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落地
2021-09-13林东金
林东金
摘要:混合式学习模式是将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信息化教学相结合的教學模式。混合式学习模式在特殊时期对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能力的再提升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将以“遨游汉字王国”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为例,探索混合式学习模式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小学语文综合实践;学习模式;应用策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信息化教学为辅的常态教学模式被网络教学临时替代。如何在特殊时期顺利开展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力以及拓展学生学习创造的空间,更是摆在学科教师面前的难题。本文将以“遨游汉字王国”这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为例,探索混合式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书写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所有成就。小学五年级学生,对汉字也有丰富的认知。笔者就以“遨游汉字王国”为主题,开展了一次混合式学习模式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一)文本资源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一个综合性单元,它是小学语文课本中第一次以单元的形式出现的综合实践单元。这个单元的目标有三个:感受汉字的趣味,了解汉字文化;学习搜集资料的简单方法;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三个教学目标,每一个目标都可以独立成为研究的主题。它依托综合实践活动,实现了加强学生对汉字的了解,加深学生对汉字趣味研究的目的,还增进了学生对汉字的感情,树立规范使用汉字的意识。
单元由“前言”“汉字真有趣”和“我爱你,汉字”这三个活动版块组成。后两个活动版块,一个侧重于基础研究,一个侧重于总结提升。整个活动,有课中方法的指导,有课外资料的查询;有个性化的研究想法,有合作化的交流分享;有线下的展示推广,也有线上的教学和网络搜索……
总的来说,这个文本资源可操作性强,又有一定的文化精神样态,可衍生的子课题和资源取之不竭,推广起来也有一定的价值和关注度。
(二)平台支持
“汉字真有趣”和“我爱你,汉字”这两个活动版块中的“活动建议”部分都给出了具体的活动任务,旨在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完成版块的学习;“阅读材料”部分则根据主题从不同的角度编排,意在指出活动的方向,帮助学生打开活动的思路。
由于教育信息化的加持,让网上教学、研讨成为了可能。首先通过微课完成研究方法的确定、搜集资料的方法、研究报告的撰写等知识的讲解,再通过百度网盘将所有的微课视频传递到每个学生手中,同时把相关要求发到班级群,按照要求完成任务。QQ中分组“群聊”讨论功能、语音聊天功能和“老师助手”等为小组合作研讨课题、相互查看研究成果等提供了平台。复课之后,“智慧校园”的希沃白板中同屏互动、在线点评等多媒体平台,丰富了学生的展示方式,拓宽了学生的展示空间。还有很多已经成熟的APP,比如喜马拉雅、美篇、抖音等,也可以成为成果展示和推广的渠道。
教育信息化,让混合式学习模式更好地衔接了课堂内外,提高了学生研究的兴趣,降低了研究的难度,加深了研究的深度,拓宽了展示的广度,让综合实践活动变得更加灵动、更加多元。
(一)第一阶段:线上微课教学
根据活动目标和内容,教师凝练活动时需要的知识结构,制作微课开展线上教学,便于学生在线学习,掌握研究的基本方法。微课内容分别从读懂活动建议、制定研究计划、开展简单活动、撰写研究报告、制作展示材料、介绍搜集资料的方法、字谜谐音的秘密、形声字的演变过程等方面进行设计。笔者是先制作PPT,再用手机录下讲稿内容,然后利用录屏软件进行后期的加工整理,最后形成微课。
微课录好之后,分时段分批次通过QQ直接上传班级群,同时上传给学生的还有自主学习单、研究计划电子表格、研究报告样稿等文件。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完成学习单上相关的知识内容,并结合学习单的要求完成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为下一步的分组和深入研究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
(二)第二阶段:QQ在线讨论
第一阶段学习任务完成,学生就可以分小组制定研究计划,搜集资料、开展调查研究了。学生利用班级QQ群自动形成小组,然后组建群聊小组,采用线上视频、语音讨论开展活动。随时有问题随时线上留言,约定时间讨论解决。
以“汉字真有趣”板块的制定研究活动计划为例,同学们在读懂了活动任务、学习了如何搜集资料之后,将《第 组“汉字真有趣”研究活动计划》电子表发在QQ“老师助手”并设置需要上传作品。学生自动分组之后,在线交流确定活动内容、商讨活动过程和完成时间、明确各自的任务,最终完成表格上传。最终的研究报告、视频讲解、课件呈现等以同样的方式上传,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在线查看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三)第三阶段:线上评价成果
线上研讨后,学生将研究成果以文稿、课件、视频的形式上传班级群进行初次交流汇报,为线下展示汇报奠定基础。
还以“汉字真有趣”活动板块为例。学生完成了《活动计划》后,就是收集相关研究资料,在筛选整理的基础上完成趣味汉字交流会的展示资料。有的小组以短视频的形式罗列了身边的错别字,有的小组用PPT课件揭示了字谜的奥秘等。学生们将他们的研究成果上传班级群,邀请其他小组成员参与评价,给出修改意见,便于后期的作品修改和提升。
笔者也在QQ上对学生上传的作品给予了反馈,这样做的目的既是对学生努力的肯定,也让学生习得评价的方式,尽量做到全面、客观,为线下的最终展示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一)第四阶段:线下成果展示
展示前,笔者首先带领学生对之前的教学和活动开展做了简要的回顾和总结,唤醒研究时的体会和感悟,促进学生在展示的自评与互赏中推动自己成长,实现素养再提升。
以“我爱你,汉字”这个活动板块为例,有以《关于“街头汉字使用不规范”的研究报告》做口头汇报的,有用希沃5制作课件汇报关于歇后语由来和特点的,有用知识问答形式检查研究效果的……毋庸置疑的是,通过线上的研究、展示和评价,线下的展示更能反映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和探索研究能力的提升。
(二)第五阶段:实施成果推广
成果推广的渠道更是多元化。线下,可以采用手抄报、展牌、现场演示等形式开展;线上,将使用 KeyNote、imovie制作的课件、视频,通过QQ、微信等平台圈内推广,也可以通过美篇、抖音等平台进行网络推广。
混合式学习模式为师生组建了网络平台,弥补了传统学习的局限,有助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标达成,使活动过程更加多元化。
(一)协调两种教学模式,提升实践活动效率
在“互联网+”教育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单一的信息化技术已经不足以支撑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混合式学习模式为教学延展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线上进行基础学习,初步了解活动的内容,就可以增加线下课堂交流和难题研讨的时间;学生在线上的检索信息和初步研讨,就可以拓宽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只有协调好两种教学模式,教师才能通过多彩的课堂,将更好的资源呈现给学生,切实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效率。
(二)提高师生信息素养,创新师生学习方式
混合式学习模式对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的要求是明显的。这次疫情,表现出教师在线教学能力与信息化发展不匹配的问题,活动中也暴露出部分学生信息化能力偏弱的情况。
信息素养提升的关键在于提高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能力,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是通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切实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化水平。而学生的信息素养,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指导。
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应用是必然。以线上教学代替传统教学是短暂的,线上线下教学方式的融合是长远。混合式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落地是典型、单一的,在所有学科中的应用必然是广泛、普适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在未来的教学中,必定行将致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2/content_61386.htm.
[2]胡欽太,刘丽清等.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路径[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9,(11).
[3]戚桢.混合式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0.
[4]叶婷.高中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及思考——以语文“见字如面 +”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20,(8):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