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玩电子游戏的小朋友不是合格的好学渣
2021-09-14蔡朝阳
□蔡朝阳
在我们家,菜虫使用手机是完全不受限制的。非但我这般对待此事,我的几个朋友也都是这么做的。和菜虫一起玩的几个小朋友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手机,有独立的电话号码和微信号。手机上自然也装了不少游戏。
总体而言,菜虫不太迷手机游戏,我想这大概是因为不稀罕的缘故。只是最近一段时间他又开始玩《我的世界》了,玩的频率比以前高,但我知道这其中的原因。最近他看了电影《奇迹男孩》,还在读《奇迹男孩》的书,电影里小男主角奥吉在玩的游戏正是《我的世界》,于是菜虫又被激发了一下。在电影《奇迹男孩》里,《我的世界》这个游戏成了那个伤害奥吉的男孩向奥吉道歉的媒介。我很喜欢《王者荣耀》的研发者说的那句“《王者荣耀》不是游戏,而是一种社交软件”,这个见解很高明。
可惜多数家长并不这样理解,他们总觉得玩游戏是学习的天敌。不仅如此,很多家长对学习的理解太简单,有的直接简化为刷题考试,这是对学习的极大误解。再加上家长们不理解游戏,就总是觉得两者冰火不相容。
在晓风书屋和粲然对谈的时候,我们也谈到了父母与电子游戏对孩子的争夺。粲然的发言之所以能抓住为人父母者的心,很大一个原因在于她的理解很深,能看到事物表层之内的核心因素。我们不能武断地说电子游戏不好,你不能玩那个,这是暴力和控制,对孩子来说是无效的。父母需要一些更深入的了解,比如,究竟电子游戏哪一点吸引了孩子,从而才能找到相应的处理办法,甚至找到替代品。就像孩子有一段时间爱玩植物大战僵尸,他的兴趣点是好奇下一波出现的究竟会是怎么样的僵尸。我认为这是一种天然的好奇心。
我向来认为玩游戏挺好的,玩游戏就是学习啊。但绝大多数家长是不同意孩子玩游戏的。现在过了PC时代,进入了手游时代,家长的焦虑更多集中在手机游戏上,多少亲子矛盾都因为手机而爆发。
我觉得,玩手机游戏不是孩子的问题,根子还在家长身上。亲子陪伴少了,亲子共读少了,户外活动少了,诸如此类,就是有效陪伴太少了。父母虽然人跟孩子在一起,但是并没有看见更没有进入孩子的世界。孩子在父母这里得不到呼应,在游戏里得到了。
此外,学龄期的孩子只要在家,父母就一个劲儿催着写作业,可写作业哪有手机好玩啊?!你玩“跳一跳”不也玩得不亦乐乎。你一边自己玩游戏,一边逼着孩子写作业,这算什么事儿啊。
让孩子对手机不上瘾,其实只有一条路,就是破除手机之于孩子的稀缺感和神秘性。
比方说,家里有个密封的纸盒子,出门前,你对孩子千叮咛万嘱咐“什么都可以玩,这个纸盒子千万别打开”。等你回来的时候,纸盒子必定是打开的。如今手机就是这个纸盒子。
一般家长的误区在于控制,但越控制,越失控。我们跟孩子的相处,耳提面命要有一个限度,要学会适可而止。
控制是没有用的,高压之下必有反抗。孩子在你面前可能不玩手机了,但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往死里玩。菜虫不太喜欢一个小伙伴,约人一起玩的时候总不爱叫他。我纳闷,就问菜虫为什么。结果竟然是这孩子没手机,但酷爱手机游戏,每次跟菜虫在一起就抢菜虫手机玩,菜虫自己就没得玩了。你看,这样非但无益于帮助孩子建立跟手机游戏的良好关系,还会加深孩子的匮乏感。
所以,别把手机搞成孩子的稀缺资源,越稀缺,越难以戒除。
也有家长反问:“我家娃,手机给他了呀,他不稀缺,可他为什么一直玩一直玩?”请注意,我前面说过了,家人之间的有效陪伴很重要。
在当下这个时代,手机已经是移动的信息处理器了,家长需要建立对智能手机的重新认识。手机上那么多应用,它完全可以成为孩子们学习的工具啊。所以说手机只是中性的工具而已,就看父母怎么引导孩子们。
讲个真实的事。2017年7月份,我很忙,菜虫的小伙伴们的爸爸妈妈也很忙。考虑到这些小朋友基本上都已经超过10岁,可以单独待在家里了,于是,我们经常把几个孩子送到其中一个孩子家,没有大人监护,他们自己玩。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些小朋友每个人都有手机,上面都装满了游戏,他们有可能一下午都在玩游戏,爹妈究竟管不管呢?
这个担忧其实我也未尝没有,但是观察了几天,发现他们并没有玩游戏,而是在拍电影。
是的,他们用手机拍了一个暑假的电影,拍得很正式,导演、编剧、主演各司其事,编剧还有手写的剧本呢。后来,他们还成立了一个电影公司,叫JSC电影公司。
有个热心的爸爸每天晚上将孩子们拍的片段剪辑、配音,然后上传到我们的微信群。但有一个条件,我们这些爹妈必须在群里发红包,名曰:买电影票。JSC电影公司的几位成员共享我们发的红包。一个暑假,靠着高端的电影艺术,这帮孩子也赚了不少钱呢。
为什么通常孩子们聚在一起总是要玩电子游戏,而这几个孩子不刷游戏,却干上了拍商业电影赚爹妈钱的事业呢?我有点小小的自得,觉得这可能跟我2017年寒假做了一期名为《制造梦工厂》的电影主题冬令营有关。那一期冬令营有一项活动就是用任何可能的设备拍一个电影短片,其中有两个孩子是去参加了的。手机是工具,看爹妈怎么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