,还能促进城乡一体化,增加城乡间的互动,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3.2   体验旅游产品

体验游、深度游是现今游客对旅游产品需求的体现。游客不再满足于表面的观感旅游,希望在精神层面获得满足。为解决游客这方面的需求,可以设计吉林蕨菜种植、采摘体验田园游产品。在蕨菜种植中,要严格按照合理定植、优质田间管理来进行,应用相应的农业种植技术,使游客能在参与种植中感受到科学种植的重要性、科学性,为其开辟一个新的学习领域。这种产品可以采用在试验田(蕨菜试验区域)或租赁田(游客承租田地)中进行。蕨菜由于生长时间较长只能在成熟蕨菜地里进行采摘,因此必须有专业人员陪同才可以进行,相对费用较高。

3.3   研学旅游产品

依托蕨菜的药用、食用价值和种植采收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设计研学旅游产品,丰富学生对农作物的认知,以学生年龄为标准进行分层,根据不同年龄学生认知需求设计具体研学旅游内容。例如低年级主要是对蕨菜这种作物的初步认识,通过农业讲解员了解它的历史、生长规律等问题;高年级学生在对蕨菜基本认知基础上,要深入了解蕨菜的价值、对社会的贡献等。从蕨菜的生长规律、种植要求和社会贡献等方面,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升学生地方乡土情,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

参考文献:

[ 1 ] 李学国.河北省野菜种植及驯化问题调查研究[J].中国果菜,2019(8):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