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内蒙古产业工人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2021-09-14吕知新杜伟包权李国锋
吕知新 杜伟 包权 李国锋
[摘 要]新时期背景下,促进建立产业工人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良性关系,成为一项重大的社会和经济课题。文章以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为蓝本,重点从产业工人群体特点、产业工人能力素质以及新时期产业工人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探讨如何实现新时期产业工人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互促共进。
[关键词]新时期;产业工人;转型升级;区域经济
[DOI]10.13939/j.cnki.zgsc.2021.22.019
1 引言
产业工人群体是我国国家基础建设的中坚力量,在能源行业、矿山产业、制造业等众多基础行业当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如何在新时期提升产业工人自身竞争力,保持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是当前我国产业工人群体自身建设完善和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文章从研究分析内蒙古相关产业工人能力及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入手,尝试提出促进实现新时期产业工人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良性发展的对策措施。
2 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2.1 产业单一
内蒙古地区位于祖国北部边疆,虽然近年来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其他地区相比,工业化水平仍然处于较低阶段,发展不全面、不平衡的状况仍然明显,这种不足很大程度上对其工业化水平的持续发展造成制约和困扰。其核心产业主要集中于能源及农畜产品加工行业,这两个行业现已成为其支柱产业,被列入国家重点发展产业。然而除去这两个产业以外,近年来虽然在煤化工、冶金业等方面有所发展,一系列衍生产业如煤化工产业下的气化、液化产业和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加工等产业也有所突破,但无论从规模还是技术水平来说,仍然没有形成明显的产业竞争力,内蒙古的产业单一状况在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明显的改观。
2.2 区域发展不平衡
在我国城乡发展二元体制的影响下,内蒙古的工业发展也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或者区域不平衡情况。优势的公共资源,如资金扶助、政策扶持、先进的设备、优秀的人力资源等,都在向大城市、市中心和城市区域聚集,广大农村牧区、偏远地区仍然在艰苦的生产条件、落后的技术水平困局中艰难地寻求出路。政府在相关公共资源的分配上,一方面,由于主导职能的弊端,使得一些发展决策存在片面性,联系各地发展实际不够紧密;另一方面,基层的诉求有时无法及时有效了解,造成资金、人力、政策辅助的缺失或错位,造成大部分基层地区长期处于经营困境当中。而实际上,就内蒙古而言,一些偏远区域如乌海、乌斯太、棋盘井等地都是具备一定发展潜力的。
2.3 人力資源建设水平滞后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而内蒙古因其地理位置、生活条件、文化特点、教育水平等情况的限制,无法有效地吸收内地优秀人才,从而造成其工业建设和经济发展缺乏有力的人才支撑,同时由于本身的发展前景较差、工作条件较为艰苦,本土及现有人才也很容易外流,特别是熟练工人的流失程度更为明显,导致产业工人队伍稳定性不高。人力资源建设一直处于落后水平、人才培养储备以及人力资源建设存在较大差距这一现状,对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形成很大的限制。
3 新时期产业工人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3.1 产业工人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力保证
对于内蒙古这样城市发展水平较低、对基础工业依赖性仍然很大的地区,工业的发展水平就更为直接地决定了经济发展水平。要发展第二产业,势必需要进行大量的基础建设,其工作总量与工作规模庞大,除了基础物资及资金的保障外,还需要大量的人力参与建设才能得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产业工人就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各项基础工业建设的最有力的保障。正是依靠产业工人群体,内蒙古的工业架构才能整体搭建起来,从而形成规模化的工业体系,并逐步具备多种关联工业产业的发展潜力。
3.2 产业工人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产业工人在工业建设当中,根据工作任务需要及个人实际情况,自然形成了诸多工种各司其职的局面,如电焊工、水暖工、电工等。这其中,有一部分工人的职能较为粗放,仅仅需要单一的劳动力投入,如采煤工;还有一部分工种则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基础和职业素养,如车床工。正是这些不同的技术工种,为一个地区工业基础建设的有效完成提供了多样化的技术支撑。有了完善的基础建设平台体系,产业工人也能够通过常年的劳动积累形成熟练的劳动技能,从而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由此形成相互成就的良性循环。
3.3 产业工人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发展动力
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具备一定的竞争力,但随着工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劳力密集型、粗放型、低附加值的产业如制造业等,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处于劣势,很大一部分传统工人将面临被淘汰的局面。这一情况的表面原因虽然体现为劳动力成本增加及科技水平进步,但其背后所折射的问题,其实是产业工人能力水平不能满足现实需求的问题。那些有较好文化基础及学习能力的产业工人,因其能够符合时代发展需求,正在变得越来越稀缺。因此,虽然现状并不乐观,但归根结底产业工人依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4 如何实现新时期产业工人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互促共进
4.1 提升工人个人能力,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区域产业工人的整体能力,直接决定其所在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从而决定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工人能力得到提高,单位产量所需的劳动力就会相应减少,虽然短期内会一定程度上减少产业或者企业对产业工人数量的需求,影响产业工人就业,但从长期看,可以让产业工人自身能力情况与岗位更为匹配,从而从整体上提升生产效率,同时也会因此倒逼工人提升个人能力。随着生产效率的提升,产业得以发展壮大,可以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生产资料以及工作岗位,产业内部就有更大的能力来为产业工人就业和发展创造条件。因此,各企业、各部门应当不遗余力地采取培训、激励等有效措施,积极提升产业工人个人能力水平,增大部门的人力资本存量,不断提升劳动生产效率,为区域经济发展持续提供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