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路桥专业校企合作机制研究
2021-09-13赵海霞解雅军
赵海霞 解雅军
摘 要:文章研究了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路桥专业校企合作的机制,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校企合作的意义和尝试建立校企合作機制的若干事项,例如统筹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多部门联合制定校企合作方案等,希望能在路桥专业校企合作研究上贡献一些思路,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路桥专业校企合作。
关键词:路桥专业;校企合作;机制研究;应用型本科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1],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随着国家近年来对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重视和推动,关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研究也在教育界掀起了大潮。在新工科背景下,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路桥专业的校企合作机制开展研究,将促进校企合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路桥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技术人才。
1 校企合作机制研究述评
1.1 国外关于校企合作机制的研究
目前校企合作在国外的发展已经相对比较成熟。国外的校企合作开始于19世纪的德国,采用的是“双元制”模式,可以有效节省企业的培训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美国的“合作式教育”通过加强理论和实践学习的互相渗透,提高学习效果。英国是“工学交替模式”,采用的是理论和实践交替的学习方式,理论和实践相互渗透,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很好的提升。澳大利亚采用的是“TAFE”模式,主要是以政府主导的方式进行,联合学校和企业对学生进行职业培训,培训后通过严格评估,合格的学生将发放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1.2 国内关于校企合作机制的研究
近年来,国内采用的校企合作模式也有很多,其中订单式培养模式主要应用于职业院校。我国还借鉴了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建立了“校中厂”,方便了学生理论和实践知识的结合。类似的还有“2+1”模式、“厂中校”模式、“卫星式”校企合作。
虽然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但对高等教育的校企合作研究与实践还相对落后。在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实践领域,国内众多高校联合行业企业探索出多种不同的合作模式,依据校企合作中学校与企业的参与方式以及参与程度等因素,比较典型的有江西理工大学与广州致远电子有限公司建立“3+1”创新教育高校联盟,探索出了能够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专门人才的教学模式;皖西学院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在学生的实训实习就业方面与企业实现了深度合作;重庆电子工程学院与中兴通讯NC教育管理中心合作成立了“重电-中兴通讯NC学院”,注重引入企业培训课程,及时更新专业教学内容,旨在解决当前教学知识体系与最新行业知识存在滞后的问题,提升学习效果的实用性。
高等教育的竞争日益激烈,应用型本科院校如果与老牌研究型高校进行同质化竞争,定然不具优势[2]。应用型本科院校如果想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必然要在新工科背景下,国家再次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机制改革创新大潮下,开辟适合自己的新型战略决策。
2 应用型本科院校路桥专业校企合作现状调研
2.1 校企合作有待深入
目前的校企合作多停留在表面,校企合作形式单一,未形成产学研融合的体系化模式。所谓的校企合作仅表现为企业家到学校做讲座,举办以招聘为主的座谈会,其主要目的是进行企业宣传。企业人员并没有深入参与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培训大多是进入企业后的岗前培训;教师没有深入企业学习,特别是在新工科背景下,大数据、互联网和新科技在企业的应用飞速发展,学校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教师的专业水平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在科研层面的合作更是少之又少。
2.2 校企合作受到多因素制约
高校职能性质直接决定校企合作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则和教育活动规律,同时会受到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制度、法律法规等多方面的影响[3]。高等应用型本科院校配置的专业和人才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本身的招聘难度不大,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和学校开展合作,缺乏吸引力和动力。同时我国教育主体的高等院校办学本身存在制度的制约,自主性和灵活度较低,主要表现在办学导向以专业和学科为单位,用以增强高校组织架构的稳定性。
2.3 校企合作机制有待完善
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人才流动、学生安全等风险,为校企合作带来负面影响,校企合作缺乏保障机制。虽然我国现在对校企合作有了一定的政策支持,但是缺乏完善的导入、激励机制,没有形成国家法律、省级法规、行业标准自上而下的完整政策制度体系[5],对校企合作过程中双方的权利、义务还没有形成政策法规性的权威界定。校企合作缺乏完善的运行机制,校企合作涉及的人、财、物以及收益分成等还没有具体可操作性的明确规定,校企合作的高成本也是阻碍校企合作深入的主要因素之一。综上所述,应用型本科院校路桥专业的校企合作势在必行,而多因素的制约需要相关部门参与,完善的机制是校企合作建立和深入的保障[4]。
3 建立应用型本科院校路桥专业校企合作的机制
3.1 成立专门的校企合作管理平台
针对目前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形成长效的运行机制,建立起专门的管理部门,促进教育、经济、财政等多部门联合搭建平台,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科学的组织架构,明确赋予管理各项职权及岗位责任。同时,加强国家相关部门的宏观调控,促进多部门资源要素的有效融合,消除多因素制约,实现路桥专业校企合作的深入和落实。由搭建的校企合作平台相关负责人作为校企合作的总指挥、总协调,负责校企合作的方针、方案的审批以及相关政策的落实,深化校企合作,有效促进产教融合。
3.2 建立路桥专业校企合作办公室
建立由国内所有路桥企业和设置路桥专业的高校人员共同组成的校企合作办公室,根据路桥专业的特点从多方面出发制定可实施的校企合作方案,包括开启校企合作的激励机制、校企合作模式、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的选择、资源共享机制、合作育人机制及配套实施细则、绩效考核办法等,有效合理地制定校企在产学研多层次合作的方案和措施。校企合作办公室可以让学校和企业及时有效地沟通交流,通过建立信息化平台,真正落实校企合作,以培养路桥专业应用型高水平技术人才,形成校企资源融合、产教相长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从而达到多方共赢的成效。
3.3 建立校企合作监督评价机制
首先,由于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涉及产学研多个层次,涉及办学、就业、教学管理、资源共享、科学研究等方方面面,整个过程比较复杂。其次,校企合作的整个过程不仅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还将建立起一些保障校企合作长期有效运行的机制,校企合作的前进步伐可能会涉及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就业机制、动力机制、运行机制、保障机制、经费投入等。最后,及时对校企合作进程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价是促进校企合作不断完善改进的必要手段,以评促改,校企合作也要不断地在计划、执行、检查、反馈机制中稳步前进。
3.4 完善绩效机制,以促进校企合作消除物质障碍
校企合作管理体系和平台的建立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路桥专业校企合作的前提和基础,建立合作办公室促进校企合作方案有计划地实施属于事前控制,监督评价机制是在实施过程中的有效控制手段属于事中控制,而完善的绩效机制可以是有效的收口即事后控制。完善的绩效机制可以促进校企合作的有效落实,而绩效机制以资金作为物质保障,加强资金的大力投入配合有效的监督机制,切实促进校企合作,取得校企合作的切实成效,消除校企合作双方的物质障碍。
4 路桥专业校企合作机制研究的意义
4.1 校企合作有利于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路桥专业高水平优质技术人才
目前,我国路桥建设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名,保持和创新路桥建设的优势,培养更高更多的应用型高水平路桥专业创新人才成为必然。校企合作不仅解决了企业需求与学校教学存在脱节的问题,对学校在办学条件、办学特色、师资水平以及办学经费等方面具有现实的指导与实践意义,对培养和输送高质量路桥专业技术人才具有实际意义。
4.2 校企合作有利于教学改革
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对接专业建设,进行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平台,打造应用型本科院校路桥一流专业,提高学校和路桥专业影响力。企业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获得符合本企业的优质人才,提升人力资源的管理效率,可以利用高校师资平台,通过科学研究开发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提高生产率从而提升企业利润,也可以获得由机制产生的一些利益,促进企业的稳步发展。
4.3 校企合作是实现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
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基础设施的建设离不开优质企业和创新人才,高质量人才离不开好的教育资源。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路桥专业的校企合作是实现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是有效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张鹏妮.“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逻辑、机制及路径[J].江苏高教,2016(4):92-94,104.
[2]王贞惠,王树生.产教融合視域下企业学院的历史溯源、时代特征及现实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9(24):94-99.
[3]付路,卢一,蒋依玲.高校校企合作现状分析研究—以四川旅游学院就业实习教学为例[J].中国民商,2019(3):34-36.
[4]禚越.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4.
[5]薛玉成.新时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现状及政策建议[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6):11-16.
(编辑 王雪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