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口普查的社会经济意义研究

2021-09-13张美英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1年10期
关键词:人口普查微观生育

张美英

摘要: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自2020年11月1日起得以有效开展,这也是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最重要的一项国情调查工作。近年来我国普遍面临着人口众多的压力,在人口结构转变方面也遇见了全新的挑战,因此在人口普查的过程中全体社会公民必须积极配合这项工作。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人口普查的意义,研究了人口普查的社会经济意义,旨在为我国现代社会的未来发展趋势提供信息层面的保障,有针对性地提高我国综合实力。

关键词:人口普查;社会经济意义

在最新一次的人口普查工作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对该项工作予以高度重视,鼓励各个家庭积极配合人口普查工作。在实践过程中,普查工作人员需要对每户家庭的个体进行问卷调查,并且这项工作需要每十年开展一次,而每一次人口普查工作都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无形中加重了普查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基于此,相关研究人员必须做好统筹规划工作,利用人口普查的社会经济意义掌握我国未来发展趋势。

1.人口普查的意义

人口普查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特点,对全国人口进行普查时,通常需要将普查范围定位到整个国家。如国务院在全国人口普查办法中明确规定普查的地域范围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意味着在该地域范围内居住的所有人员都需要被调查。其次,人口普查登记还有着个别直接性的特点。从调查方法这一角度分析,尽管个人数据需要由当事人直接申报,但在实际调查过程中并非每个个体都能自行申报,如婴幼儿或外出出差、旅游以及暂时不在家中的人员就无法自行申报,需要委托一名熟悉的人员代为申报。

在出生、死亡、迁移等外界因素的影響下,我国人口基数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动态性变化,因此人口普查工作在开展过程中需要以某个特定时点为标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调查工作。普查员在登记入户时间时,必须以标准时间为界限,通过记录当时的人口状况的方式避免重登或漏登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人口普查工作还具有高度集中性特点,需要由国家统一组织完成相关工作,并按照统一的普查方案规划工作步骤和流程。此外,人口普查还具有定期性特点。目前我国大部分国家已明确规定,人口普查工作需要每隔五年或十年举行一次。

2.人口普查的社会经济意义

2.1 有助于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任何一个社会都是由鲜活的个体组合而成的,因此研究社会未来发展变化时,必须从社会个体的发展情况着手进行分析。基于这一角度,人口普查为社会变迁和社会结构提供了数据信息方面的保障,且人口普查数据原本就具有庞大的样本规模,在某种程度上可视为包含丰富信息的大数据体系。人口普查为人口和社会发展变化奠定了良好的数据基础,也为社会经济调控提供了政策方面的支持。

在人口普查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需要全面清点全国人口数量,重点关注城乡和区域之间的人口分布及发展动态。但在人口普查过程中普遍伴随着人口流动现象,且人口流动的规模也相对较大,导致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之间存在明显偏差。例如,我国北京地区的流动人口高达700多万,远高出全国大多数城市的总人口规模。与此同时,当前现行的城市人口统计制度仅局限于城市中的户籍人口,而常住人口仅在普查年份进行调查,尤其是对于统计制度和队伍较为薄弱的城市而言,常住人口数据只能通过人口普查获得。基于人口学这一角度分析,在人口普查过程中还需要考虑社会个体的家庭结构、年龄结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以及生育等方面的内容,将几次人口普查数据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后,就能直观清晰地掌控社会个体的家庭规模、受教育程度、婚姻以及教育情况等方面的变化。以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为例,人口学研究人员发现我国流动人口呈现出举家迁移的变化特点,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我国流动人口更倾向于城市定居的发展趋势,其主要原因大体与流动人口收入稳定增长与城市公共资源日益完善有关。

2.2 有助于明确社会经济发展的个体特征

实际上人口普查数据最本质的特点在于其具有较强的全面性和权威性,这也是其他微观调查数据远无法比拟的特征。研究社会经济发展的个体特征和动态变化趋势时,可以将微观调查数据作为主要参考依据。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微观调查数据均以某个特定的方式面向整个社会,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城乡居民收入分配调查以及中国健康养老追踪调查等数据信息。但这些微观数据的样本规模远不如人口普查规模。由高校与相关科研机构获得的微观调查样本量只局限于几千或者几万,更多的也只能达到十几万,而人口普查则分为短表和长表调查两种方式,其中全表调查占据了全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因此人口普查成本样本量可高达1亿人次,而任何一项微观调查样本量都无法达到如此庞大的规模。在科学抽样的前提下样本量越高,可反映出的整体数据就越具有真实性,这意味着人口普查的抽样调查数据比微观调查数据更科学。作为一名社会公民,其有权利和义务配合人口普查工作,但针对高收入人群进行微观调查工作时,时常伴随着各种不配合的现象,但这种情况在人口普查工作中却很少发生。人口普查作为由国家统计局组织的重大调查工作,需要全体公民无条件的配合。在大数据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完善的背景下,社区等基层组织也可以通过网络渠道获得人口普查相关数据信息,在某种程度上为人口普查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从这一角度分析,人口普查数据具有较高的全面性、准确性以及权威性。此外,微观调查数据在样本描述统计过程中,通常也需要借鉴和参考人口普查数据的样本特征,以此检验微观调查样本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2.3 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资源

人口普查数据对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先决条件,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人口普查工作中包含了大量准确的人口和经济信息指标,并且这些信息通常以数据的形式直观呈现出来,将这些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即可发掘其中隐含的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势。例如,我国自2014年起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016年起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但实际上这两次生育政策的调整效果并不理想,自2017年起我国生育政策调整效果还呈现出了明显下降趋势,这意味着我国生育政策的效果已达到顶峰。以2015年小普查数据和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可以站在微观个体角度深入挖掘生育政策实施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探究社会个体在生育方面面临的问题和约束,以此为生育政策的有效调整提供可靠参考依据。实际上任何一项政策的落实都离不开人为因素的影响,其在执行过程中必须以人力为支撑。因此,在调整政策或颁布新政策时,必须充分了解社会个体的行为及其对政策的反应。如生育政策调整过程中,尽管理论层面上该政策为家庭生育提供了良好的福利待遇,但大部分家庭在现实中通常面临着多种影响因素的干扰,使理论分析与现实生活之间存在明显偏差。而人口普查数据有效分析了家庭经济和人口的主要特征,在超大样本分析的支持下科学解释了生育政策实施效果不理想的原因。

3.结语

新时代发展常态为人口普查工作赋予了多个方面的社会经济意义,而充分发挥人口普查工作的作用和功能的前提在于相关数据进行收集的准确性。在人口普查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必须对我国人口数量、家庭结构、人口分布等信息进行有效整合,明确我国人口变化的未来发展趋势,使我国人口发展战略目标及政策调整工作得以有效落实,从而在此基础上建立更完善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体系和政策体系,为我国社会经济的高水平发展提供信息层面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陈汉鹏,卜振兴.人力资本测算及对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基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J].重庆社会科学,2019(11):66-79.

[2]罗琪瑛.开展全国人口普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J].现代企业,2020(08):85-86.

[3]姜奇平.人口普查电子化推动数字政务新模式[J].互联网周刊,2020(22):8.

[4]王智勇.人口普查的社会经济意义[J].金融博览,2020(12):30-32.

[5]刘婧.对人口普查事后质量抽查的思考[J].内蒙古统计,2021(02):42-43.

猜你喜欢

人口普查微观生育
生育路上的苦与乐
人口普查学问多
邮票上的人口普查
邮票上的“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为什么既要“查人”又要“查房”
基于微观公平的现代中小学校内部制度与文化建构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宏观把控”和“微观处理”——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为例
生育保险费由谁缴纳
生育登记流程明确
微观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