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的建议

2021-09-14袁慧敏

新农民 2021年3期
关键词:深化改革资源配置产权

袁慧敏

摘要:在农村深化改革的推进工作进程中,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在各地的试点调研中,我们发现此次改革取得不菲的成绩,一些探索做法已得到社会各界普遍认可。文下结合这些年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的一些经验,分别自提升村集体产权改革重要性认识,有效保护个体、组织等社会力量在经营性资产的合法权益;积极探索农村集体资产经营新领域,实现农村资源性、非经营性集体资产的优化配置;重点解决人的问题,做好劳动贡献的登记调查;积极探索股份合作试点,推进集体资产由非经营性向经营的转变等几个方面,就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的一些建议做概述,以期全面做好改革需要完善的有關政策设计,部署好改革探索的操作安排。

关键词:深化改革;产权;资源配置

在农村深化改革的推进工作中,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极为重要的一项内容。自2015年开始,从国内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改革试点的29个县(区、市)调研来看,该项改革涉及面广,工作性质特殊,具有管长远、管全局的特点。今后,持续做好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工作,还要认清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在村集体产权改革重要性认识、探索农村集体资产经营新领域、解决好群众问题、加快集体资产由非经营性向经营转变等几个方面做出战略调整,以盘活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全局,做好改革探索的操作安排部署。

1 提升村集体产权改革重要性认识,有效保护个体、组织等社会力量在经营性资产的合法权益

1.1  认识到此次改革是健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国内农村生产力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农村公有制、非公有制经济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除土地之外,资本、管理、技术、劳动等等生产要素都得到较快的增长。但是,农村集体经济增长主体多杂,产权关系复杂,不可避免的造成各种经营矛盾体。通过产权改革,在保护集体经济的基础上,有利于维护各方权益,缓解矛盾源,挖掘经营主体,盘活农村集体经济。

1.2  意识到此次改革是维护老百姓权益、为老百姓增收的重要途径

目前,各地农村社会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不再是一个均质的群体,有的农民转移进城,有的农民坚守农村,还有一些市民已下乡成为新农民。通过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可以维护过去参加集体劳动并为集体资产形成做出贡献的农民的权益,实现从“共同共有”到“按份共有”转变;同时为新进入农村集体经济的农民个人和其他社会力量勤奋努力劳动和投资创业创新提供发展空间,促进农民转移增收和多渠道增收。

1.3  意识到此次改革是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解决新时期农村发展面临矛盾问题做出的重大政策举措。为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在一些重要改革发展领域有进展、有突破。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就是当前急需改革的重要领域,通过改革可以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健全完善农村资产管理制度,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增强集体经济发展能力,强化科技支撑和基础支撑,推动农民发展创新,提高效率,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2  积极探索农村集体资产经营新领域,实现农村资源性、非经营性集体资产的优化配置

2.1  优化配置集体资产,探索多元集体经济模式

以扩大村集体资产经营收益面,盘活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必须要保证集体资产经营使用的安全性,要积极探索农村集体资产投资发展新思路,实现农村集体资产由传统的经营思路,向多样化的服务领域转变,向硬件物资租凭经济过渡,向固定资产收益理财、信贷服务探索,向合作、参股、控股等多种资产管理模式发展,向特色高收益可持续发展的一二三产业融合聚拢。在改革驱动过程中,尝试部分资产投资到收益稳定、发展成熟的农企、合作社等组织,尝试将未利用的集体资产公开招标用于发展现代农业项目、休闲农业资源,尝试优化各类团体的特色服务—政府加大帮扶资金,用于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各类供销社整合人才、技术、资产等优势资源,用于为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2.2  健全集体经济激励机制,盘活村集体资产产权流转交易

盘活村集体资产流转交易市场,有赖于村集体经济良性运转的正向激励机制。由此,以贡献大小为度量标准,通过政策扶持、奖金补贴、税收奖励等措施,对经营效果好的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以优先奖励。对中层经营管理者,则根据业绩及贡献,以集体股、机动股按比例配红利。在此基础上,健全区市、乡镇、村落三级服务体系,构建完善的产权交易平台,实现农村资源的优化配置,以顺畅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

3  重点解决人的问题,做好劳动贡献的登记调查

3.1  做好村集体人员登记,严格产权改革人员的限定范围

认清参与村集体产权改革人员的限定范围,这其中应有户口在村集体组织的,也应该有户口不在村集体组织,但是对村集体有较大贡献值的人员。关于贡献值的界定,应划定在村实际工作或劳动一年以上,或者直接有证可查的实际投资。最终成立的人员统计申报报表,更应建立在公安系统户籍登记信息系统之上。对有贡献但是户籍不在村集体的,应由负责产权改革的乡镇及村委组织申报。

3.2 准确计算村集体劳动贡献值,分配好村集体成员收益权重

做好村集体登记人员贡献值调查统计,统筹认定好登记人员对集体资产经营的贡献份额。在此,应秉承“一村一策”的原则,针对不同类型的人员,按照尊重历史、兼顾实际、群众认可的原则,综合劳龄、时间、贡献值等因素,划分收益权重,为股份分红奠定基础。期间,对村集体成员的确认,务必要得到多数人认可,以避免出现共有利益被侵犯的情况。确认好的组织成员,以及细分明确的权益分红,应做好登记备案,编制好贡献权重登记表,以减少群体矛盾。

4  积极探索股份合作试点,推进集体资产由非经营性向经营的转变

4.1  引进先进生产力要素利用好集体资产

随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深化强调集体经营性资产,是转变集体产权发展方式的关键,也是优化资源配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求。4产权改革过程中,重点對可经营性资产进行盘查清算,健全完善村集体可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逐步引导三权分置,将集体资产折股量化,明确到个体。以此为契机,积极引进先进生产力,调度利用好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将这部分资产的优先使用权分配给高生产效率的经营者,大大提升村级生产力水平,提升村级经济水平。

4.2  有选择地引导股份合作管理经营性资产

村集体资产的分类、性质、使用,往往是人为进行划定的。当前,随着时代的发展,这部分经营主体及使用条件,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有选择性的将村集体资产由非经营性向经营性转变,逐步扩大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的经营范围有着现实的必要性。由股份合作制主导的经营资产管理,主要针对的是各种有价值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字长,或者,直接由村集体组织授权的、限定在一定条件、时期内,对资源性和非经营性资产经营权或使用权的转让。这样的限期,必须由相关的政策引导,并由组委会提交实施申请,报批县市以上政府的备案。

4.3  合理设置股份合作制的股权类型

产权改革基础上的股份合作制,划分的股权应由集体股、个人股组成。其中,集体股的权重应在30%左右,个人股的权重在70%左右。集体股由集体净额按比例折算,属全民所有的共有资产。获得的收益,用于村集体组织公益折出,用于村资产保值的奖励性支出。个人股是个体分红的依据,由劳龄、投资、贡献等几部分组成。此外,也可以不设集体股,直接从可经营性资产收益中提取40%,用于公益金、公积金等等,做好集体性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1] 郭刘艳.孝义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经验做法[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8(9):11-12.

[2] 黄延信,王刚.关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几个重要问题的思考——赴四川省、广东省的调查报告[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6(1):11.

[3] 张清.新时期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问题与对策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9(11):67.

[4] 雷钧.对新疆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J].新疆农业科技, 2017(4):110.

猜你喜欢

深化改革资源配置产权
西方经济学产权理论
如何发挥企业家精神推动经济增长
经济新常态及深化改革浅析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实现“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
中国僵尸企业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产权
“小产权”为什么“小”
公有产权与私有产权经济效率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