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化进程中“老漂族”社会融入研究

2021-09-14王进

中国市场 2021年25期
关键词:老漂族社会融入社会福利

王进

[摘 要]城镇化进程中“老漂族”的社会融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对相关核心概念进行定义后,对“老漂族”面临的养老、精神、社会融入等危机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并从政府、社区、个体和子女等层面对“老漂族”顺利融入社会进行了分析,旨在为解决“老漂族”融入社会提供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老漂族;社会融入;托育服务;城镇化;社会福利

[DOI]10.13939/j.cnki.zgsc.2021.25.028

1 前言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代际支持的延续,“老漂族”急剧扩大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老漂族”即随迁老人,指跟随子女到异地生活的非本地户籍的异乡老年人,是中国社会变迁过程中孕育的一个新兴族群。人口学称为“流动老年人口”,媒体则形象地称为“老漂族”。“老漂族”弥补了当前社会养老育幼服务、基本公共服务的“短板”,但也是中国社会当下“老龄化”“少子化”和“用工荒”的产物。如何引导社会关注“老漂族”,健全相关的社会保障,构建完善的政策、法律、制度,整合社会力量化解“老漂族”面临的养老、精神、社会融入等危机,已成为无法回避的民生问题,而且考验着政府的责任担当和社会的文明进步。

2 相关概念内涵

2.1 老漂族

“老漂族”是指帮助子女抚育孙辈而到异地生活(半年之上)的非本地户籍的老年人——保姆型老漂,年龄在55岁左右,既包括乡村,也包括城市的随迁老人。

2.2 社会融入

从社会排斥的角度解析,社会融入是处于弱势的个体主动地缩短与特定地区的个体和群体的差距,降低弱势群体与社会之间的不平等。基于社会公平的角度解析,社会融入是全方位地积极参与和争取获得同等的地位。李培林(2012)将社会融入分为四个维度:经济融入、社会融入、心理接纳和身份认同,从这些层面体现“老漂族”与迁入当地社会发生互动的过程。

3 “老漂族”面临困境及原因

据统计,中国至少有700万个家庭需要父母的照顾养育孩子。“老漂族”的出现是亲子两代基于家庭需要做出的现实选择,实现了核心家庭和原生家庭的重聚,慰藉了父母和子女分隔两地的牵挂、解决了子女抚养第三代所需的人力、实现了儿女对父母照料等。但在快节奏的“变更”生活中,无论是“乡—城流动”还是“城—城流动”,“老漂族”面临的是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地域文化、社会关系的“水土不服”,这种亲子异地合住的境况也带来了许多不适、尴尬、烦恼和危机,异地户口带来的社会福利缺失、老人服务不均等化、社会支持不足、老漂族自身的脆弱性导致这一群体面临较大的困境。因此,有人总结老漂族的迁移是“为了下一代”而“赔了上一代”。

4 解决“老漂族”社会融入的对策

4.1 社区搭桥,主动融入

社区融入是“老漂族”社会融入的起点,包括社区组织的积极接纳和“老漂族”的主动融入,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社区组织具有邻里互动的地缘优势和情缘优势,邻里之间互动、沟通最易使“老漂族”打开心扉,打破当地人和外地人的“我群”和 “他群”的界限,易使“老漂族”更好地融入群体。

4.1.1 丰富社区生活,满足精神需求

社区可以针对“老漂族”的群体特点和个体需求,组织丰富多彩的老年活动,引导“老漂族”加入群体组织找到归属感,让他们逐步有自己的文化圈子、社交圈子和生活网络,满足他们社会交往的需求。可以通过组织同乡会、老漂工作室、关爱老年人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老漂族”扩大交友圈,使他们有交流、谈心的机会;开展排忧心理热线和帮扶结对活动等,让他们的心理问题有解决的地方;也可以根据“老漂”群体所经历年代的特定历史事件“大锅饭”“奋斗的80年代”“上山下乡”等进行文化展示,从而达到相似群体的感情共鸣和思想趋同。

4.1.2 加强精神关爱,促进心理健康

针对“老漂族”的心理脆弱和敏感等问题开展系列活动,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开展“关爱老年人工程”和“老漂族”亲子活动、挂牌社区“老漂族”心理工作室、开放社区老年大学、举办老年人网络通信学习讲座等措施,使“老漂族”感受到迁入城市的关爱,特别是当他们心理有困扰障碍时,知道去找相关的人员咨询;当他们感到孤独、自卑时知道如何去走出“孤岛”;当他们需要提升城市生活技能时知道如何去学习,从心理适应、生活技能等方面逐步提升“老漂族”的社区接纳、社区参与和融入,从而达到更好的生活状态。

4.1.3 加强网络学习,适应数字生活

社区可以针对“老漂族”的网络盲点,举办现代通信网络知识讲座,教他们使用网络搜索功能、利用微信沟通、学会用微信和支付宝进行日常消费、模拟操作银行ATM机取钱等常用的手段,逐步适应现代网络生活。也可将辖区的“老漂族”集合起来,建立线上线下的活动群,线下根据个体需求组织活动,线上通过微信群分享“老漂族”的健身、带孩、日常生活等事物,交流自己的感悟、心得,既弥补了邻里之间沟通不够的空白,也让“老漂族”有了同类人群交流心得、分享经验的平台。

4.2 主动融入,助人自助

作为“老漂族”来说,进入一个陌生的城市,从文化、生活、心理、社交都需要重新适应,短期的不适、孤寂、自卑、无力都是正常的,但长期处于这种状况,就需要自我打破舒适区,以主动、包容的心态主动进行各方面的调整。社区融入是社会融入的起点,心理融入是社会融入的最高层次,最终获得归属感、认同感和自我价值感还需靠自己。

4.2.1 发挥个体的积极作用,倡导终身学习的观念

要引导“老漂族”自身先“动起来”,发挥个体的积极作用,倡导终身学习的观念。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对老年人来说,这種学习不光是指知识、技能的习得,更是对新生事物、环境的接纳和自我心态的调整。“老漂族”在遇到困境时,社会支持是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关键还得靠自己,要主动敞开心扉、愿意去调整和改变,不因自己年龄大、资历老而故步自封,或是以退缩、逃避和埋怨去面对,应抱着面对他、接受他、学习他、处理他、放下他去解决自己的问题。例如“老漂族”来到一个新的城市不懂方言,在交流方面存在缺陷,那么可以努力学习,请教儿女和邻居。实在学不会,就接受这个事实,用普通话去与当地人沟通,或者多结交同乡人、相同地域的“老漂族”,建立新的社会关系网。悦纳自我,坦然接受自己的优势劣势,不会因为不懂方言而自卑,承认和接受老年人在语言学习上的劣势。通过这样类似的自我调节和通达的心态,更好地适应环境。

猜你喜欢

老漂族社会融入社会福利
“老漂族”生活适应情况调查
天津自贸区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影响因素分析与思考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社会复合治理机制
再社会化视角下“老漂族”的城市适应与个案工作介入
“老漂族”
优势视角与孤残儿童社会融入
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政策支持
可否把宽带作为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与欧债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