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与土壤”练习题
2021-09-14王素慧
王素慧
“银杏黄时秋意浓”,每至暮秋,银杏树便“尽换黄金甲”,当秋风袭来,遍地碎金,如梦如幻的浪漫景色吸引大量游人前去观赏。下图为我国主要银杏观赏地分布及某地银杏大道景观。据此完成1~2题。
1.湖州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针阔叶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2.与湖州相比,丹东的银杏最佳观赏期较短,其原因是()
A.丹东纬度高,气温低,银杏叶黄得早
B.丹东受冬季风影响大,银杏叶掉落得快且早
C.湖州离海近,气温高,银杏叶黄得晚
D.湖州秋季阴雨天气多,银杏叶掉落得慢
下图为某一地理科考小组在某山地不同海拔拍摄的主要植被照片。据此完成3~4题。
①枫叶②冷杉③樟树叶④草
3.该山地四类植被所在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③②④D.④②①③
4.③是樟树的树叶,樟树是下列哪个地区的典型植被()
A.东北平原B.青藏高原
C.华北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
凋落物是联系植被与土壤两个系统的纽带,主要包括植被凋落的叶和茎等物质。图1为我国某地凋落物数量的逐月变化示意图,图2为甲树种春季凋落景观图。读图,完成5~6题。
5.乙树种广泛分布地区所属的自然带,在我国对应的气候类型为()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
6.造成甲樹种春季凋落较多的最主要原因是()
A.风力较大B.气温回升
C.日照充足D.降水稀少
7.土壤中的矿物养分元素最初来自()
A.低等植物B.成土母质
C.土壤微生物D.枯枝落叶
8.下列地区中风化壳较厚的是()
A.干燥的荒漠
B.四季分明的温带落叶阔叶林
C.寒冷的苔原
D.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
读广西九万山植被与土壤垂直分布示意图,完成9~10题。
9.图中甲处的自然植被为()
A.荒漠B.落叶阔叶林
C.草原D.常绿阔叶林
10.图中山地红壤肥力较低,原因是()
①气温较高,有机质分解较快②坡度较陡,地表物质迁移快③风化作用弱,成土母质薄④植被覆盖率高,枯枝落叶多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土壤的形成受成土母质、地貌、气候、生物、时间及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据此完成11~12题。
11.影响土壤质地(土壤矿物质颗粒大小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A.生物B.气候
C.成土母质D.人类活动
12.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
①形成成土母质②促使有机质积累③调节水分含量④促使养分元素富集
A.①③B.②④
C.②③D.①④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低是判断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通常通过测定土壤中有机碳含量来换算,下图为内蒙古草原地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图。据此完成13题。
13.影响内蒙古草原地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主要因素是()
①降水②风力③气温④地形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下图示意我国主要植被带(①~⑩)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状况。读图,完成14~15题。
14.最有可能代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是()
A.①B.③C.⑤D.⑦
15.图中沿箭头所示方向()
A.水分递增
B.热量递增
C.热量递增、水分递减
D.热量递减、水分递增
16.晓明利用暑假乘火车从呼和浩特至乌鲁木齐旅游,他在旅途中见到的自然景观依次是()
A.草原、荒漠、森林
B.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C.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D.荒漠、森林、草原
牙刷草是找铜矿的指示植物。“牙刷草,开紫花,哪里有铜,哪里就有它”,这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广为流传的谚语。据此完成17~18题。
17.牙刷草生长所需的铜元素主要来自()
A.生物B.大气C.地表水D.成土母质
18.有关土壤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候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
B.成土母质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
C.陡峭的山坡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D.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风化物厚度逐渐加厚
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是土壤表层盐分流失。下图为江南丘陵某研究区红壤在不同措施下(均不施肥)的实验结果。据此回答19题。
19.与①处理措施比较()
A.②措施使土壤有机质增多,有利于水土保持
B.③措施使土壤酸性增大,有机质含量高
C.②措施使水土流失加剧,土壤酸性增大
D.③措施使水土流失减轻,土壤呈碱性
20.我国东北黑土有机质含量高于南方红壤,主要原因是东北地区()
A.植被丰富,提供有机质多
B.地形平坦,有机质不易流失
C.气候寒冷,微生物分解作用弱
D.人口稀少,土壤破坏较小
21.造成藏北高原土壤贫瘠的主要原因是()
A.光照条件差,合成有机质少
B.气候寒冷,植物生长缓慢
C.水热条件好,微生物分解速度快
D.地表起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
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土壤多贫瘠。当地农业科技人员对土壤进行“三明治”式的改良,令新土壤剖面呈现出三层结构,很好地改善了作物生长的水肥条件。当地农民大力发展温室农业,但水资源短缺问题也逐渐显现。据此完成22~23题。
22.与该地改良后的土壤结构相符合的是()
A.表层为有机肥,中间层为黏土,下层为沙土
B.表层为黏土,中间层为有机肥,下层为沙土
C.表层为沙土,中间层为有机肥,下层为黏土
D.表层为黏土,中间层为沙土,下层为有机肥
23.下列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在阿尔梅里亚省最不可行的是()
A.海水淡化
B.发展节水农业
C.修建积水池收集雨水
D.利用高山冰川融水
24.下图中①②③代表的土壤类型依次是()
A.荒漠土壤、森林土壤、草原土壤
B.草原土壤、荒漠土壤、森林土壤
C.森林土壤、草原土壤、荒漠土壤
D.草原土壤、森林土壤、荒漠土壤
“墒”指土壤的水分状况,受土壤水运动影响,“墒情好”有利于种子发芽和作物生长。土壤在过水后会形成更多通往地表的毛细管,下层土壤水分主要沿毛细管运动到表层。据此完成25~26题。
25.《齐民要术》中有“锄不厌数,勿以无草而中缀”,“锄”的核心作用是()
A.清除杂草
B.松动表土,截断土壤毛细管,减少蒸发
C.增加土壤透气性
D.松动表土形成保温层,提高地温
26.陇中地区农民在谷子春播浇水后往往采取压实表土层的方法提高出苗率,原因是()
A.增加土壤毛细管,促进下层水分向表层运动
B.加快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地温
C.增加土壤水分下渗,提高土壤含水量
D.减少大风对土壤的侵蚀
我国某地推广面向国内外市场的蔬菜大棚农业。由于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大棚内的土壤逐渐退化。下图示意某大棚内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变化。据此完成27~28题。
27.连作8年时,大棚内表层土壤退化的表现为()
A.土壤酸化B.土壤沙化
C.土壤鹽碱化D.土壤有机质减少
28.为减缓大棚内土壤退化速度,可采取的措施是()
A.及时深耕土壤B.适量掺沙改造
C.增施速效肥料D.采用滴灌技术
生物土壤结皮是由细菌、真菌、藻类、地衣、苔藓等生物及其菌丝、分泌物等与土壤沙砾黏结形成的复合物,是干旱、半干旱沙漠地区最具特色的微自然景观,其通过代谢等方式影响、改变周围的微环境。据此完成29~30题。
29.生物土壤结皮形成和演化过程中()
A.生物多样性没有变化
B.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C.会破坏原生生态环境
D.可增加沙漠表层有机质含量
30.生物土壤结皮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
A.增加大气降水B.增强地面蒸发
C.减小昼夜温差D.减少风蚀、水蚀
土壤是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特征。据此完成31~32题。
31.下列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是()
A.山东半岛温带森林
B.大兴安岭西侧草原
C.西双版纳热带森林
D.内蒙古高原西部荒漠
32.从我国内蒙古东部到西部的天然植被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据此完成33~34题。
33.图中①至⑤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生物、地质、地形、水文要素,其中对土壤形成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
34.图示区域()
A.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
B.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
C.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
D.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
苹果为落叶乔木,生长期为4—10月。苹果园的传统生产方式为定期松土、清除杂草(简称清耕),近年来土壤覆盖技术得以广泛应用。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的水分、温度和有机质含量差异显著。下图示意黄土高原南部某苹果园3—9月不同生产方式下土壤水分的变化。
读图,完成35~37题。
35.与其他生产方式相比,该果园清耕状况下3—6月土壤水分较少的原因是()
A.径流流失较多B.土壤蒸发量大
C.地面温度高D.果树生长繁盛
36.夏季晴天时,该果园白膜覆盖区较黑膜覆盖区()
A.白天气温高B.气温日较差大
C.白天土温高D.土温日较差小
37.该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是()
A.清耕区B.黑膜覆盖区C.白膜覆盖区D.生草覆盖区
读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回答38题。
38.下列有关生物与土壤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成土母质与土壤肥力的关联最密切
B.生物作用与土壤肥力关系密切
C.植物是土壤肥力的唯一来源
D.森林根系很深,树冠高大,直接提供土壤表层的有机质多
39.自然发育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是()
A.黑土B.红壤
C.水稻土D.寒漠土
40.在适宜的日照和温度条件下,岩石表面发育为“年幼”土壤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的沉积作用B.风力的侵蚀作用
C.苔藓类生物活动D.高等植物的生长
老秃顶子山为辽宁省最高峰,属于长白山系龙岗支脉向西南延伸部分。下图示意老秃顶子山北坡植物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的垂直梯度变化。据此回答41~42题。
41.老秃顶子山顶部的自然植被是()
A.山地针阔混交林B.高山草甸
C.山地苔原D.高山冰雪
42.该山北坡草本植物种类在l167米以上明显多于较低海拔地区的原因是()
A.阴坡蒸发弱,空气湿度更大
B.水土流失少,土壤更肥沃
C.冰雪融水补给多,水源更充足
D.上层植被遮蔽少,光照更充足
富铝土是指土壤形成过程中铁、铝等成分相对富集后的一类土壤的总称。其在我国分布广,包含多种土壤类型,并具有下图所示的过渡关系。据此完成43~44题。
43影响富铝土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成土母质
B.气候
C.生物
D.地形
44.下列土壤类型中,铁、铝相对含量最高的是()
A.赤红壤
B.砖红壤
C.红壤
D.黄壤
土壤有机碳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不同的气候条件、人类干扰强度等因素,影响了土壤有机碳的输入量以及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碳的分解转化,从而影响了土壤有机碳的含量。读我国伊犁河谷北部山地不同植被带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图,回答45~47题。
45.图中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A.随山地海拔升高而增加
B.随植被覆盖度升高而增加
C.随降水量减少而减少
D.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
46.与荒漠草原区相比,该山地落叶阔叶林区()
A.土壤肥力较低
B.受人類活动干扰小
C.大气温度较低
D.地表风化作用强烈
47.调查发现,近年来高山草甸区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少趋势明显,其主要原因是()
A.光照减弱,生物生产量减小,腐殖质减少
B.降水增多,土壤有机碳被雨水冲刷流失
C.气候变暖,植物生长快,消耗有机碳多
D.冬季放牧,草场畜牧超载导致植被破坏
下图为理想土壤的成分体积比例示意图。读图,回答48~49题。
48.土壤主要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图中A、B、C、D分别表示()
A.空气、矿物质、水分、有机质
B.空气、水分、矿物质、有机质
C.水分、空气、有机质、矿物质
D.矿物质、有机质、空气、水分
49.下列关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具有肥力是土壤特有的本质属性②能够生长植物的一定是土壤③土壤矿物质的含量,通常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④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④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个体微小生物的总称。土壤微生物对气候、土壤、植被的变化非常敏感,不同树种组成的森林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有较大的差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是指土壤微生物所含的生物总量。下图为湘中丘陵区4种森林类型在土层0~15厘米厚度范围内
不同季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分布图,杉木人工林属人工针叶林,其他三种为天然次生林。据此完成50~52题。
50.当地的地带性植被是()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
51.图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季节变化特点是()
A.夏天最高、冬天最低B.大致为“单峰曲线形”
C.秋高春低D.各季节几乎没有差异
52.一年中杉木人工林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小于其他三种森林的主要原因
是()
A.海拔较高B.纬度较低
C.树种单一D.植被密集
53.能直观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要素是()
A.气候和地貌B.植被和土壤
C.水文和植被D.气候和土壤
54.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青藏高原,虽然处在同一纬度,但自然植被差异很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土壤B.地形
C.地质历史D.水分状况
土壤呼吸年通量是指一年中垂直地面单位面积上土壤与大气之间CO2的交换量。这是陆地生态系统最主要的碳释放过程。植物根系和微生物的呼吸是土壤中CO2的主要来源。下图示意我国两个不同年份北方某山地三种典型森林的土壤呼吸年通量。读图,完成55~56题。
55.影响森林土壤呼吸的直接自然因素是()
A.地形高度与坡向
B.土壤温度与水分
C.日照时间与风速
D.土壤矿物与微生物活性
56.与1990年相比,2010年白桦林土壤呼吸年通量增长较快,其主要原因是()
A.地势平坦,光照条件好
B.晴天较多,日照时间长
C.气温较低,冬季风强劲
D.土壤肥沃,有机质丰富
土壤的淋溶作用是指土壤中的可溶性物质随下渗水流向下淋洗转移的过程,下表为某土壤剖面的四项营养元素指标。读下表,回答57~58题。
深度(cm)N(mg/kg)P(mg/kg)Na(mg/kg)Mg(mg/kg)
01283403010
20912654510
5084283568
57.表中淋溶程度最高的元素是()
A.NB.PC.NaD.Mg
58.土壤淋溶作用的增強可能会导致()
A.地下水水位下降
B.水土流失加剧
C.土壤肥力下降
D.土壤盐渍化加剧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统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回答59题。
59.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
植被覆盖度反映植被的茂密程度。华北地区生态区可划分为森林生态区、草原生态区和农业生态区。图a示意华北地区的三类生态区分布,图b示意植被生长期内华北地区三类生态区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据此完成60~62题。
图a
图b
60.图a中代表森林生态区、草原生态区和农业生态区的分别是()
A.甲、乙、丙B.乙、甲、丙C.乙、丙、甲D.丙、乙、甲
61.与其他生态区相比,图b中I曲线代表的生态区突出的气候特征有()
A.积温高
B.年降水量多
C.年平均风力小
D.年太阳辐射总量大
62.与I、Ⅲ曲线相比,Ⅱ曲线变化趋势明显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A.草场过度放牧B.作物成熟收割
C.副高逐渐北移D.夏季降水增加
土壤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从多种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可以看出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据此回答63~65题。
63.有关气候与土壤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少
B.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都较快
C.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多
D.气候只能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
64.陡峭的山坡上难以发育成深厚土壤的原因是()
A.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快
B.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
C.光热条件太差
D.水分条件太差
6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气候湿热地区发育了有机质含量较低的酸性土壤
B.气候干旱地区发育了有机质含量较低的碱性土壤
C.火山爆发喷出的尘埃在大气中滞留会削弱太阳辐射和降低当地气温
D.生态系统的变化不会影响地貌变化
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在微生物分解作用下可形成无机质。读我国某地土壤腐殖质层级土壤剖面图(局部),完成66~67题。
66.该地区土壤表层黑色腐殖质层厚度小,最主要的原因是()
A.植被稀疏
B.气温较高
C.降水量大
D.地下水丰富
67.该图体现的物质循环有()
①水循环②生物循环③地质循环④大气循环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土壤水分状况是干旱河谷植被恢复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同时植被也影响着土壤水分状况。读我国西南地区某干旱河谷地带不同海拔段土壤含水量变化图,回答68~69题。
68.据图分析土壤水分随海拔的变化情况()
A.各月土壤含水量随海拔上升整体呈上升趋势
B.雨季土壤含水量随海拔升高变化较大
C.旱季土壤含水量随海拔升高差异较小
D.土壤含水量低海拔地区高于高海拔地区
69.与其他月份相比,4月份不同海拔段土壤含水量普遍偏低的原因是()
A.植被覆盖率高
B.降水少,蒸发旺盛
C.地下水水位较高
D.土壤疏松,透气性好
下图中a、b、c分别表示土壤中固态、气态、液态成分的体积分数,①②③④表示四种土壤。读图,回答70~72题。
70.表示理想土壤的是()
A.①B.②C.③D.④
71.④土壤()
A.是植物生长最为旺盛的土壤
B.缺水、干旱,植物不能正常生长
C.水分过多,植物缺氧,不能正常生长
D.有机质过多,植物不能正常生长
72.关于土壤肥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土壤肥力是土壤特有的本质属性
B.土壤肥力的高低,取决于土壤中养分的多少
C.土壤肥力与生物作用无关
D.农业生产中,土壤肥力越来越高
土壤是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不同土壤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气候、地表物质、地形、水文条件、生物及人类活动情况。下图为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据此回答73~75题。
73.下列有关生物与土壤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
B.生物作用与土壤肥力关联密切
C.绿色植物促进了耕作土壤的形成
D.树木根系很深,提供土壤表层的有机质多
74.关于地形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快,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B.阳坡的蒸发量大,水分状况较阴坡好
C.阳坡吸收太阳辐射多于阴坡,热量状况比阴坡好
D.地形是土壤形成中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
7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亚热带森林地区温度高,植物生长量大,但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温带草原地区
B.湿润地区微生物分解快,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干旱地区
C.江南丘陵水热条件好,红壤有机质含量高于黄河三角洲冲积土
D.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青藏高原寒漠土
7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有機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某考察队到素有新疆“湿岛”之称的伊犁河谷进行了野外调查,通过对不同植被下土壤剖面的采样,分析了伊犁河谷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见下图)。研究还表明,气候条件和人类干扰强度影响了土壤有机碳的输入量,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碳的分解转化影响了土壤有机碳的含量。
不同植被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垂直变化
(1)比较典型草原与落叶阔叶林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变化的异同点。
(2)推测伊犁河谷研究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海拔变化的总体特点并解释其自然原因。
(3)考察队发现,与同纬度的内蒙古草原相比,伊犁河谷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偏高,试分析其原因。
7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问题。
华北地区传统民居大多坐北朝南,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四季常绿的松柏等针叶树(如下图)。
解释华北地区传统民居的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松柏的地理原因。
7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一般低纬度地区的物种丰富度高于高纬度地区。山地不同坡向的热量、降水、光照、坡地面积等也会影响生物的数量,从而对物种的丰富度产生影响。
材料二湖南省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变化图和湖南省各海拔段地形信息表。
序号海拔范围(m)面积(km2)
1<10051407.8
2100~30053971.5
3300~50074440.0
4500~7008641.8
5700~9007338.5
6900~110012217.8
71100~13001572.8
81300~15001138.8
9>15001097.3
(1)描述湖南省物种丰富度随海拔的变化规律。
(2)指出湖南省平均坡度最小的海拔范围,并说明判断依据。
(3)分析湖南省1500米以上海拔段物种丰富度低的原因。
(4)湖南省大多数山地南坡物种丰富度大于北坡,试从气候条件分析其原因。
79.下图为土壤与成土母质、气候、生物的关系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数码①②代表的地理含义。
①表示绿色植物的作用;②表示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
(2)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和来实现的。
(3)简要分析成土母质与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8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阿尔梅里亚省位于西班牙南部,山地较多,土质瘠薄。自20世纪60年代末起,当地人民在山坡和沿海沙石滩上,将土壤改良成表层为沙土、中间层为有机肥、下层为黏土的“三明治”结构,引水灌溉,建设塑料大棚生产蔬菜,成为“欧洲蔬菜之都”。为了提高蔬菜产量,有的温室农业还使用了无土栽培法(即将人工配制的营养液放在塑料袋内作为植物生长的“土壤”,俗称水栽农业),无土栽培消耗大量的水和排放大量的废物,导致土壤退化。
阿尔梅里亚气候统计资料
春季夏季秋季冬季
日均最高气温(℃)19272818
日均最低气温(℃)10181910
平均降水总量(mm)1981425
平均降水天数(天)4125
(1)分析阿尔梅里亚的气候对当地土壤的影响。
(2)“三明治”结构土壤能很好地调节水、肥、气、热,请说明“三明治”土壤的优点。
(3)分析当地无土栽培导致土壤退化的原因。
参考答案
1.A2.B3.D4.D5.D6.B7.B8.D9.D10.A11.C12.B
13.A14.B15.B16.B17.D18.C19.A20.C21.B22.C23.D
24.D25.B26.A27.A28.A29.D30.D31.B32.B33.C34.A
35.B36.C37.D38.B39.A40.C41.B42.D43.B44.B45.A
46.D47.C48.B49.C50.A51.B52.C53.B54.B55.B56.D
57.C58.C59.B60.C61.D62.B63.B64.A65.D66.B67.A
68.A69.B70.C71.B72.A73.B74.C75.A
76.(1)相同点: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
不同点:典型草原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下降幅度大,落叶阔叶林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下降幅度小。
(2)特點:土壤有机碳含量大致随海拔升高而增加。
原因: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下降,微生物分解动植物残体的速度变缓,使土壤中有机碳含量较高。
(3)与内蒙古草原相比,伊犁河谷受地形影响降水丰富,植被茂盛,土壤有机碳的输入量多;伊犁河谷海拔高,人类活动干预少,植被破坏少,土壤有机碳流失少。
77.华北地区夏季炎热,与松柏(常绿针叶树)相比,落叶阔叶树夏季冠广叶密,遮阴取凉效果更好;冬季寒冷,太阳高度较低,落叶阔叶树落叶后,可让阳光充分射入室内,提高室内温度(松柏等常绿针叶树会遮挡阳光)。
78.(1)(呈单峰曲线变化,)海拔五六百米物种丰富度最高。
(2)平均坡度最小的海拔范围为300~500米。
依据:表中坡地面积最大的海拔范围为300~500米,说明该海拔段平均坡度最小。
(3)该海拔段坡地面积小;海拔高,水热条件较差;适宜生长的物种数量少,物种丰富度低。
(4)南坡为阳坡,光热条件好;南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丰富,因此物种丰富度高;冬季,南坡为背风坡,受冷空气影响小,热量条件好。
79.(1)光合作用矿物养分
(2)气温降水
(3)成土母质决定土壤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状,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
生物与土壤肥力关系密切。
80.(1)当地年降水量小,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2)上层沙土透水通气性好,可迅速接纳水肥,防止土壤水分很快蒸发,减少用水量;中间层有机肥,可改良土壤结构,保持土壤水分,提升土壤肥力,有利于作物根系生长;下层为黏土,可保水肥,避免养分和水分下渗,防止盐分上升。
(3)无土栽培大量消耗该地区的地下水,使土壤盐分增高以至退化;排放大量废物,尤其是化肥和杀虫剂的化学残余物,使土壤进一步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