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万银: 扎根村小播撒希望
2021-09-14王敏子
王敏子
在距离洪雅县城100公里,海拔2000多米的山区,有一所沙湾小学。因为学校偏远,多年来,老师走了一个又一个,只剩下一名老师一直坚守。他既是老师,也是校长,还是这所学校的炊事员。他就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伍万銀。
多年来,他不仅从事两个年级的复式教学工作,还拿出微薄的收入,资助贫困学生、关爱留守儿童,联系爱心人士募捐帮助失学儿童。经历岳父病故、父亲病重、自己生病,但他仍坚守在教学岗位上,默默扎根村小四十余载,将毕生的精力投入自己挚爱的教育事业。
一个人守着一座学校
1976年11月,伍万银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家乡瓦屋山镇当了一名教师。20世纪80年代中期,伍万银主动申请到全镇比较偏远的沙湾小学任教。
时针拨回到8年前,那时从洪雅县城到沙湾小学, 汽车大多时间都在崇山峻岭中行驶,沿途空荡荡的,人烟稀少。踏进沙湾小学的校门,几间褪了色的红砖瓦房,简陋的升旗台和操场映入眼帘。“外壳、外壳、胜负、胜负……”讲台上,伍万银正在给孩子们上语文课,几个孩子在老师的领读下,大声朗读。
“随着部分家庭经济条件变好,有条件的家庭就去县城或者镇上买了房子,孩子也就跟着去外面读书了。”最后,就只留下十几个家庭特别贫穷的学生还在这里读书,并且是两个年级。而随着学校其他老师的离开,伍万银成了沙湾小学唯一的老师。
由于缺乏老师,学生上课都是复式教学。什么是复式教学?“就是学生大大小小挤在一起,一个老师教着几个年级,教完左边教右边,教完语文教数学,张开嘴巴一直说,一天到晚没空过。”伍万银说。
独自守着一座学校,伍万银既当校长,又当全科老师,语文、数学、体育、美术等样样都教;除此之外,伍万银还是班主任、维修工,又是炊事员,给学生热饭热菜,还带着两个学生和自己吃饭。为了能让山里娃娃好好读书,伍万银还坚持定期家访,哪家学生有了困难,他都想办法帮忙,很多时候都是自掏腰包。
工作很多很杂,又苦又累,但伍万银都坚持了下来。43年来,伍万银有多次离开沙湾小学的机会,但他始终放不下山里的孩子们,担心自己一走,孩子们就没有学上。这一留,就是一辈子。
年过半百再返聘任教
沙湾小学设施陈旧,一直以来,改善学生们的读书环境和办学条件是伍万银最大的心愿。多年来。伍万银多次联系村“两委”,多次向上级反映,多方奔走努力。“那是我这辈子,唯一一次利用党员身份向组织提出请求。”
终于,改善办学条件的愿望在2014年实现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一所新学校拔地而起,这让伍万银十分欣慰。
2017年9月,伍万银原本已经退休,可以安享晚年,但是为了孩子们,年过花甲的他返聘任教,再次一人挑起了一所学校。
决定再次回到学校,是因为还有六个学生没有走出大山。“我曾经说过一句话,只要孩子们还需要我,我还走得动,我就要把他们全部送出去。”为了这一句诺言,伍万银坚守了下来。直到2019年6月,送走学校最后一名学生,他才选择了“退休”。
对学生重情信诺,但对家庭,伍万银感到十分愧疚和亏欠。因放不下学生,岳父重病离世,他没来得及见上最后一面;自己父亲住院手术,他也没时间到病床边看望守候。老人的事,成为多年来伍万银心中难以释怀的遗憾。好在妻子一直支持理解他,让他没有过多后顾之忧。
教书育人步履不停
“我近距离地观看了全过程,近距离地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总书记的讲话直击人心、饱含力量。身在现场的我,深深地感受到,作为一名共产党人,作为一个中国人满满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最近,载誉归来的伍万银向洪雅县各个学校的师生们分享了他到北京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感受。
“从没想过自己会得到这份荣誉,既然选择了做教师,教书育人就是我的职责所在。这份荣誉不仅是对我扎根边远山区的肯定,更是最大的鞭策和鼓舞,我将坚定不移跟党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挥余热,保持党员本色,高标准严要求,为家乡建设和教育事业作出最大贡献!”伍万银用自身经历,告诉莘莘学子,好好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将来成为对社会、对国家的有用之材。
四十余载教书育人,年过半百坚守讲台,让学生好好念书,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成了伍万银这位老党员的使命。而他,退而不休,步履不停,穷其一生在完成这一使命。
“我现在是一个退休教师,但我也是一名共产党员,而共产党员是永远不会退休的!我要发挥余热,积极参加县关工委组织的‘五老志愿者活动,为我们洪雅的建设、为我们洪雅的教育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如今,退休后作为县关工委的“五老”志愿者的伍万银表示,今后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宣讲上,自己教书育人的步履永远不会停止。(作者单位/洪雅县融媒体中心)(责编/余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