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因“动态生成”焕发生命活力
2021-09-14张安梅
张安梅
“动态生成”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它随着教学环境、学生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使课堂呈现出动态变化、生机勃勃的新特点。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如何科学而艺术地把握即时生成的教学资源,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值得思考和研究的新“课题”。
一、高质量预设是有效生成的“奠基石”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预设和生成是辨证的对立统一体,两者是相互依存的。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十分精彩的生成。反之,不重视生成,那么预设必然是僵化的,缺乏生命活力的。“预设”越充分,越科学,“生成”就越有效,越自然。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但并不主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式展开学习,而是要求教师有教学方案的设计,并在教学方案中预先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和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使我们体会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是在精心预设下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是真实自然的师生互动的过程,是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
理想的教学预设不是单维的、死板的、封闭的、静止的线性教学设计,而是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动态的板块式设计。教学设计时,可在每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旁边另外开辟一栏——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应对策略,根据自己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特征等预先深入的了解,充分预想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问题,然后将解决每一个问题的应对策略附于其后。甚至设计几个不同的板块,这几个活动的板块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时穿插、变化。这样,在不同的环境,面对不同的学生,尽管产生的问题可能多种多样,甚至截然不同,但是由于有充分的预设,所以教师不会束手无策。即使出现在这些预设之外的情况,也能够很快想出应对的策略,及时化解。
如,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按什么顺序学习三个面积单位,就可以做出三种预设:(1)按教材的编排,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依次出现组织教学;(2)考虑到学生家里搬新房的情况,对住房面积多少平方米接触较多,作先学习平方米的预设;(3)同样,由于平方分米是介于平方厘米和平方米之间的面积单位,也可以安排先学习平方分米的教学思路。结果表明,学生选择先学习平方米,教学得心应手。
二、把握整体目标是有效生成的“导航仪”
动态生成凸显课堂教学的资源性,要合理利用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其中一个重要标准就是不能偏离了整体目标。所谓“整体目标”,就是要求教师对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目标进行整体把握,要做到“形散而神聚”。在不偏离教学目标的前提下,首先要重视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有效性,分清轻重缓急,分别对待,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或者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其次要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选择,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组织有效的教学。
如,特级教师徐斌在“安徽农业大学”礼堂作“学术报告”时讲了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教师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画面:一片绿茵茵的草地上有一条小河,河上有座小桥,周围有几颗小树,草地上的小兔2只成对,小鸡3只成群。画面定格后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生1说:“我看到了绿地、小河、河上有座小桥,还有小兔和小鸡。”老师表扬了他,说他语言流畅、善于观察并鼓励大家向他学习。于是生2说:“今天天气特别晴朗,小兔和小鸡都出来晒太阳了。”“你的想象力太丰富了。”老师继续表扬。课堂气氛顿时活跃了,有的说小兔子们正在开联欢会;有的说今天动物学校开学了,小兔子们蹦蹦跳跳上学去;还有的说他们去给大象爷爷过生日……七、八分钟过去了,课堂气氛依然高涨,仍有许多小手执着地举着不肯放下。面对学生的种种“创造”教师都一一肯定并加以赞赏。显然,该教师的教学偏离了教学目标和广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得不偿失。
无论教学怎样改革,“有效的课堂”应是我们永恒的追求。数学课堂应让有效的教学资源成为“动态生成”的切入点,让预设目标成为“动态生成”的支撑点,让学生积极的情感在“动态生成”的课堂得到升华。像上述案例把数学课上成语文课、看图说话课、想象课……都应视为无效的生成。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决不能冠以“有个性”“有创造”的美名加以赞赏,应态度鲜明地加以引导,否则就会偏离预期的目标轨道,步入低效的窠臼。
三、动态的时空是有效生成的“滋养液”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也想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学习,但由于受教学活动计划性、预设性的影响,学生的思维与活动总是被限制在教案的束缚中。动态生成的教学不再是教师主宰,学生跟着走,而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然而,课堂上的随机生成,需要一定的时空做支撑。一方面,这需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生的思维紧张而心里放松;另一方面,课堂氛围需要平等对话、机会均等。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的生成营造空间,学生才会有主体性的体现,个性化的发展以及创造性的解放。
如,笔者有幸听了一节有关“平均数”的活动课教学,课堂上老师在帮助学生分析了求几个连续自然数的平均数的解题特征后,出示了这样一道题:“李叔叔因公出差,5天没回家,回家后一次撕下这5天的日历,这5天日期数相加的和正好是90。李叔叔回家这天是几号?”大部分学生很快都列出了这样的算式:90÷5=18,推断出撕下的5天日期分别是16、17、18、19、20,进而认为李叔叔回家这天是21号。正当老师要评价总结时,一位学生举手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5天会不会是月底和月初的5天呢?”面对课堂生存的新问题,学生情不自禁地投入到积极地探索與交流中:“如果是上个月底到下个月初的5天,日期数就不是连续的自然数了。我们可以想个什么办法,使它变成连续的自然数呢?……”面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该教师随即在黑板上写出:28、29、30、1、2五个数。立即有几个学生举手了:“把月初的日期数加上30就可以得到5个连续的自然数了。”“再用90+60就可以得到5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150。”“用150÷5得到中间一个数是30。”反应快的学生兴奋地一口气把过程全说出来了。没等老师说话,已有学生脱口而出:“李叔叔回家这天也可能是3号。”学生自己找到了答案,兴奋地鼓起掌来……
在这个真实的课堂教学案例中,任课教师并没有为突如其来的问题感到束手无策,而恰恰是把它当作突破教学难点的有利契机,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平等交流的机会,又给“生成”提供了滋养的空间,成功地做到了既“红了樱桃”又“绿了芭蕉”,使全班学生受益。这样就把有可能变成教学遗憾的新问题用师生互动、生生交流的方式转化成了教学的亮点,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课堂教学机智是有效生成的“润滑剂”
动态生成的课堂是真实的课堂,是丰富多彩的课堂。课堂不再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创新与开发的过程。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合往往会因为一些偶發事件或出人意料的想法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不由自主地突然而至。面对这些预设之外的内容,如果教师能充分发挥教育机智,突破原来教学预设的框框,捕捉临时生成资源中的有意义成分,及时整合到教学中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正如叶澜教授所言:“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如,在一次关于“年、月、日”数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中,学生对年、月、日这些知识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交流后,老师正想“收兵”时,一位学生举手问:“为什么有闰年、平年之分?为什么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我也有一个问题,奥运会4年举办一次,假如这个规定不变那么奥运年都是闰年吗?”面对突如其来的“挑战”,上课老师沉着“应战”,她充分利用“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课堂教学资源,上网搜索出有关闰年、平年的知识——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如果把平年作为365天计算,那么这样过了4年就少算了约1天(23小时15分4秒),把这一天加在二月份,这一年就有366天。我们把23小时15分4秒看作24小时,这样长年累月下去也会造成很大的误差,所以整百年一般不闰……这节课虽然最后拖堂了2分钟,但听课老师对她把握动态生成信息的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动态生成的课堂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机械地按原来确定的一种思路教学,而要凭借自身的素质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作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这就需要教师不能孤立静止地看待学生,而要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成长过程,站在人生发展的制高点上对其动态生成进行智慧的选择和高超的把握。
新课改理念下动态生成的课堂是开放的、互动的、真实的、多维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的多元对话,是充满生命活力、充满智慧与挑战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