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豫西地区油葵杂交种引种比较试验研究

2021-09-14李旭辉张向召卫勇强潘晓东吕维娜陈润玲赵合林李瑜

种子科技 2021年14期
关键词:引种

李旭辉 张向召 卫勇强 潘晓东 吕维娜 陈润玲 赵合林 李瑜

摘    要:在洛阳市对引进的8个油葵杂交种进行品比试验,结果显示,3a平均折合产量以CY102最高,达183.86 kg/667 m2,较对照增产59.39%,排第1位;其次为GE817,产量为177.27 kg/667 m2,较对照增产53.68%,排第2位;S606较对照增产46.30%,位列第3。其中CY102在豫西丘陵地区的综合表现最好,推广种植面积较大,适宜豫西地区广泛种植。

关键词:豫西;油葵;引种;品比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4-0014-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565.5       文献标志码: B

油葵是油用向日葵的简称,菊科、向日葵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杂交油葵生育期短,抗逆性强,产量相对稳定[1],籽粒含油率达45%~50%,是欧美发达国家主要食用油脂来源。但是在我国发展较缓慢,近几年才开始大面积种植推广。油葵提取的油脂味道醇香,清亮透明,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高达66%~70%,比其他植物油高出20%左右[2],远高于花生油、菜籽油和豆油,冬天不凝固,有开胃、补虚、润肺、降血脂等功效,是目前唯一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食用油,享有“健康营养油”之美誉。杂交油葵适应性强,具有很强的抗逆性、抗干旱、抗瘠薄、抗盐碱等特点。油葵与其他作物相比,具有明显的作业简单,管理粗放,省工、省肥、省水,成本低、效益高等特点。豫西地区十年九旱,适宜在丘陵地区大力推广种植。种植油葵不仅能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而且在一些大规模种植的地区,油葵开花期还是一道非常靓丽的风景线,吸引无数游客,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3]。为提高油葵产量,便于杂交油葵快速大面积推广,把近几年来引进的几个杂交油葵品比试验总结如下,以供参考。产量结果为2017—2019年3年平均值,其他性状指标为2017年的调查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品种

参试的油葵杂交种共8个,分别为CY102、CY1006、GE813、GE817、S31、S606、内葵杂5号和九洋矮大头,其中以品种GE813为对照。

1.2   试验地情况

试验地设在洛阳农林科学院赵村试验田,北纬 34°39′、东经112°28′,海拔高度190 m,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辐射量为491.5 kJ/cm2,年平均气温为14℃,其中日平均温度超过10 ℃的天数约为210 d,年日照2 200~2 300 h,积温约为4 000 ℃,年平均蒸发量约为1 841.5 mm。土壤为潮褐土,质地为重壤,耕层土壤容重为1.53 g/cm3,肥力中等偏上。田间持水量达23.5%,饱和含水量达33.4%,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约为15.6 g/kg,碱解氮(N)62.5 mg/kg,速效磷(P2O5)10.4 mg/kg,速效钾(K2O)166.0 mg/kg[4]。前茬作物为小麦。

1.3   试验方法

试验设随机区组,3次重复,小区面积22 m2(5.2 m×4.2 m)。播种前每667 m2施氮、磷、钾三元素复合肥50 kg,深翻20~25 cm。试验于2017年6月6日播种,种植行距65 cm,株距28 cm,8行区,区间走道1.6 m,播种密度3 500株/667 m2。7月1日间定苗,7月21日于现蕾期穴播追施尿素10 kg/667 m2,9月15日统一收获。

1.4   观测项目

田间记载物候期(播种期、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成熟期)、农艺性状(整齐度、株高、茎粗、分枝株率、不育株率、叶片数、盘径、花盘形状、倒伏株率、折茎株率)、经济性状(单盘粒重、百粒重、籽仁率、结实率等)。收获时每小区随机取10株进行考种,按小区单收计算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由表1可知,参试的8个油葵品种生育期都比较接近,均为88~93 d,其中CY1006、GE817较早成熟,生育期分别是88 d和89 d,九洋矮大头成熟较晚,生育期为93 d,较对照GE813差异不显著。

2.2   农艺性状

由表2可知,株高以GE817最高,高度为184.67 cm,较对照高24.03 cm;其次为CY102、S31,分别较对照高15.61 cm、14.98 cm;其余的品种都比对照矮。盘径以CY102最大為21.51 cm,较对照增加3.29 cm;S31盘径最小为17.14 cm,较对照减少1.08 cm。茎秆以CY102最粗,为2.64 cm,较对照粗0.17 cm;S31最细,茎粗为2.25 cm。叶片数以内葵杂5号最多,为32片;最少是为九洋矮大头,为25片。植株整齐度方面,以九洋矮大头和S606不是很整齐,其余品种整齐度良好。8个参试油葵品种倒伏率均为0,均抗倒伏。

2.3   主要经济性状

由表3可知,单盘粒重从大到小依次为GE813(CK)、GE817、CY1006、九洋矮大头、S31、CY102、S606、内葵杂5号,对照GE813单盘粒重最大,内葵杂5号单盘粒重最小。

百粒重以S31最重,达到8.50 g;其次为CY1006,达8.40 g;内葵杂5号百粒重最低,为4.90 g。

籽仁率以CY102最高,达78.14%;GE817最低,为69.44%。结实率以内葵杂5号最高,达87.66%;GE817最低,为77.78%。

2.4   产量分析

由表4可知,参试引进的8个油葵品种3年平均折合产量6个较对照增产,1个较对照减产,以CY102产量最高,达183.86 kg/667 m2,较对照增产59.39%,排第1位;其次为GE817,产量为177.27 kg/667 m2,较对照增产53.68%,排第2位;S606、S31、CY1006、内葵杂5号分别较对照增产46.30%、27.44%、7.73%、5.60%,分列第3位、第4位、第5位和第6位;九洋矮大头产量最低为107.65 kg/667 m2,較对照减产6.68%。

3   油葵高产栽培要点

3.1   精细整地

油葵是双子叶作物,种子带果皮拱土,相比之下要比玉米、小麦等单子叶植物出苗困难得多。对播种前田(上接15页)

地的整理要求较高,尤其是整地质量不好、天气干旱少雨时,易造成缺苗,整地时一定要耙细、耙匀、整平,避免播种地出现大龄杂草和大坷垃,影响种子萌发出苗。确保油葵全苗的关键是深翻整地,足墒下种。播种一般3~5 cm为宜。洛阳地区麦收前后经常干旱少雨,土壤墒情不足时要及时灌水造底墒,或趁雨后墒情,及时抢种。及早定苗,从1对真叶到5对真叶期间定苗对产量影响试验表明,间定苗越晚,花盘上粒数越小,产量越低。

3.2   整枝打杈、打叶

在花盘形成期,要对油葵除顶端花盘外,及时摘除分枝,促进主茎花盘的生长。对于叶片有病斑发生的,以及下部的老叶、黄叶要及时摘除,以利于通风透光。

3.3   适时收获

油葵生理成熟期标准为植株茎秆变黄,叶片大部分枯黄、脱落,花盘背面变成黄褐色,舌状花瓣干枯脱落,果皮变坚硬。人工收获在生理成熟期即可,机械收获的田块,要在生理成熟期后8~10 d花盘变成黄褐色时最佳。

4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显示,引进的8个油葵杂交品种3a平均折合产量以CY102产量最高,其次为GE817和S606。以上3个品种不论在试验地还是在周边推广种植中,综合性状表现都很好。豫西地区十年九旱,油葵根系深广,吸水能力强,耐旱性和丰产性较好,夏播与小麦轮作,茬口搭配合理,病虫害较少。因此油葵应当在豫西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特别是在干旱贫瘠的丘陵山区,其耐瘠薄的特性更容易体现出来。通过近几年连续的引种试验,高油新品种CY102具有适宜豫西地区气候、管理简单、产量高、出油率高、增收效果明显等特点,而且在盛花期时,推广种植基地一片金黄,美不胜收,吸引了大批参观、拍照的游客,在增加当地村民经济收入的同时,还增加了旅游收入。因此,在豫西地区大力推广种植适宜的油葵新品种,不仅能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还能推动当地的区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 1 ] 刘志坤,宋伶俐,董若征,等.油葵标准化种植技术模式研究[J].基层农技推广,2017(10):20-22.

[ 2 ] 冯福东.油葵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6(24):17.

[ 3 ] 陈捍军,唐雪辉,刘克钊,等.油用向日葵引种筛选试验[J].中国种业,2019(6):36-37.

[ 4 ] 李俊红,邵运辉,刘瑞,等.长期垄作覆盖对旱地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20,49(3):24-31.

猜你喜欢

引种
厦门市秋季航天豇豆新品种引种试验
美国蔷薇属植物引种及栽培试验研究
秋播胡萝卜品种比较试验
国外花生引种比较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