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1-09-14惠向晖刘合兵
惠向晖 刘合兵
摘要: 传统的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存在无法满足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对创新人才的需求问题,提出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阐述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现状;分析互联网+背景下的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对互联网+背景的认识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僵化的四个问题;提出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以优化课程设置为前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树立互联网+学习理念为手段、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重点,实现创新人才培养。
关键词:互联网+;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主要是依托传统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结合。以实现经济转型和升级为目标,将互联网的优势与传统产业深入融合,在提高经济生产力以及调整生产关系的基础上,推动经济发展。互联网+的相关内容自推出以来就广受社会各界的关注,近年来,实体经济与互联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互联网+已经实现了与诸多领域的融合与创新,成为当今产业技术升级与产业转型的重要衡量指标。在互联网+背景下,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发展水平日益提高,就业市场中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竞争愈发激烈的就业形势导致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是培养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的主要阵地,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影响着创新人才培养的效果,而高校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建立在满足人才需求的基础上。现有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当代社会发展中无法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因此需要进一步探讨研究。
1 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状
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并且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大学生,凭借着自身努力通过改革创新的方式为社会创造出更多价值。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学术界和教育界共同关注的重点项目[1]。互联网+作为一种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相结合的新兴产物,与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息息相关。高校对创新人才培养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创新人才的内涵与教育的本质和功能是一致的。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计算机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打破传统培养模式中的束缚,创造出一种更注重实践应用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新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根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目前关于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成果虽然已经积累了一些,但是还有更多上升的空间。
2 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一些高校在设置计算机专业课程时并没有考虑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而是盲目地照搬其他高校的类似课程设置,甚至存在着课程设置数年都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计算机专业本就属于应用性比较强的专业,但是很多高校仍然采取以理论知识积累为主的课程设置方式,没有将側重点放在实践应用课程上[2]。此外,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涉及面过于宽泛,而课程深度又不够。导致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2.2 师资力量薄弱
计算机类的产品层出不穷,先进的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导致互联网+背景下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比以往更新换代更快,而高校教师的知识技能获得来源主要是学校,缺乏在计算机类型相关企业的实践操作[3]。大多数教师都不具备企业生产一线的工作经验,对相关企业的用人需求知之甚少,也就无法有效培养学生,造成了高校教师在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无法发挥指导作用的局面。
2.3 缺乏对互联网+背景的认识
根据调查资料显示,在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中,仍旧有一部分同学对互联网+的认识仅停留在听说过的层面,对相关内容和特点等知之甚少。由于大部分高校的课程体系中不包括这种新兴产物,导致只有小部分学生出于兴趣去了解互联网+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4]。这种现象不仅在学生群体中存在,极个别教师也是对互联网+知识一知半解。即便是了解互联网+的高校教师,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做到将互联网+融入计算机教学中。
2.4 人才培养模式僵化
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优势,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环境,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需要在各方面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才能在求职过程中凸显自己的优势。大部分学校都采用相同的课程和授课方式,在固定的培养条件下,高校不仅无法为学生提供一个具有创造性的学习氛围,学校也体现不出独特的办学特色和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3 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
3.1 优化课程设置
互联网+背景下的计算机专业,需要比以往更注重实践教学,通过优化课程设置的方式,凸显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学校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多开设一些与学生就业技能相关的课程[5]。不断优化现有的课程设置,增设实践教学环节。在计算机专业课程的选择方面,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形式,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适当引入国外的优秀资源,将英语作为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辅助工具,优化高校现有的计算机课程就是一个突破口,一些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会因为缺乏相关的专业英语知识错过工作机会[6]。计算机技术是与时俱进的专业,更是国际化的专业,高校通过开设具有针对性的英语教学课程,目的在于不断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在互联网+背景下,全方位改革创新是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手段。参考国外的计算机课程设置,根据国内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进行有特色的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以计算机企业的用人需求为导向,以专门的职业岗位技能为基础,不断优化学校课程结构。通过政府引导,建设校企合作机制,让企业参与到学校课程设置的工作中。调整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课时比重,筛选课时内容,引进企业生产需要的新型计算机技术。将企业需要的专业技术全面地教授给学生,又将企业产品的一系列生产过程和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一并融入校企合作共同研发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中。互联网+背景下的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比传统培养模式更注重专业的实用性与创新性,以此实现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