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玉米栽培管理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2021-09-14胡少敏

种子科技 2021年14期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玉米

胡少敏

摘    要:玉米在我国的农业发展中有着极高的地位,深受种植人员的喜爱。玉米产量的高低与当地的气候、病虫害等有着密切的关联。基于此,通过两方面进行论述,一方面从玉米的栽培技术进行研究,对选种、择地、播种、田间管理等方面进行介绍;另一方面从病虫害防治进行探讨,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4-0053-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435.13;S513       文献标志码: B

1   玉米栽培技术要点

1.1   优选品种

在玉米品种的选择上,种植人员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土壤特征等选择合适的种植品种。为确保玉米的产量,种植人员应选择高产、抗病虫害能力强且耐高温的品种进行种植。

高品质的种子不仅可以降低种植人员的劳动量,同时还能够提升玉米的生产数量。因此,种植人员在开展该项工作时,需选择产量好、质量佳的品种进行种植。同时,为保障玉米的高产稳产,种植人员在挑选品种时,需充分考虑该品种能否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以避免玉米因外部环境而导致减产。

1.2   选择田地

玉米作为常见的农作物,因其具有极强的抗旱能力和生存能力,深受种植人员的喜爱。虽然玉米能够适应绝大部分的土壤环境,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种植人员无法保障玉米的产量与质量。因此,为确保玉米高产,种植人员应选择合适的田地对玉米进行种植。可选择灌溉方便且垄层较深的田地,这种田地能够为玉米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优质的土壤对提高玉米产量起着一定的作用。在玉米耕种过程中,种植人员还需对其加强管理,保障土壤透气性强、含水量高。除此之外,种植人员可采取对土地进行轮番种植的办法改善土壤环境,可有效减少土壤中的病虫害,从而促进玉米的高产、稳产。

1.3   精细整地

一般情况下,种植人员在上一轮的农作物收获后需对土壤进行消灭枝干的处理,并进行有效的追肥,能够使土壤快速恢复到最佳的种植状态。因此,种植人员在播种前应将地里的根茎和杂物清理干净,并对其进行翻整和施肥。在翻整时需保持其深度在20~30 cm,且垄宽保持在30 cm,在翻整过后,种植人员需根据每667 m2施肥20 kg尿素、3 000~3 500 kg农家肥、1 kg硫酸钾,保障土壤通透性强、土壤肥力适中,能够有效提升玉米产量。

1.4   种子处理

在种植过程中,为防止种子因质量不佳所导致的减产,种植人员应对种子进行处理,去掉破损和发霉的种子。为有效剔除携带病虫害的种子,工作人员需选择晴朗天气对玉米种子进行晾晒3~4 d。为保障玉米的出芽率,种植人员需要适时翻动种子。将晾晒好的种子置于温水中浸泡12 h后捞出晾干,对其进行包衣,不仅可以保障玉米的出芽率,还能有效抑制病虫害。

1.5   适时播种

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时期进行播种对玉米的生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种植方式无法保障种子种植的深度,很容易导致在种子种植的过程中出现深浅不一的情况,从而减少玉米的发芽率。播种深度应保持在土壤下5 cm左右,种植人员可采用移栽或穴播的方式进行播种,提升玉米的发芽率。与此同时,种植人员需精准掌握玉米的种植密度。玉米的种植密度过密或过疏都会影响其授粉率,导致生长发育不良。因此,种植人员需精准把握,玉米的种植密度一般为3 600~4 000 株/m2。

1.6   田间管理

种植人员在对玉米进行田间管理时,其主要包括玉米幼苗期管理、穗期管理和粒期管理3个方面。在幼苗管理期间,需按照幼苗的生长情况,选择有效的措施,可促进玉米根系发育,保障幼苗的正常生长,能够有效地生长、间苗、除草、补苗等,还能够有效防治病虫害。在进行玉米穗期管理时,需认真落实。在玉米穗期管理期间,田间管理工作对玉米生长有着较大的影响,由于玉米根茎在该阶段的生长速度较快,玉米穗逐渐发育,对水分的需求越來越大。因此,需做好浇灌工作,确保玉米获得充足的水分,使其健康生长。此外,为确保玉米的正常生长,保障其根系健壮,避免玉米叶片出现提前衰老的现象,需予以正确施肥。

1.7   合理施肥

由于玉米的根系发达且具有极强的生长能力,在其生长期间对于肥料的需求较大。因此,合理的施肥对于玉米的高产有着重要的影响。种植人员需为其提供足够的氮元素,在玉米的生长期间对氮元素的需求极大,因此,需定期对玉米施加足够的氮肥。由于玉米的枝干十分脆弱容易折断,所以在施肥时应以农家肥为主要肥料,同时添加足够的氮肥以及适量的磷钾肥,这样的搭配能够满足玉米的生长需求,避免玉米在生长后期出现缺肥、脱肥等现象。作为高产量农作物,玉米对肥料的需求极大。有关数据显示,玉米幼苗期对肥料的需求较少、穗期对肥料的需求极大。因此,需注意对玉米穗期的田间管理和灌溉,确保玉米在生长期间得到足够的营养物质[1]。

2   玉米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2.1   大斑病的防治措施

大斑病对玉米的生长危害极大,在病发时叶片上会出现大小形状均不相同的斑点,有些斑点呈菱形,有些斑点呈椭圆形等形状。在发病初期主要出现在玉米根茎下部,因此需定期检查,发现病害为害需及时清理病叶,并予以药物治疗。大斑病的发生很大一部分取决于该地区的气候环境。大斑病一般在春季发病较多,小斑病一般在夏季较为常见。大斑病的发生与玉米的品种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一些易患病的玉米品种中最为常见。因此,在进行玉米选种工作时,应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品种进行种植。

2.2   病毒病的防治措施

在玉米生长过程中还会遭受病毒的侵害,该病主要表现在玉米叶片中出现斑状物,这些斑状物会导致玉米叶片枯黄。在发病时,可通过化学防治或生物防治两种防治方法进行治疗。在化学防治中,可通过定期喷洒农药来实施防治。生物防治主要为通过蛋白质或其他生物组织对病毒进行解体,从而达到消灭病毒的效果,能够在不影响玉米生长发育的同时消灭病毒,这两种方式都能够有效地消灭病毒。生物防治深受种植人员的喜爱,能够不破坏土壤环境保护玉米生长。

2.3   顶腐病的防治措施

顶腐病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病害,因其长期生活在土壤中,可通过劣质种源进行传播。该病菌还可对玉米进行远距离传播,从而导致发病区域不断增加。该病具有一定的侵染性,可通过风雨进行传播。感染该病的病株多半会出现矮小的现象,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病态特征。该病对于玉米的生长有着很大的危险性,需及时进行治疗。目前,常见的治疗方法有以下3种。第一种需对玉米苗进行定期追肥,尤其是在玉米生长后期,对其施加足够的氮肥,以此来保障玉米能够得到充足的营养物质,提高其抵抗力。第二种是利用对应的药剂对其进行合理的灭菌工作。第三种是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并对土壤进行有效的排湿、保温工作,来提升玉米的生长品质,加强其抗病能力,从而降低其感染率[2]。

2.4   黑穗病的防治措施

在玉米丝发育阶段出现黑穗病是非常严重的。黑穗病的主要表现为玉米穗逐渐变黑,在严重时会形成黑色的孢子堆。若该病进一步发展,就会对玉米的生长产生极大的影响,从而使该区域玉米减产,严重时可导致颗粒无收,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此外,该病菌一旦在土壤中繁殖,玉米在次年的生长过程中为害玉米幼苗,导致其发病更为严重。玉米在刚发芽时,由于外部环境因素导致其抵抗力较弱,这时若忽视了对幼苗的田间管理,就很容易导致黑穗病的入侵。随着该病的扩大,土壤中的病菌不断繁殖,很容易将病情传染给其他幼苗。因此,为有效降低该病的病发率,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应对其予以重视,在对土壤进行翻整时需深翻土地,确保有效杀灭田地中的病毒。在幼苗的生长过程中,种植人员应加强对幼苗的检查。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农药的喷洒对其进行有效预防。

2.5   玉米螟虫防治措施

玉米螟虫作为玉米生长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虫害,对玉米的生长危害极大,如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导致玉米减产。该虫害主要发生于玉米出叶期,玉米螟虫通过取食玉米心叶和玉米根茎导致玉米在风雨天气根茎易折断。因此,种植人员应对该虫害予以充分的重视和预防。在对玉米进行施肥时,种植人员应合理施肥,避免施入过多的氮肥导致玉米贪青,从而引发玉米螟虫。此外,应加强对玉米地的田间管理工作,及時发现虫害并予以防治。在发现该虫害时可采用巴丹对其进行防治。在勾兑时,需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勾兑,以防施入过多的药物对玉米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除此之外,可在种植前对种子进行拌种,使用预防虫害的药剂对种子进行包衣,也可以有效预防虫害的侵害[3]。

3   结束语

为有效提高玉米的产量与品质,应不断加强玉米栽培技术,做好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同时,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应对其细心呵护,保障玉米在生长的过程中能够得到足够的营养物质加强抗病毒能力,确保玉米的高产稳产。

参考文献:

[ 1 ] 陈红哲,张馨元,王小军,等.玉米栽培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要点探析[J].新农业,2019(7):32-33.

[ 2 ] 张士文.无公害粘玉米高产栽培管理技术要点[J].农业与技术,2019,39(8):97-98.

[ 3 ] 贺辉.浅议玉米栽培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南方农业,2019,13(35):5-6.

猜你喜欢

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玉米
收玉米啦!
我的玉米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