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想国》中的国家观

2021-09-13宋雅洁

文教资料 2021年17期
关键词:政制理想国国家

宋雅洁

摘   要: 《理想国》是柏拉图在文学巅峰期创作的哲学对话体著作,叙述苏格拉底和友人对理想政体的探讨。在这篇著述里,柏拉图借助老师苏格拉底之口阐述自己的政治立场和主张,设计了一个完美的政体,希图实现公平正义的理想国。《理想国》作为柏拉图的经典代表作,蕴含着丰富的哲学观点、国家理念、政治制度、教育方法等,反映了奴隶主阶级的哲学、政治、艺术和教育思想。具有认识价值和启迪意义,也是后世不断探讨《理想国》的原因所在。本文探讨《理想国》中的国家观念,从国家的起源、结构、性质、意义等方面,对《理想国》进行剖析。

关键词: 《理想国》   国家   政制

国家观念是《理想国》中最基本的内容。《理想国》中认为国家是城邦成长的必然需要,是社会分工的调节方式。从国家的结构来看,阶级社会时期的国家必定是由不同的阶级组成的,《理想国》主要是由统治者、武士和生产者三种人员构成的。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分工,国家各社会阶层的关系体现在分工中。每个阶级各司其职,国家才有一个合理稳定的结构状态。从国体来看,国家的国体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在三个阶级中,国家的统治者应该由哲学王担任。在政体方面,认为王者制度是最好的政體。此外,《理想国》实行的是公有制度,体现在经济和家庭生活方面的共产主义。

一、《理想国》中国家的起源

国家的历史源远流长,关于国家的起源有很多理论,如国家神权说、社会契约说、国家统治说等。当分析《理想国》的国家起源时,要立足现实,从国家出现的时间和原因两个角度出发。

(一)国家是城邦成长的必然需要

一般认为,国家是不同民族和阶级组成的一个空间,是通过某种方式聚集起来的集合体①(73-74)。古希腊时代,柏拉图并没有严格区分社会和国家的概念,其认为社会即国家,城邦即国家,当人们之间集聚在一个地方形成集合体的时候,这个集合体共同生活的地方就叫做国家。国家起源有着一定的逻辑根据,在考察《理想国》的国家起源时,我们要从城邦发展的需要出发。伴随着城邦的发展,建立一个国家逐渐成为必要,这时国家的起源才有了现实的、可靠的依据。另一方面,随着城邦的演化,不平等诞生了。一个城邦最初诞生的目的是通过合作创造最大利益。在健康的城邦中,人民满足于简单的房屋、食物、衣服,过着朴素安宁的生活。但是人民之间存在天然的生产力不平等,假如生产力过剩的人愿意把劳动成果分给生产力匮乏的人,那么等级就不会产生。然而利己欲望让人只愿自己享受,不愿让别人幸福。健康的城邦变成病态的城邦,出现奢侈品生产,奴隶与奴隶主互相奴役,掠夺土地财产的战争和人与人之间相互仇恨、斗争、陷害、报复的痛苦。由此可见,国家是城邦发展的必然需要,体现出国家是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的产物。与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起源的观点有着一定程度的契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详细地考察过国家的起源,指出国家是私有制出现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二)国家是社会分工的调节方式

互助的需要和社会的分工被柏拉图认为是城邦起源的缘由。柏拉图相信,国家起源于配合工作,亦即社会分工。由于存在时代的限制,柏拉图的劳动分工原则只是一种实现城邦的正义和幸福的措施,这一原则尚未应用到生产领域。但它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启发马克思把劳动分工原则与经济领域联系起来,有利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研究②(41-43)。

一个城邦之所以能够构建,一个国家之所以可以诞生,社会分工的产生是非常大的促进因素。一个城邦最初诞生的目的,是通过合作创造的最大利益。详细来说,每个不同的人都有着不同的天赋秉性和需求,只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生产出生活所需的部分产品,仅仅一个人完全做到自给自足是很困难的,因此,如果一个人为了得到需要的东西,就必须将自己的东西和他人的东西进行交换。一开始这种交换比较简单,主要是食物、衣服交换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交换的扩大,需求逐渐扩大,渐渐出现了各种各样、各行各业的职业者。在这个国家中,当每个人都能够按本性做自己的工作,而不从事其他职业时,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产生最大的价值,国家开始发展和壮大。

二、《理想国》中国家的结构

任何国家或者城邦必定会出现不同的社会结构。要考察理想的国家是由哪些人哪些组织构成的,各自又分别承担着怎样的角色和任务,就必须考察阶级和分工。阶级和分工在《理想国》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二者是彼此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

(一)国家由三种人员构成

阶级划分是《理想国》构建的一个最重要的基础,考察国家结构首要的是考察阶级。毋庸置疑,国家作为一个最大的集合体,它的构成必然包含不同的部分。通读《理想国》,我们可以得出,正义是《理想国》的核心,想要实现正义,首要的是划分阶级。柏拉图将国家中的公民分为三个阶级,分别为:统治者、护卫者和生产者。“他们虽然一土所生,彼此都是兄弟,但是老天铸造他们的时候,在有些人身上加入了黄金,这些人因而是最可贵的,是统治者。在辅助者身上加入了白银。在农民及其他技工身上加入了铁和铜。但是又由于同属一类,虽父子天赋相承,有时不免金父生银子,银父生金子。错综复杂,不一而足。所以上天给统治者的命令,最重要的就是要他们做好后代的好护卫者,要他们极端注意在后代灵魂深处所混合的究竟是哪一种金属。如果他们的孩子的心灵里混入了一些废铜烂铁,决不能稍存姑息,应该把他们放到恰如其分的位置上,安置于农民工人之间。如果农民、工人的后辈中间发现天赋有金有银者,就要重视他,把他提升到护卫者或辅助者中间。须知,神谕曾经说过‘铜铁当道,国破家亡”③(58,131,146,219,316)。可以看出,这种阶级划分非常明确,但是柏拉图并未对这种阶级划分做到严谨无缺,还存在不同阶级的后代等级问题。《理想国》中提到了孩子们与他们的父母有时并不属于同一等级,会出现不同的情况。因此,对于不同的孩子们,我们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区别对待,给予他们正确的级位和职业。

对于这三个阶级,有着相应的不同的要求。因为统治者的灵魂被认为是由黄金组成的,所以统治者阶层被柏拉图视为城邦的第一等级,他们承担着治理国家的重责,对统治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柏拉图将护卫者阶层列为城邦的第二等级,他们担任统治者的助手,认为银构成了这些人的灵魂,他们扮演保护城邦的角色。生产者阶层被列为城邦最低的级别,认为上天在他们的灵魂中加入的是铁和铜,他们的作用是生产物质生活资料。这里需要提到的一点是,除了统治者、武士和生产者三个等级之外,城邦中还存有大量的奴隶,但柏拉图并不认为这些奴隶是普通公民,他认为奴隶并不是国家的构成部分。从阶级划分中可以看出,柏拉图对国家的看法有局限性,如果国家不能平等看待所有人,那么社会从根源上就会存在不公正④(986-1001)。但瑕不掩瑜,对于《理想国》的阶级理念还是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理想国》认为,三个不同等级和类型的人都履行相应的职责,各自遵循秩序,分工和合作,便能够维护城邦的基本制度和社会秩序⑤(16-23),实现社会的“和谐”和“正义”。

(二)国家各社会阶层的相互关系

分工,在柏拉图的国家学说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一个城邦中,由于每个人先天禀赋不同,因此适合从事不同的职业,最好的措施是让每个人做最适合自己做的工作,也就是分工。在《理想国》中,三类人员的构成对应不同的工作内容。马克思曾说:“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分工被说成是国家的构成原则。”⑥(99-105)合理稳定的分工是《理想国》得以存在和实现的一个重要基础。只有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天赋特性做适合自己的事情,从事相应的工作,整个国家才能正常地运行,从而有一个合理稳定的结构状态。

在这个理想的国度里还存有四种美德: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这个国家一定是智慧的、勇敢的、有节制的和正义的”。在讨论这四种美德存在的过程中,还体现了如何实现“合理的”稳定的分工。这三个阶级分别对应智慧、勇敢和节制三种美德,正义是三者的统一。在柏拉图看来,智慧是哲学家的专属美德,哲学家是社会中最具有智慧的人,他们理应成为国家中的统治阶级。护卫者的美德是勇敢,他们需要对国家的仇敌凶狠,对国家的公民和善。生产者处于国家的最低阶层,即被统治阶层,节制是其应具有的美德。

三、《理想国》中国家的性质

关于国家的性质,包括国体和政体两个方面。国家的国体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在《理想国》中,哲学王担任统治者治理国家;政体方面,《理想国》中强调对王者制度的追求。

(一)国家应由哲学王统治

国体是指在国家中各社会阶层的地位。《理想国》的国家观正是围绕国体问题展开的。因为国家是一个有机体,必然由各种有差别的不同部分构成。要实现城邦的幸福和正义,首先我们就要对复杂的人员进行分类。在《理想国》里,柏拉图将公民分成三个不同的等级,即统治者、护卫者和生产者。柏拉图认为这个阶级是由天意决定的,这个说法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并没有现实确切的依据。但是就某种意义来说,这种划分是相对合理的,有利于促使人们各司其职,维护社会稳定。

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性质。在柏拉图看来,哲学家是最具有智慧的人。之所以持此观点,还要探讨表象与本质的哲学关系。柏拉图认为,认识真理要依据事物的本质,而不是被表象迷惑。混淆表象和本质是哲学的说法,在实际生活里表现为愚昧和盲从,在许多具体的判断面前无能为力。只有哲学家才能透过表象看清本质,哲学家是真正具有智慧的人,第一阶级的统治者应由哲学家担任。哲学家与政治家是联系紧密的,哲学家是政治家的基础,政治家是哲学家的体现。实现哲学与政治的结合是柏拉图的最高理想⑦(55-60)。《理想国》的统治者,要么是愿意进行政治实践的哲学家,要么是愿意追求哲学智慧的政治家。他们兼备了理论和实践的精神,这样一个热爱哲学的统治者,将会创造柏拉图心中最理想的政治制度,那就是王者政制。因此,理想的国家应当就是由哲学王统治的国家。柏拉图认为治理国家是一门复杂的艺术,需要具有知识的哲学家来掌握,换句话说,只有哲学家才能资格执掌政权,只有哲学家才有能力组织和管理好一个国家。这表明哲学家身上具有管理国家的良好素质和优点,最适合做国家的统治者。同时,为了保证统治者始终把公益放在私利前面,柏拉图提出限制统治者的私人财产。作为国家权力的最高持有者,统治者只能从人民中获得基本的生存需要,保障衣食住行却不保有任何私有财产。

(二)王者制度是最好的政体

政体是一个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涉及国家政治权力的构成,具体而言,指的是一定的社会阶级组织自己的政治权力的形式。《理想国》中提到了四种政治制度,第一种被称为斯巴达和克里特政制,也称荣誉政制,这是受到广泛赞扬的⑧(43-46);第二个被称为寡头政制,这是少数人的统治,有很多危害;第三种是民主政制,与寡头政制相反;第四种是僭主政制,弊端最大。应该注意的是,这里的民主政治制度不同于我们今天倡导的民主制度。当时的民主选举行政官的方式是抽签,法庭成员也是抽签选出的公民,公民大会高于法律,因此公民很容易被误导做出错误决定。在古希腊的政制中并不被看好。这四种政治制度之间具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首先,荣誉政制产生在生产力落后时期,力量衰弱的人民联合起来抵御自然,创造了崇尚武力的荣誉政制,这种政制以原始氏族和城邦为代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私有财产的富余,人们从爱荣誉走向爱财富,政权开始掌握在富人的手里,寡头政制诞生了。寡头政制的统治者是那些获得权力之后最喜欢财富的人,他们进一步压榨平民,创造更多的奴隶和更大的贫富差距,导致平民的革命。在革命中出现了一位强大的领袖带领革命胜利,在短暫的财富重新分配之后,开始了集权,因此走向了僭主政制。僭主私欲极度膨胀,肆意搜刮贫民的财富,侵占别国的领域。不久,平民又掀起了一场革命。这次他们吸取了教训,创造了民主政制,认为每一个公民都有一样的发言权,然而庸人永远在提意见,让智者无力说服,青年夸夸其谈,长者也不敢驳斥。这种绝对的民主呈现无政府的状态,破坏了民主的本来意图,从而走向口头的自由。这几种制度都有固有的弊端,都无法治理好一个城邦。为了防止极端的自由变成极端的奴役,王者政治终于诞生。能够创造《理想国》的统治者,要么是愿意进行政治实践的哲学家,要么是愿意追求哲学智慧的政治家,这种最理想的政治体系就是王者政制。这也是“如何实现政治制度”这个问题的答案,哲学王的问题在这里首次出现。苏格拉底认为只要哲学家成为国王,就能够实现理想的政治制度。《理想国》要想实现哲学家领导,有两种方法:要么是把领导者培养成哲学家,要么是让哲学家当国王。

苏格拉底的目的是实现和谐,构建一個大的城邦,形成一个没有私有、万众协调的理想国家。有些人可能会认为《理想国》类似于中国古代提出的大同社会,即天下为公。其实,二者存在本质上的差异。《理想国》中的妇女儿童公有社会是为了建立一个《理想国》,中国古代大同社会仍是在家庭的基础上建立国家,一个不考虑血缘关系,一个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柏拉图提倡这些做法是为了冲淡私情,在精神上消灭私有,彻底贯彻共产主义精神。私有会激发内部的不和谐,如此才能实现家国合一,建立起《理想国》。我们始终要明白,最终的目的是要建立起一个庞大的《理想国》,而非单个的小家。真正理想的国家是每个人按自己的自然禀赋生活,根据自己的自然本能自由发展。当一个国家的大多数公民都能用同样的方式说“我的”和“非我的”,这个国家就是管理得最好的国家。苏格拉底把管理良好的国家比作个人的身体,苦乐同感,上下协调一致,万众一心,团结一致。

四、结语

在《理想国》设想的国度里,拥有最高的善、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一切为着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理想国》存在一定的时代局限性,它所带有浪漫主义理想色彩,是近代乌托邦的幻想源头。其部分举措,并没有体现出光明正大的自由、平等、民主。我们不能仅仅认为《理想国》是一个虚幻或者不合理的设想,还应当看到,《理想国》对现实国家制度,包括国家治理和教育,都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借鉴意义。我们要在古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提出与时代相符的国家管理理念。这样,我们的研究才能获得切实的成果。

注释:

①韩丽丽.浅析柏拉图《理想国》之“国家论”[J].学理论,2015(10).

②朱雪微.论《理想国》的国家观[J].鸡西大学学报,2014(6).

③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④邹丹丹.马克思与柏拉图国家观的比较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6.

⑤刘丹枕.论柏拉图《理想国》的蓝图[J].贵州大学学报,2006(6).

⑥孙建磊.柏拉图《国家篇》教育思想体系探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08.

⑦陈伟.理念世界中哲学与政治的结合——柏拉图哲学王思想初探[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0(12).

⑧马莉雅.浅析《理想国》中城邦正义中人与城邦的关系[J].才智,2012(03).

猜你喜欢

政制理想国国家
直销理想国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走出帝制”:历史先声与在场记录——《民国政制史》导读
道德理想国的构建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议会在香港政制架构中的地位作用
政制创新:功能、价值与理论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