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跃在钻机上的“武马列”
2021-09-14沙国顺
沙国顺
对地质工作的辛苦、寂寞,我早有心理准备,但真正到了穷乡僻壤、消息闭塞、生活枯燥的钻机上时,心里的落差还是远超想象。城市、大学、梦想,一股脑飘荡到山沟沟里,见不到一丝踪影,听不到一点儿响声。
我大学毕业直接分配到钻机工地,工作地点位于济源的大山里,村里缺水、缺电,白天无奈地和村民交流着难懂的方言,晚上要点着蜡烛和煤油灯取亮。最令人难以忍受的是吃水问题,村里唯一的一眼井每小时只能渗出一桶水,供应村民都不够,岂容我们去分一杯羹!我们只好从十几公里外的山脚下的河沟里拉来脏水,用漂白粉消毒后,便是我们的饮用水了。
在我思想反复不定想打退堂鼓时,一位老同志来到我的身边。他叫武立信,中共党员,退伍军人,个头不高,精神饱滿,声音洪亮,浑身上下充满正能量。当他了解我的想法后,就语重心长地说:“小沙,国家培养一名大学生可不容易啊!各行各业都需要你们去建设、去贡献。”我说:“这个道理我懂,但这里环境太差了,已经超出了我的承受极限。”老武笑了:“你看,没有那么多的科学家在沙漠深处数十年的寂寞奋斗,怎会有‘两弹一星的成就?他们能够坚持几十年,我们还坚持不了几个月?再看这里的村民,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他们和他们子子孙孙仍要生活在这里,他们能够生活,我们就不能克服这些困难吗?”听了老武的话,我顿时心里亮堂许多,也坚定了在钻机上干下去的信心。
和老武接触多了,发现他的话和他的人一样,总是简洁明快、质朴无华、醇厚悠长,总能在需要时解开你心中的疙瘩,在迷茫时为你指出正确的出路和方向。在一次学习会上,机长突然叫道:“下面请‘武马列给大家上一堂政治课,大家欢迎!”我很是诧异,没有听说钻机上有叫“武马列”的啊!正当我疑惑时,武立信谦虚两句后,便笑呵呵地开始了接地气的“武式”宣讲。原来,武立信就是“武马列”啊!
农忙时节,老武总是让其他职工先回家,自己留到最后。为了改善职工伙食,他经常翻山越岭到农户家收“廉价”的鸡和鸡蛋。职工有了困难,他总是第一个伸出援助之手。每逢关键时刻,他的思想工作总能发挥独特的作用。工作之余,他力所能及地为当地老乡服务。茶余饭后,他与老人们拉家常,讲山外的故事,帮村民抢收抢种,带着孩童做游戏。村里的男女老幼都喜欢他,无论他走到哪里,“老武”“武爷爷”“武雷锋”的叫声不绝于耳,俨然“明星”一般。
地质队会根据钻探的需要不断地换地方,但不论搬到哪里,老武总在“上演”着相同的故事,演绎着“武马列”的传奇。
在“武马列”的教育熏陶下,我和身边的几位同志先后加入了党组织。在老武的帮助下,我很快适应并喜欢上了钻机工地的生活。在老武的鼓励下,我开始写稿件,当上了地质队的新闻通讯员。
转眼30年过去了,老武早已退休,我也进入“奔六”时代,但我们通过各种方式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我仍习惯性地接受着“武式”马列教育,不断从他的诙谐、幽默的趣谈中汲取精神的营养。(作者单位:河南省资源环境调查三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