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公共政策视角探索乡村振兴之路

2021-09-13彭杨刘鑫博

新农业 2021年17期
关键词:公共政策规制贫困地区

彭杨 刘鑫博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步走”的目标是:截至2020年,乡村振兴应取得重要进展,基本形成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截至2035年,乡村振兴应取得决定性进展,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进程;截至2050年,乡村实现全面振兴,迎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局面。可见,乡村振兴之路任重道远,公共政策作為实现脱贫攻坚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现7个“之路”的重要工具,其内容和实施效果直接关系到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制定完善乡村振兴相关的公共政策并合理化推进,能够提高乡村经济的发展质量,对提高农村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乡村振兴;公共政策;制度改革

1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1.1 乡村振兴战略

以农民为主体,对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提供优先权和相关保障,实现人与自然间的和谐发展,因地制宜地解决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要条件,具有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

1.2 公共政策

管理公共事务的相关公共部门为了解决某些社会公共难题,指导有关机构或个人的行动,在部门公职人员和公民的广泛参与下所制定的行为规范准则,是国家为了管控社会活动、维持社会秩序,实施的行为策略。

1.3 市场失灵理论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具有较强的作用,但市场存在失灵的情况,尽管具有基础性调节作用,但是无法最大化实现资源配置效率。而政府适时地参与市场运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市场失灵带来的问题。政府不仅要解决市场失灵中的资源配置问题,也要维护市场经济的稳定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1.4 政府规制理论

政府规制指的是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行为条例等,使用具有广泛约束性的公共权力对组织和个人等主体进行限制和调控。根据规制性质可以分为经济性规制和社会性规制。经济性规制主要是行业限制,社会性规制主要是通过设立社会生活相应标准、收取社会各行业各种费用等途径,制定针对经济活动的各项外部性政策。

2 乡村振兴方面公共政策存在的问题

2.1 土地政策

在乡村振兴策略的实施过程中,制定政策的相关部门在设计土地资源优化方案时,在实施方案细节上没有考虑到实施地农村具体的适用性,导致制定出来的部分土地资源优化方案缺乏匹配实用价值。另外,农村部分地区土地状况差异较大,个别地区土地质量较差,土地在使用前需要进行或多或少的整治,致使农民使用土地前需要投入一定的整治成本,而政府在这方面缺乏相应的土地成本补贴政策。

2.2 农村财政政策

部分农村地区财政补贴政策普惠力度不够。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的种类繁多,但农作物补贴多集中于少部分作物种类,且各农耕地区或多或少存在补贴实施覆盖面不全的情况,补贴所带来的种植激励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另外,由于各个地区的情况不同,有些地区没有考虑农村实际需要,缺乏有针对性的支农财政机构,因此农业的各个生产环节得不到高效有力的财政支持,阻碍了乡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2.3 产业政策

在贫困地区建立支柱产业能够拉动就业并带来长期收益,但产业鲜明的地区多数经济水平并不低,不在扶贫范围之内,而贫困县往往缺乏特色产业,当地相关政府部门缺乏落实针对贫困地区的产业帮扶政策的有效机制,致使贫困地区想脱贫却难以寻找经济增长点,部分地区的扶贫人员还在摸着石头过河。

3 完善乡村振兴方面公共政策的建议

3.1 完善土地政策

对各地区的农业资源进行合理的评估,对农村土地的使用进行合理化配置,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对各地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实现土地使用效率的最大化。以土地可持续发展利用为原则,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实现土地的合理化配置。加强农村地区的土地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质量改善。部分地区土地的类型混杂,参差不齐,利用土地的产出效率不高。对于这种情况,积极进行相关的设施建设和改造,对林地、乡间道路、农业水利进行改造改善,提高农业生产条件,对于质量较差的土地以及整改后依然出产率不高的土地对使用人进行一定的补贴。

3.2 完善农村财政政策

在财政补贴方面,应当建立有侧重的财政补贴政策。评估不同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和经济收益情况,明确未来的农业结构调整方向,对侧重的农业产业实施倾向性的财政补贴政策。分析不同地区的产业龙头状况,明确产业发展目标,对各地区进行实地分析,建立财政长效机制。依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方向,出台针对农村贫困地区小型农业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于需要资金支持的小农企业,资质符合标准并审核通过的进行一定的资金支持,对于农业高新技术研发的中小型企业进行相应的鼓励政策,鼓励相关金融机构实施宽松的贷款政策并对相关机构进行一定的补贴。在财政机构的配置方面,成立专门制定乡村产业财政政策的机构,对于性质相近、用途相仿的财政补贴资金进行统筹合并发放,避免出现交叉多次方法或者推诿发放的情况,最大化地实现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

3.3 产业政策

在产业政策方面,各地发展情况不同,应根据当地土壤情况、劳动力情况、技术水平、产业优势等因地制宜发展手工业、现代农业或者乡村旅游业等产业,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循序渐进地使各地的农业生产模式由分散性转变为集约型,形成规模化效益。另外,对于贫困地区的绿色无公害产品给予相关的补助,并根据情况鼓励贫困人员加强与本地农业企业和合作社的交流联系,可以是自身情况以资金、劳动力或者流转土地的形式入股,促使贫困地区人员成为赚薪金、得股金、收租金的“三金”人员。在产业政策配套方面,政府部门应当根据不同地区产业发展的侧重点,了解发展相关产业所紧缺的资源和基础设施缺陷,为当地的发展创造条件。例如发展贫困地区水电、交通、“厕所革命”、污水处理系统、住宿餐饮等公共服务设施。

4 结论与展望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计划一直持续至2050年,在未来30年,乡村振兴方面公共政策的有效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今后的政策实施中,要不断提升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地区适用性,提高各地乡村振兴相关政策的执行力度,并对乡村政策执行效果长期追踪和评估修正,在公共政策方面有力推进乡村振兴的早日实现。

作者简介:彭杨(1994-),女,硕士。研究方向:公共管理及会展经济。

猜你喜欢

公共政策规制贫困地区
主动退市规制的德国经验与启示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社会转型时期的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
保护与规制:关于文学的刑法
城市设计中的公共政策偏好理解行为选择
公共政策不能如此势利
论《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制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