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与社区党建联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双赢机制探索

2021-09-14肖瑶

大学·课外阅读 2021年8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社区

肖瑶

摘  要:高校服务周边社区建设是高校社会价值的要求,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挖掘高校与社区的资源优势,加强高校与社区之间的党建联建,实现双方资源互换、优势互补,对提高基层党建质量、打造区域化党建格局、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深入探索构建高校—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双赢机制,确定恰当的合作模式,借助必要的激励手段,促成思政资源之间的双向流动与共享,并通过反馈机制对思政工作开展效用进行监测和保障,以科研机制为着力点,推动互动交流不断向纵深发展,最终实现高校与社区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域的双赢。

关键词:社区;高校;机制;思想政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2-0026-03

高校是对公民进行高等教育的专门场所,其附近多有发展较为成熟、综合基础较为扎实的社区,这些社区具有满足成员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各种生活服务设施[1],在基层治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思想政治工作是所有工作的生命线,高校与社区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交流,切实利用自身智力、人力和区域资源,这对探索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双赢机制、构建区域化党建共同体,进而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一、高校和社区思政教育互动的必然性与可能性

(一)加强高校和社区互动是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社区概念的内涵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得到拓展和深化,社区思想政治工作逐渐兴起,并与城市社区的发展息息相关。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后,以党中央发布的若干文件为蓝本,我国正式开启了重视规划社区思政工作的新征程。文件强调了社区思政工作对社会主义建设起到的重要作用,并指出要科学发展社区思政工作,就要合理利用包括高校在内的各个平台。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各高校的思政工作,先后颁布多个重要文件,不断提高高校思政工作的理论化和科学化水平。社区与高校的发展使得二者之间实现了自发性靠拢,对于资源交互和良性互动提出了新的期待,这种互动符合思政工作的规律、要求与原则,有助于形成共赢局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效用[2]。

(二)联合高校是推动社区思政教育发展的科学选择

社区要想持续发展,需要吸纳大量人才和资源,而高校能完全满足社区的发展需求。高校可以通过开展人才培训、决策咨询、科技转化等方式对社区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实践表明,在高校的幫助和支持下,社区会得到更好的发展。由此可见,社区与高校的联手是社区经济发展最正确和科学的选择。高校在不断的发展中,积累了大量关于思政工作方面的宝贵经验,并拥有高稳定性、高业务能力、高素质的思政教研师资队伍,以及形式多样的教育设备和学科体系,还有大批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学子,这些均可为社区思政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与便利,是不可或缺的有益资源。而社区则是高校思政工作的实践地,社区同高校的合作交流,是“1+1﹥2”的双赢[3]。

(三)加强思政教育互动有助于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社会治理现代化内涵丰富,指向性强,构成了国家现代化治理的基础,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规范社会秩序、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协调社会关系,增强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进而实现社会稳定和谐。区域化党建是指按照区域统筹的理念,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与现代管理科学,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统一管理党员队伍,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基础、街道党委为核心以及其他基层党组织为结点的党建体系[4]。构建“高校—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机制,是城市基层党组织加强共建合作、探索基层党建模式创新的重要尝试,能够满足区域党组织之间的联动需求,进一步深化社会整合,实现不同党建主体之间的共建、共治、共赢。在区域化党建格局下,社区能够通过与高校间的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机制获取高校的智力、人力、文化等资源,形成更成熟、更完整、更有效的管理体制机制,进而提高社会治理的精细化水平,为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供现实依据和实践保障[5]。

二、高校—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机制的建设

深化高校与社区之间的思想政治工作互动,以制度形式固化互动成果,有助于搭建双向合作平台和渠道,一方面,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研究提供生动素材和典型案例,使研究“落地生根”,增强研究实效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互动,有助于深度整合区域内的思政工作资源,实现由分散对接向成体系地协同推进转变,进一步推进区域化体制机制建设,发挥思想工作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推动作用,有效增强基层社会治理效能[6]。

(一)合作模式——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互动交流常态化

实现高校—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互动,首要之义是确定科学合理的合作模式,这种模式要兼顾高校的育人导向和社区的治理目标,适合双方的发展现状和现实需求,具备系统性、指向性、渐进性,且要以合作协议等形式加以固化,奠定互动交流常态化的基础保障。总体来看,高校—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互动模式,在内容上可分为服务帮扶、实践锻炼、文化创建;在形式上包含队伍培训、专业实践、志愿服务、文化共建等;互动时间分为短期、中期、长期。上述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合作模式为高校和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互动交流提供了多样选择,推动高校同社区间实现多层面、多层次、多渠道的良性互动[7]。

(二)激励机制——高效激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生动力

激励机制重点围绕提升个人积极性、增强思政工作的实效性等现实性问题。一方面,要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社区思政工作中的参与感和获得感,另一方面,要运用合理有效的方法手段,提升社区思政工作者对高校思政工作者走入社区的配合度,切实运用高校自身的思政资源。要想实现这一目的,需要高校和社区结合自身实际,完善相应的运行机制,制定具体的鼓励制度,为深化互动提供重要保障[8]。例如:学院出台《辅导员进社区管理办法》等文件来鼓励和规范社会服务活动,纳入教师和学生考评体系,并要求社区要“主动与学校、辅导员取得联系”,负责青少年学生活动的组织、安全、协调,布置并落实各项活动的时间等,使校外的辅导活动真正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内容、有措施、有效果地开展。

(三)资源共享机制——牵引思想政治工作资源实现双向流动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是提升高校与社区思政工作质量的重要基础。高校在教育教学方面的优势显著,社区则具有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工作资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走进社区,不仅有利于为思政教学工作提供鲜活案例,使授课内容更具有生命力和问题意识,而且能够为社区开展思政工作提供动力支持[9]。二者之间的思政资源双向流动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1. 物力资源共享

社区拥有如博物馆、文化馆、公园、电影院等较为完备的硬件设施,均可为高校师生提供沉浸式体验,能充实教学形式,强化教学成果。高校的体育馆、图书馆、活动中心、科技馆等也可向社区开放,丰富社区思政工作的途径和手段,增强社区思政工作实效[10]。

2. 人力资源共享

一方面,高校可请社区中的优秀前辈到校园中为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以讲述亲身事例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需要“走出去”,到社区思政工作的队伍中,进行指导或参与社区的思政工作,接受锤炼,强化自身实战能力;另一方面,社区思政工作者还应该走进高校加强思政理论学习,提升业务素养[11]。

3. 财力资源共享

一方面,高校通过借助社区的财力优势,将有机会直接得到财物捐助,为双方进行思政互动交流争取到必要的经费;另一方面,高校同社区可以针对具有联动性、紧迫性、新颖性、共同性的思政工作课题展开研究合作,并向有关方面申办横向课题,以获取相应的研究经费[12]。例如:某学院与杨浦区科技馆合办的“科技文化节”活动、与杨浦区松延居委党总支的党建联建以及回迁之前由南汇联通公司冠名赞助的新生文艺汇演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并以长效机制的形式使联建成果得到固化。

(四)考评反馈机制——监督思政工作的实际效果

要想检验社区与高校思政工作的互动效果,需通过较为完备与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来进行考量。高校和社区需各自建立考评机制,以文明学校和文明社区的要求作为考评指标,量化对比互动前后的变化,并将考评结果、改进意见与建议反馈给对方,便于双方改进思政工作。此外,还可以邀请第三方参与监督与考评,使社区与高校思政工作成果更具科学性与客观性[13]。

(五)科研机制——推进思政工作向纵深发展

当下,学界对于高校与社区思政工作的互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对已有经验的提炼与总结工作还有待更新。随着双方综合实力不断增强,高校与社区之间的联建形势必将发生变化,也会不断产生新的问题和需求,需要双方的思政工作者联合起来,结合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大胆求索,不断总结,通过学术交流、课题研究等多方面合作,为高校与社区思政工作的互动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依据,并通过实践来完善理论,不断推动思政工作向纵深发展[14]。

参考文献:

[1] 辞海编辑委员会. 辞海缩印版[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

[2] 李永胜. 区域化党建的内涵特征、时代价值与路径方法[J]. 国家治理,2019(02):3-8.

[3] 張攀. 高校参与区域化党建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02):28-30.

[4] 王子蕲. 高校参与城市区域化党建意愿发生逻辑与提升[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1):40-45.

[5] 刘涛. 深化区域化党建合作 提升高校学生党建在城市基层党建中的实效研究[J]. 法制与社会,2019(02):172-173.

[6] 刘鲁峰,朱仁俊,唐世乔,等. 地方高校学生“党建+就业”融合联动机制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6):113-116+149.

[7] 唐红艳,汤志华. 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探索与思考[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03):31-34.

[8] 王久鹏. 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路径研究[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1):123-124.

[9] 叶惠娟. 同在党旗下,携手促双赢——淮安市高校院系与城市社区党建共建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市场,2012(27):111-1 12+120.

[10] 张力央,詹宏海,陈琦华. 大学生党员教育创新机制:面对社会发展的新探索[J]. 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综合版),2005(01):53-55+52.

[11] 周静,欧阳连勤. 新形势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研究生就业的几点思考[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19-23.

[12] 刘世慧,于伟. 高校研究生党建进社区问题刍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因素融合的视角[J]. 科教文汇,2008(18):8.

[13] 郑清文,王艳超. 高校基层院系学生党建与学生工作联动开展的探索与思考——以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例[J]. 思想教育研究,2014(02):70-73.

[14] 郭宏斌. 高校与地方开展社区共建的内容及合作机制研究——以安徽省H学院公管专业为例[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05):63-64+105.

(荐稿人:郑七振,上海理工大学基础学院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陈华康)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社区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需做到“六结合”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影像社区
皮革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