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舟山核雕手工艺人的生存现状及发展趋势
2021-09-13汤玮琪唐丽珍
汤玮琪 唐丽珍
摘 要: 笔得实地调研苏州舟山核雕村、走访核雕手工艺人,了解舟山核雕的渊源和核雕村的规模。在考察核雕市场现状和核雕手工艺人的生存状况的基础上,对核雕行业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核雕 舟山 传统手工艺 发展趋势
苏州人杰地灵,汇聚了大量优秀的传统手工艺人。苏州的传统手工艺有着辉煌的历史,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手工艺正面临一定的困境,许多手工艺人的技艺都无人继承。老手工艺人大多年迈,年轻人很少愿意潜心研究,传承出现断层。近年来,由于政府和文化管理部门对传统手工艺人的重视及引导,某些手工艺的发展前景出现了转机。为了更好地了解傳统手工艺人的生存现状和未来发展,我们以核雕艺人为重点调查对象,实地走访了舟山核雕村。
一、舟山核雕
核雕是一种以果核为原材料进行雕刻的艺术创作,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果核有橄榄核、杏核、桃核等。核雕的图案大多数是带有中国元素的传统图案,具有吉祥寓意。核雕可以做成佩饰、扇坠、珠串等随身携带的小物件,为文人把玩,民间百姓常常用来辟邪祈福。
橄榄核雕从制作地域来划分,可分为“南工”和“北工”。南方主要用橄榄核雕刻,北方是桃核雕刻,因此可以以选用的材料划分。“南工”主要包括江浙沪、福建、广东等地的核雕艺术,由于广东核雕工艺的衰落,现在所谓的“南工”专指苏州舟山核雕,因此,“南工”也称“苏工”。苏派核雕又分为“殷派”和“须派”两大派别,殷派核雕的代表为殷根福,特点是刻画较细腻,属于“横平竖直”类型,作品工整,专雕罗汉头像;须派核雕代表为须吟笙,特点是以写实为主,脸部肌肉感很强,还原人脸真实特征丰富,代表作品有橄榄核雕《十八罗汉》和《牙雕天女散花》。
核雕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宋代中期,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舟山橄榄核雕最早起源于清朝晚期,当时大多是舟山的村民从事核雕行业。根据《中国工艺美术》一书的记载,我们将新中国成立之前看成舟山雕刻的萌芽时期,在此期间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舟山橄榄核雕陷入了低潮期,直接导致核雕艺匠急剧减少。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舟山核雕才迎来了新的发展机会,改变了原先小作坊式的雕刻模式,在后来不断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集体企业生产模式。近年,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引导下,将文化与核雕结合,核雕作品成为文创产品,为舟山橄榄核雕在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改革开放,核雕艺人开始尝试将核雕作品推向南北方的文玩市场,开拓出“走出去”的推销之路,各地市场反应良好,雕刻艺人收益逐渐增加。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喜爱核雕的民众与日俱增,特别是《核舟记》这篇文章广为流传,毫不夸张地讲,大家对于核雕的最初印象都来源于此。《核舟记》中描绘的核雕就来源于苏州,舟山核雕村随之进入大家眼帘,舟山核雕的发展迎来了壮大时期,核雕工艺品往往供不应求。目前,很多舟山核雕城、核雕老厂区集聚在舟山村,大大小小有上百间作坊,成为制作和销售核雕的主要场所。舟山村从事核雕相关产业的村民有近200家,500多个工作室,由老、中、青三代核雕艺人共同支撑起舟山核雕产业。舟山村核雕产业人口总人数已超5000人,其中外来从业者约3500人,大多数外来从业者已经在舟山村定居。现在舟山村拥有较大规模的核雕队伍,拥有一批核雕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和大师,形成了一条比较成熟的核雕产业链。
二、舟山核雕手工艺人的生存现状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舟山村成立舟山雕刻厂,影响开始辐射,越来越多的舟山人从木雕、竹雕、砖雕、石雕转向持刀雕核。主要原因是砖雕、石雕这类雕刻需要花费巨大的时间精力,并且长时间摄入粉尘容易影响身体健康。核雕讲究的是精巧细致,相比较其他雕刻,虽然更小众,但因极富观赏把玩的意义而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加之几者同属雕刻这一门类,极易上手,有更多的人决定转行从事核雕。
随着舟山核雕从业队伍的逐步壮大,舟山核雕声名远播,让从业者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核雕的销售告别了艺人出门推销的模式,进入规模化的生产销售模式。舟山核雕成为传统手工艺集中的龙头,舟山村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核雕之乡”。
但是,其中的问题也不可小觑。我们调查了多位核雕大师,将其收入分为三个等级,最高一等的可达到年收入数百万,甚至一件作品就价值数万元,当然中低等级收入的核雕手工艺人完全不必为生活担忧,他们衣食富足,收入可以和城市白领相当。正是由于核雕手工艺人收入十分可观,因此不少年轻人表示愿意学习这一手艺。而且对于年轻人来说,更具吸引力的一点是,核雕艺人的工作时间具有弹性,可以自己安排,比较自由。核雕大师们也表示,当下核雕市场大热,大部分核雕从业者更看重核雕市场带来的经济效益而选择学习或从事核雕工艺制作,缺少对核雕这门艺术真正的喜爱,缺乏创新和传承意识。若作为核雕工业,则其发展自然能保持一定的上升趋势,但是,快节奏发展的当下,人们早已习惯了科技带来的便捷,从业者会利用各类新兴科技手段创新核雕的表现形式以满足市场需求,机械手代替人工手,专注核雕的精美程度,忽略作品的内涵。如此快餐式的发展极有可能使核雕艺术失去灵魂而沦为冰冷的架上商品。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将核雕艺术推向“绝迹”,是发展的停滞,取而代之的是对经典作品与形式的机械复制。
更重要的是,舟山村缺乏科学的核雕人才培养机制。在走访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舟山村核雕产业的从业者中,外来务工人员较多。本地村民从事核雕产业的人员中,年龄层次不合理,很多老艺人表示,大部分本地年轻人缺少匠人精神,难以沉下心来做作品,他们对核雕产业的后续发展表示担忧。同时,当我们询问到部分已通过核雕商业实现温饱的中年从业者是否愿意收徒传教时,他们表示没有这样的想法,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好。
核雕市场的红火现状,成就了核雕艺人的名利需求,也使核雕艺人的创作心理发生了变化。许多人往往忽略作品质量,不再注重手艺本身,不再努力追求技艺水平的提升,只是为了获得名利。急于求成、浮躁肤浅、偏安一隅的心态,是众多从业者的现状,显然不利于优秀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同时,订单式培养方式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现如今流行“开班、放视频”的速成传授方式,徒弟们凭着粗糙的感官印象就开始自己“创业”,核雕讲求的是“精、巧”,显然不能创作出优秀的核雕作品。
另外,制作核雕的材料是来自广东一带的乌橄榄。原材料的严重紧缺和人为炒作,大大影响核雕行业的健康发展。舟山核雕作品几乎全部采用乌橄榄核,主要产于广东、广西一带,一旦哪里有核,手工艺人就需要不远万里赶赴现场查看。近年,由于商家、玩家、收藏者对最大的和最小的橄榄核的需求极大,追求两个极端,使得特殊形制橄榄核的价格从原来的几元钱一颗炒到现在的上千元一颗。核雕原料的无序采购和无序竞价都会影响核雕产业的健康发展,核雕手工艺人在原材料上花费大量金钱,核雕的成本提高了,售价自然会上升。目前,核雕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人们有更多的机会选择价格既便宜又精巧的核雕,这樣,价格昂贵的成品很有可能就砸在手工艺人手里。
总之,现在核雕产业已经非常成熟,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想要进入这一行业,但大多数人并不是真心热爱核雕。舟山村需要尽快建立起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对行业内急于求成、浮躁肤浅的现象要严格把控。同时,针对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这一问题,需要尽快寻求解决之道。
三、核雕手工艺人发展的可能性
在了解了核雕手工艺人的生存现状后,我们更关注他们未来的发展。
首先,当务之急是优化人才结构。人才结构的优化可以为核雕内容的创新带来更多活力。前些年,核雕人才主要来源于家族传承学艺者、为了养家糊口的转行雕刻从业者和文化水平程度不高的学艺人。近年来,随着更多的艺术学院高材生和专业手艺人转行的加入,核雕产业涌入了大量高素质人才,新鲜血液的注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促使核雕产业进行行业内部自我竞争和质量提升。有竞争才有发展,正是由于这一现象的出现,使得行业内部催生出一批手艺精湛、创意新颖、市场接受度高的核雕手艺人。这群手艺人的出现是行业内部竞争的产物,在推动促进行业整体提升工艺水平的同时,优化了行业内从业人员结构,高学历的年轻手工艺人的加入更有利于核雕的内容创新和技术创新。就技艺本身来说,各家都有所长,现在能取得突破的主要在题材创意方面。新鲜血液的涌入有效改善了这一现状,他们紧跟时代潮流,取材于生活,将现代文化与传统核雕题材结合,丰富了产业文化内涵,提升了核雕行业未来发展的竞争力,有利于核雕产业未来的长久发展。除了这一批高素质人才,为了激发一般性的年轻从业者能够长期从事核雕行业的工作,需要对他们加强培训学习,改变他们的从业态度,由谋生转变为热爱这个行业,才能长久坚持这份工作。
其次,创新核雕题材。网络时代,信息交流技术的发展,让核雕题材有了更多创新的可能。由于信息的传播愈发迅速快捷,核雕的主题受市场导向的趋势愈发明显,大量信息涌入意味着机遇和可能性,核雕工艺品的内容可以更加紧密地贴合市场变化,通过转变自身,进一步迎合当前的艺术品收藏市场。把玩核雕并不仅仅是老一代人的爱好,新生代青年核雕购买者的出现,意味着新的审美观和市场需求出现,客观上推动了核雕行业产生新的行业审美和创作内容,题材的创新是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动力。让这门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艺术接轨,焕发出新的生机,是所有核雕手工艺人努力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
另外,进一步扩大核雕的销售市场。最近几年,电子商务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电商作为最新的销售渠道,快捷便利的非实体接触为核雕的推广和带货提供了平台。对于核雕艺术工作者而言,在原先稳定的产业链基础上,电商平台既能够拓宽销售渠道,又能够宣传核雕文化,输出自己的雕刻理念,可谓一举两得。对于购买者而言,足不出户可以进行核雕的筛选和购买,同时货比三家,选出自己最满意的商品,不仅省时省力,还丰富文化知识,何乐而不为呢?直播带货的营销模式在进行售卖的时候,不仅有利于扩大核雕工艺的知名度,还有利于扩大潜在的消费受众;既做到了文化传承,又做到了工艺品销售盈利,丰富了该类工艺品的销售模式,有利于优化当前的销售结构,促进产业发展各环节的集中化和升级。
最后,政府对核雕产业的重视及相关政策扶持,有利于核雕行业的有序发展。政府引导下的高校合作和相关手工艺技术的宣传培训,让核雕技艺的传承更加规范化。手工艺人们可以借助官方平台宣传的“东风”,扩大核雕艺术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正是由于这样的官方价值导向,让核雕作为一门传统的技术,没有像其他手工艺一样面临手艺失传的问题。同时,官方的大力宣传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文化手艺传承氛围,合理的产业聚集引导有利于产业的集中发展和进一步壮大。
核雕不仅是一门手艺,还是中华文化中一朵耀眼的奇葩,传承并发扬核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离不开一代代核雕艺人的潜心学习和创新,政府有关部门应给予这群人更多的关注。
参考文献:
[1]陆梦嘉.指尖上的艺术——浅谈苏式核雕[J].大众文艺,2015(14):118.
[2]廖明华.苏州舟山橄榄核雕及其艺术特色分析[J].艺术科技,2017(5):147.
[3]糜卉,王敏杰.苏州舟山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对策研究[J].管理观察,2019(15):77-78.
[4]汪佳文.浅析当代苏州核雕艺术现状与发展策略[J].大众文艺,2018(23):130.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苏州传统手工艺人的生存现状及发展趋势”(编号:2019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