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育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
2021-09-13侯红卫裴向东
侯红卫 裴向东
守望新教育日前刊登中国教育报刊社基础教育中心(《人民教育》杂志)《2020中国基础教育年度报告——2020中国基础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在开篇“全面发展全面培养的理论认识进一步深入”中谈到,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五育”并举、全面育人关乎国家的教育战略,也关乎人的生命与灵魂[1]。德育教人为善,智育教人求真,体育教人健体,美育教人臻美,劳动教育教人在劳力上劳心[2]。“五育”各有其独特的任务和价值,共同完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3]。但在教育实践中,没有单独的德育,没有单独的智育,教育本身是整体发生的,人也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所以在理解“五育”并举的时候,需要将“五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3]。具体来说,德育贯穿于各育之中,是其他各育的灵魂;智育为实施其他各育进行知识和智力的储备;体育为其他各育提供体质的准备和生理的基础;美育以精神的力量助推其他各育的发展;劳动教育是对其他各育的综合实践运用与成果的检验[2]。
体美教育是提高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4],最终指向人格的塑造。而美育不仅仅是教学生学会唱歌,学会画画,欣赏音乐,欣赏美术,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心灵美”,使青少年具有一颗美好的、善良的、感恩的、爱的心灵,懂得珍惜生命,懂得爱父母,爱他人,爱祖国山河,爱天地万物[5]。在美育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充分考虑美育的跨学科性质和实践性特点,要赋予学生认识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全面能力素养[6]。初中历史课程有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这些都是非常好的美育教育内容,利用好这些资源,可以在教学中很好地对学生进行“心灵美”的教育,润物无声中塑造学生美的灵魂,将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在扎扎实实的课堂教学中。
一、析历史人物风骨,塑造学生“心灵之美”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英才辈出。他们或凭超凡谋略治理政务,创下一番伟业,如杰出君主,中国大一统国家形成乃至开启两千多年封建王朝的秦始皇。杰出政治家、战略家,开创“贞观之治”盛世气象的唐太宗李世民。用毕生精力缔造和巩固空前统一多民族国家、开创了“康乾盛世”繁荣时代的康熙帝等;或凭爱国之心英勇奋战,努力救国安民如西汉名将,大将军卫青是汉族将领中在沙漠草原地带成功指挥漠北战役并且获得完胜战绩的第一人。精于韬略、运筹帷幄,团结民众,严于治军,坚守崇高民族气节,践行了自己“精忠报国”人生誓言的南宋爱国将领岳飞。抗击倭寇、保家卫国,为中华民族做出伟大贡献的明代将领戚继光等;或凭个人胆识匡正天下,勇于革除积弊,如力行变法,促成秦国国力强盛,为一统天下奠定基础的商鞅变法;或凭自身学识著作文章,还历史以真实,如秉笔直书、坚守职责,见证我国史学家风骨的汉代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及其内容以“关国家兴衰,系民生休戚”的北宋司马光所著大型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等等[7]。这些伟大人物用自己的名字照亮了中華民族发展的历程,在华夏儿女的血脉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他们热爱祖国,坚忍、刚健、顽强、忠诚的基因必将传承,成为塑造学生心灵的最好素材。
二、品历史艺术之韵,赋予学生鉴美素养
在我国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一些杰出人物对社会的文明进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有的在文学上独树一帜,为我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有的在书法领域彰显才华,用生花妙笔谱写了书法史的激昂乐章。通过认识、欣赏、阅读,感悟我国古代文人运用文学作品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通过解读、鉴赏乃至临摹书法作品,提升学生感悟美的能力素养[7]。
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也被称为“中华文明史上最灿烂的一场文学盛宴”。从质朴简约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到含蓄蕴藉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唐诗以自己独有的魅力影响着中华民族千余年来的审美情趣和精神生活。
词作为宋代文学的代表符号,上从诗歌中汲取精华,下为戏剧小说输送养分。时至今日,宋词依然以它千姿百态的神韵陶冶着世人的情操,带给人们美的享受。“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情无计可消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继唐诗、宋词之后,元曲以其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成就在元代文学中独领风骚,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园林增添了绚丽的花朵,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主要代表作家有元好问、马致远、王实甫、关汉卿等。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明清两代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繁荣时期。以《三国演义》为例,这部小说是在一些历史典籍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美学理想所创作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要通过阅读里面的一些章节感受文学表达和表现之美。
在初中历史教学课程资源中还有很多像王羲之、顾恺之等书法家、画家等等。他们的无私奉献和创造精神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进而
带给人们无限的美的享受,充实着人们美的心灵。
三、赏数学历史成就,激发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古代科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进步不断推动着华夏文明的发展进程。科技是人类文明的助推器,为文明的发展增添了盎然活力。无论是圆周率的得出、地动仪的发明,还是古代历法的编订、水利工程的建设、精益求精的印刷,无不彰显出我国古代科技的博大精深、辉煌灿烂,通过教学中图文并茂地讲述引导学生领略古人的创造之美,感受“第一生产力”给人们生活带来的重大变革,进一步激发学生创新创造意识,增强文化自信[7]。
我国古代的数学研究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成就,明代中叶以前,在数学的许多分支领域里,我国一直处于遥遥遥领先的地位,是名副其实的数学强国。如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祖冲之,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个方面贡献突出,而最引人瞩目的是他在数学领域求得了较为精确的圆周率数值。祖冲之率先将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也就是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在当时领先世界近千年。祖冲之利用前人发明的“割圆术”计算圆周率。采用这种方法,祖冲之要从圆的内接正六边形的面积算起,然后不断增加圆内接图形的边数,以使其与圆形更为接近,最终算到圆内接正24576边形的面积,再用之求取圆周率的近似值。每增加一次边数,祖冲之都要进行130次以上的复杂运算,这其中甚至还有开方,其难度可以想见。
孙中山先生曾说:“据近世文明言,生活之物质原件共有五种,即衣、食、住、行及印刷也。”(《实业计划》)由此可见,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由于活字印刷术所刻单字是活动的,可以反复使用,因此只要刻出一套单字就可以用来重复印刷多种图书。毕昇的发明,大大提高了图书印刷的效率。印刷术的问世,是文化传播领域的一场革命。它不仅改变了人类文化传播的方式,还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自豪。
农业的发展与科技进步息息相关,我国古代农业科技不断进步,最主要来看看农业工具的创制、水利工程的兴修两方面。可以引导同学们猜猜这些农具的功能及用途,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宝库里蕴藏着中华民族的记忆,而名胜古迹作为我国文化遗产的固化形态,像一部部活的史书,为人们展现了凝聚着世代智慧的诸多形象,例如,明清皇宫故宫的宏伟气魄、河南安阳殷墟的甲骨文字之美及青铜技艺之高、独具特色的石窟艺术、世界奇迹兵马俑及盘亘千年的巨龙——万里长城等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心灵世界、文化品格、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借助这些历史教材中的精神和物质的遗产,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也能体现美育教学中的跨学科性和实践性特点,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认为,教育的功能,在于使人“養成健全的人格”。只有当莘莘学子具有了饱满充实的精神和灵魂、美善仁爱的道德和良知,才能拥有信心和力量,成为具有民族情怀和时代精神,并可以担负中华文化传承使命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邵志豪.新时代高中全面育人的思考、行动与创新[J].人民教育,2020,(18).
[2]冯建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理据与策略[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5-14.
[3]代蕊华.“五育”并举与学校管理变革[N].中国教师报,2020-11-11.
[4]王成.“体美”价值的“再认识”[J].北京教育(高教),2020 (11).
[5]叶朗.美育是心灵的教育[N].光明日报,2020-11-24.
[6]范迪安.引领学校美育做出气势做出成效[N].中国教育报,2020-11-30.
[7]叶朗. 全国中小学生教育读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七、八、九年级 [M].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00.
【本文系侯红卫老师主持的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和特级教师专项课题《中学生跨学科思维培养的实践(STEAM课堂)研究》(课题编号:TJZX-19011)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侯红卫,山西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历史教学;裴向东,中小学高级教师,太原市高水平骨干教师,研究方向:高中数学教学。
(作者单位:1.山西太原第十二中学校;2.太原市综合高级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