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下功夫谈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政教育
2021-09-13江丽丽
【摘要】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兼有民族教育与高等教育于一体,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更为特殊,也尤为重要。辅导员通过在自身学习上下功夫、关爱学生上下功夫、培养教育上下功夫,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以期达到更好教育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目的。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三个下功夫;“一对一”帮扶;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4-104-03
【本文著录格式】江丽丽.从三个下功夫谈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政教育[J].中国民族博览,2021,07(14):104-106.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兼有民族教育与高等教育于一体,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也呈现出多元化的个性特点。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1]如何把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做到走进少数民族学生心坎里,让少数民族大学生认同认可,把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成爱党爱国的优秀毕业生,是辅导员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的重中之重。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维护校园民族团结。本文将结合案例,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政教育进行分析。
一、案例概述
(一)学会感恩的小丽
小丽(化名),女,维吾尔族,上大学前在南昌读过一年预科。新生报到当天,小丽的宿舍墙角有点脱落,再加上新生宿舍中只有她这一间在三楼,她对这些非常不满意,认为自己受到不公平待遇。起初小丽只是用方言低声和父亲交谈,后来她的声音越来越大,情绪也愈发激动。得知情况后,辅导员立马到小丽宿舍,小丽先是抱怨这间宿舍的种种不好,之后又提到以前她在预科班念书就遭到各种不公待遇,为什么到了大学还这样。整个叙述中,小丽情绪越来越激动,气势咄咄逼人。辅导员观察到在小麗的叙述中她父亲没有说一句话,于是等小丽说完,辅导员打算先和小丽父亲沟通。辅导员让在场的学生干部把小丽带出宿舍,单独和小丽父亲谈。小丽父亲表示对学校宿舍环境还是比较满意的,也答应会做女儿的安抚工作。随后辅导员和小丽单独交谈,先向小丽表示对她非常理解,并向她解释宿舍是按照学号顺序安排的,宿舍中需要维修的项目也已经向后勤报修过,之后再开导她作为最早住进该宿舍的同学,让她期待舍友的到来,期待即将在学校开启的大学生活。此时,小丽的情绪已经稳定,她提出要出门买些床上用品。辅导员安排高年级同学带小丽去买用品,并帮小丽父亲找好当晚休息的地方。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辅导员特别关注小丽,也让高年级助导、班级班委和舍友们多关心小丽。大一学年下来,小丽成长不错,还拿到学校的少数民族学业奖学金。整个大学期间,小丽充分发挥艺术特长,积极参加文艺活动,学业上也从来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非常自律学习英语和专业课,利用寒暑假积极回家参加“亮剑发声”社会实践,用行动表示对学校和国家的感恩,毕业时小丽也顺利找到了工作。
(二)走出困境的巴某伊
哈萨克族学生巴某伊是名准大四学生,因学习成绩差留级,重新读大三。巴某伊父母已离异,父亲再婚,后妈带了两个孩子一起来生活,父亲重心在新成立的家庭中,只给巴某伊微薄生活费。巴某伊的母亲离异后,再未出现过,并患有精神疾病。其妹妹在读大学,也患有抑郁症,目前正在休学。巴某伊留级前,是个阳光大男孩,爱运动,人际关系也很好。留级后巴某伊情绪上有些失落,到了大四上学期,巴某伊由于补考科目多达六科,学习压力大,再加上家里近期发生的事情,他患有严重抑郁症。学校心理健康中心老师建议巴某伊休学回家休息。巴某伊自己不愿意,但是当时巴某伊睡眠饮食情况都很不好。辅导员汇报给学院副书记,学校决定尊重学生的意愿,巴某伊能和这届学生一起毕业。为了帮助巴某伊走出困境,学院领导、党员老师、辅导员、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对巴某伊开展“一对一”帮扶:党员科任老师在学业上进行指导;学院领导帮忙替巴某伊向学校争取临时困难补助,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辅导员每天谈心谈话,学生干部在学习生活上关心关爱。通过五位一体的帮扶,巴某伊最终补考都通过,并逐渐开朗乐观,恢复到之前阳光开朗的样子,毕业时也顺利找到工作。
二、从“三个下功夫”进行案例分析
(一)自身学习上下功夫
1. 尊重差异,因势利导
辅导员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大学校园中,每位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成长环境不同,性格特点不同,所面临的问题也不一样。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而言,他们的生活习惯、民族习俗、语言表达等方面与汉族大学生存在差异,这使得他们在步入大学后面临着更多不适应,更容易引发问题。对他们的教育和管理显得更为特殊和尤为重要。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针对不同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尊重差异,对症下药,科学研究,才能真正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案例中小丽、巴某伊来自不同民族,有着不一样的家庭,也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进入大学后面临的问题不一样,小丽是大一进校对宿舍不满意害怕受到不公平待遇,巴某伊是学业问题造成的困境,两者情况不同,需要对症下药,针对不同问题采取不同解决办法和帮扶。
2.了解特性,增强学习
作为辅导员,在工作中除了要眼疾手快,更需要在自身学习上下功夫。自己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学习储备,关心走进少数民族大学生,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生活特性,主动和少数民族大学生做朋友,才能让少数民族大学生亲近你,并告诉你真实信息,及时发现问题。新形势下,学生多种渠道获取知识,思想复杂性更加明显。作为辅导员应该有一种“本领恐慌”,自己主动加强学习,比如认真研读中央、省里、学校关于少数民族学生的文件,努力去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比如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报名参加心理专题培训班、生涯网络课程;比如利用古尔邦节等少数民族节假日契机,和少数民族大学生一起吃饭过节,增进彼此间信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活到老学到老是必不可少的,注重学习与育人教育相关的文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基础知识。
(二)关爱学生上下功夫
1.仁爱之心,见微知著
习近平总书记说:“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有爱才有责任”。作为辅导员,要要像爱自己的孩子那样爱我们的学生,爱与责任在从事辅导员工作中非常重要,有爱与责任才有可能赢得学生信任。选择当辅导员就选择了责任,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要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日常工作中。在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中,要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查找学业困难原因,指导制定适合的学习计划,针对学习特别困难科目,进行辅导等工作,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建立学生家校联系制度,定期和家长进行电话沟通,向家长通报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的情况。通过定期举行座谈会,与少数民族大学生谈话,与同学、舍友等了解情况等方式,跟踪了解少数民族同学的思想动态,做到反应迅速、服务到位。
小丽最初到宿舍中的突发情绪就是因为独生一人从新疆来内地求学,之前在预科班时对老师不信任,害怕受到不公待遇,而建立起学生和辅导员之间的信任,需要辅导员多和学生沟通,真正走近学生内心。因此,辅导员定期找小丽谈心,用“拉家常”的方式了解她的学习、生活状况。[2]而且与小丽的谈心方式并不局限于办公室、宿舍,有时候会和小丽一起到操场边散步边聊天,增进了相互间的信任。巴某伊是学业压力造成的困境,辅导员需要通力合作,和学院领导、科任老师、班干部一起合作,帮助学生走出困境。
2.扶贫扶智,关爱成长
很多少数民族大学生生活在祖国边远地区,家里经济情况参差不齐。在平日工作中,辅导员应主动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情况,开展扶贫扶智,关爱学生健康成长。及时了解他们的需要和困难,依据学校的相关规定,开展奖、助、贷、减免、勤工助学和临时困难补助等工作,保障他们的基本学习和生活。
案例中的小丽家境比较困难,家中还有一个生病在床的弟弟,家庭的整个经济压力都落在父亲一人身上。小丽初来大学,就给自己穿上了“盔甲”,害怕自己受到不公待遇。在和家长保持联系中,辅导员也对小丽的性格特点有了初步了解。平日勤工俭学、学杂费减免等补助开始申报时,辅导员也会第一时间通知小丽。逐渐地,她和辅导员交流得越来越多,辅导员能做到第一时间掌握了小丽的情况,了解她的想法,在平时聊天的过程中,辅导员发现小丽很有想法,对自己的大学生活也有比较清晰的规划,会有意识地鼓励她,坚持好的习惯,关爱学生健康成长。巴某伊生活在离异家庭,父亲给他的生活费很少,巴某伊在经济上有压力 ,近期妹妹又患上抑郁症,辅导员汇报领导,争取给巴某伊一笔临时困难补助,帮组巴某伊解决生活上的顾虑,助力巴某伊顺利通过补考。
(三)培养教育上下功夫
1.同力帮扶,一起进步
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在大学期间健康成长成才,不能只依靠辅导员的力量,宿舍同学、班级学生干部、任课老师、家长等都可以形成关爱少数民族学生的立体维度系统。大家各司其职,达成通力合作,建立学院领导、党员老师、辅导员、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五位一体的帮扶,建立少数民族大学生“一对一”管理帮扶工作登记表,定期和帮扶对象谈心谈话,及时掌握帮扶对象情况,建立帮扶台账。
为了消除小丽的不安全感,辅导员动员周边同学常和小丽聊天,多鼓励小丽参加各种活动,小丽还在迎新晚会上表演了自己编曲的舞蹈,在参加活动中小丽增强了自信,也增进了与他人之间的信任感;安排学生干部和小丽交流经验,帮忙在学业上进行引导;提醒科任老师上课多关注小丽,并及时给小丽鼓励和肯定,形成同力帮扶。案例中的巴某伊,也是同学、黨员科任老师在学业上进行指导,学院领导帮忙替巴某伊向学校争取临时困难补助,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辅导员每天谈心谈话,学生干部在学习生活上关心关爱,最终补考都通过,并逐渐开朗乐观,恢复到之前阳光开朗的样子。
2.感恩教育,引航成长
高校辅导员应该成为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在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中,每周坚持在晚点上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理想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文明教育、反对宗教极端主义教育等教育活动,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
案例中的小丽,在开学当天有这么大的意见,究其根源,是以自我为中心,缺少感恩之心。辅导员利用每周晚点,在学生中开展感恩主题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多为他人考虑。在和小丽的交流中,会有意识地对她进行感恩教育,感恩学校和周边同学,在引导小丽获得学校奖、助、贷、勤、免、补等多种补助的情况下,学会感恩,懂得感恩,能将心比心,多为他人着想。案例中的巴某伊,对父亲给他不多的生活费以及父亲对他的关心不够有怨言,辅导员通过和巴某伊以及巴某伊父亲交流,了解了实际情况,引导巴某伊换位思考,多体谅父亲的不易,学会感恩身边人。
三、案例的思考
(一)抓好入学教育
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生活习惯、民族习俗、语言表达上的特殊性,进入大学后更存在适应性问题,新生入学教育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案例中的小丽和巴某伊都是医学院校的学生,辅导员应该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入学教育,扣好新生“第一粒扣子”。从坚持立德树人,牢抓理想信念教育;夯实基础,强化学生专业教育;统筹资源 ,抓好行为规范教育三个方面着手,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大会、医学生誓词宣誓、校领导给新生讲开学第一课、专业介绍会、开展防艾、宿舍管理、资助育人等系列讲座,并以一封《写给未来的自己》,作为对入学系列教育的总结和思考,进而达到教育、管理、服务的有机统一。让少数民族大学生一进入大学,就能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并逐渐找到自己在大学的奋斗目标。
(二)三个下功夫的侧重点
三个下功夫指的是辅导员通过在自身学习上下功夫、关爱学生上下功夫、培养教育上下功夫,以期达到更好教育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目的。三个下功夫都是思政教育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但是,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教育管理中,尤其要在培养教育上下功夫,侧重做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随着网络和新媒体带来的多元化影响,给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提出更高要求。所以,在培养教育上下功夫成了第一要义。
(三)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习近平总书记说:“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身为辅导员,更加明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问题。如何把处在人生“拔节孕穗期”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为具有爱国情的奋斗者是辅导员努力的方向。首先,要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民族一家亲、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思想;其次,在关爱学生上下功夫,把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培养教育落实到平日的每次谈心谈话、节假日的每次问候、定期的走访宿舍、取得成绩后的及时鼓励等细节关爱上。最后,辅导员自身要在学习上下功夫,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上的表率,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大学学习上不断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EB/OL]http://www. moe.gov.cn/jyb_xxgk/gk_gbgg/moe_0/moe_1443/moe_1463/ tnull_21506.html.
[2]林泽锋.浅谈医学生感恩教育[J].科教文汇,2020(7):106-107.
作者简介:江丽丽(1989-),女,福建龙岩,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