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困境与策略选择

2021-09-13彭思凡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1年10期
关键词:困境策略

彭思凡

摘要:明确我国当下社会经济转型困境,提出与之相契合的现实性应对策略。旨在助推我国社会经济创新转型进程逐步加快,保障市场经济增收发展早日实现新突破。

关键词: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困境;策略

自改革开放战略在我国各地全面贯彻后,我国着重推行市场经济创新转型部署,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再升致新台阶。这一转型决策的高质落实可在有效改善我国社会民生,维护社会秩序有序运转及繁荣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我国市场经济的大幅增收。

1.当代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困境

1.1政府主导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存在缺陷

我国现行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核心特点有:

一是政府主导。各级政府部门参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增收发展中的中坚力量;

二是面向国际市场采取开放经济的手段,参加全球化发展,从中获利;

三是运用我国国内廉价劳动力、生态自然环境、能源资源等“相对优势”,聚焦国际资本目光,吸引、刺激其投资,驱使国内经济增收。

针对第三点而言,即时“投资”拉动“经济增收”可在短期内收获到经济发展的喜人成绩,但被严重透支的自然生态将“摇摇欲坠”,难以继续负担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发展[1]。

1.2社会利益分化严重

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度升级,衍生出“市场竞争”具有较强必然性。一方面,社会市场内部的良性竞争可成为经济增收的有效助推,驱动社会财富稳步增长;另一方面,资源、财务在社会中的分配不公同样带来了“两极分化”。

自改革开放践行以来,我国财富分化日益严重,已超出了特设的国际警戒紅线。贫富差距逐步拉大,造成的后果不单为社会不满的层出不穷,也在于社会生产效率提升的制约。并促使社会各级阶层分化明显,大众经济基础向不平等方向持续发展。对于践行以市场为主的我国经济体制来讲,虽实现了以往社会结构的革新改变。但在转变以往生产关系中,随即伴生出了社会关系的对应变化。对此,为助力我国社会经济稳健发展,需以提高大众消费水平、扩大其消费需要为侧重点。然而,我国市场消费需要缺失的重要原因为社会财富配置不当。高收入大众生活消费需要趋向饱和,且大量集中在高奢品消费中;而社会普遍性中低收入大众则仅可维持日常生活消费,消费水平的有限性导致我国内部市场开发陷入困境。

社会中产阶层自诞生起、直至快速发展,均为我国社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但,中产阶层的壮大发展仍需面对众多阻碍考验。特别是对于我国社会顶层特殊性利益集团来讲,其可灵活运用多样资源优势以此谋取利益。

国有企业广泛分布在各垄断性领域、行业中,即使其规模、数量受到体制改革而缩小、减少,但这类国有企业对我国社会资源专属性把控力度同样也在不断加强。因产权、分配、监管等社会制度尚未完成明确梳理,致使垄断性领域、行业依靠垄断社会能源、市场资源完成了可观收入的获取[2]。因此可知,一旦社会中衍生出了利益矛盾,且这些矛盾未能及时科学处理,将直接牵制社会发展步伐。而因这类难题病症皆是在我国社会经济创新转型中得到的滋生。所以,应在经济体制日后进一步深度改革中妥善完成解决。

1.3国家、社会及个人间的关系不协调

处于我国“国家主体”与“社会”二者间的关系角度分析,国家主导权利强大,社会力量有限。社会应具备的独立、自主性均因国家体制权威性的控制、约束所弱化,禁锢了我国社会本体以及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步伐。

“社会自我组织”突出性表现为公民社会健康成长,能够对过度膨胀的国家权利起到对抗作用,牵制国家权力避免其对社会形成过量干预。进而监督、限制国家权力,驱动我国现代化社会发展进程逐步推进。

出于对“国家主体”与“个人”客观关系的考量,社会民众自体权利常为国家权力让步。立足当今社会,建立以“法治”为核心导向的国家已获得社会各界的认同。大众法治观念逐渐增强,且大众合法性权益保障力度同样实现了提高。优化、协调发展国家、社会、个人间的关系,才可筑牢我国社会经济创新转型的有力基础,促进我国市场经济高速发展。

2.当代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策略

2.1推行社会经济创新发展

“波特”指出:可将国家经济发展根据实质属性划分出四个不同阶段,即强调生产要素、资本投资、创新发展及富裕发展。对于前三个阶段来讲,作为国家在国际领域良性竞争中的核心优势,往往可助力国家经济优质发展。由此可见,在我国推行改革开放四十多年间,虽然脚步停留在“生产要素”及“投资”为关键驱动力的基础发展阶段,但目前正朝着创新阶段长足进步。对此,我国需推动经济粗放发展自然过渡到经济集约发展,并将科技发展设定为支撑点。保证这一经济发展模式能够切实强化我国社会经济增收成效,还可扩大我国经济增长在世界各国中的竞争实力。

2.2树立以市场为核心导向

为顺应我国经济发展整体转型的现实要求,需推出以市场为重要导向的发展决策,侧重健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因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除了需依靠市场有力助推外,还需政府部门独有宏观调控的关键支持,所以应以“市场”与“政府部门”二者关系的明确梳理为着眼点。

为保证我国市场经济的长远发展,政府部门应避免自身对市场的运行规则、发展方向等方面的过量干预,减少寻租行为的发生率。兼顾处理市场经济特有体制运行较易衍生出的自发性以及盲目逐利等问题。在我国市场经济初级跳跃起飞阶段中,“政府主导”这一经济发展模式较为有利,可充分契合当时国情实况。但在我国市场经济近年突飞猛进的发展进程中,政府部门若仍沿用以往“大统一”的经济管理手段将可抑制经济发展内在活力,制约我国市场经济的跨越增收,成为大量社会矛盾滋生的核心归因。对此,在我国推进社会经济创新调整转型中,应弱化政府主导力量,由过去强势、单一性的政府主导及时革新为“政府”、“市场”协同主导的促经济发展模式。

2.3贯彻经济可持续性发展

在我国统筹推进社会经济创新转型中,需坚定不移的走可持续发展这一科学性道路,践行人与生态自然协调发展、和谐共处的基本准则。站在前瞻视角深度分析,通过毁坏自然环境、牺牲自然生态换取经济增收,人与生态自然将进入关系格外紧张的不良境地,产生难以预计的严重恶果。我国利用能源、资源的过度消耗以发展经济,这一促经济增收模式均对自然生态秩序的稳定运转、能源资源的恢复带来了重大破坏[3]。使得在今后,我国需投入极大成本弥补自然环境恶化的代价。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直逼“库兹涅茨”倒U曲线的拐点。社会大众对我国自然生态环境的忍耐力逐步下降,环保意识正在觉醒,对环境生态质量的现实性需求每日剧增,随机生成了不容忽视的大众社会性需要。对此,摒弃传统以侵害自然生态驱动经济增收的发展模式,践行可持续性发展主张,才可为我国社会经济稳步增收创建良好铺垫。

2.4注重公平正义根本原则

经济转型同样需公平正义原则的正当诠释,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合规处理。追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初始阶段,不难发现当时极度奉行“效率至上”原则。而这是因为摆脱贫困、解放人力是当时经济发展核心主题。社会变迁,当我国经济发展已处于一定水平的階段中,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大众收入差距日渐突出,“贫富两极化”随之引发了社会强烈的不满。

市场经济体制较为鲜明的特征之一就是极具竞争性,部分持有知识、财富、权力、人脉等关键资源的社会大众步入了我国社会强势层级,在社会市场竞争中具备绝对优势;反之,普遍不具备关键资源的社会大众成为了弱势群体,在竞争活动中难以取得预期胜利。对此,政府部门则需多方位突出自身“调节”职能,围绕社会市场展开系列宏观调控。多角度分析社会现有各利益群体时下特点,保证其利益关系可趋向协调、正常发展。避免不公平、不合理的市场竞争加剧社会利益分化,维护全部利益阶层的公正、平等、公平的竞争权益,促进我国社会长期和谐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为助推我国当前社会经济转型进度,应以深度剖析社会经济转型的困境为切入点,着手推出现实可行的解决策略。保障我国市场经济可得到稳定、有序的良好增收发展空间,扩大我国国际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张显未.制度变迁视角下地方政府非理性行为的经济学解释——评《非理性消费》[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2):238.

[2]邵亚萍,昌硕.新时代中国社会建设的逻辑及路径创新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05):36-43+50.

[3]尚勇敏.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关系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前沿,2021(03):91-99.

猜你喜欢

困境策略
跟踪导练(三)
跟踪导练(一)
我的手机在哪?
神奇的设计师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A Boy and His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