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精属植物繁育技术研究进展
2021-09-13何庆宾
摘要:近几年,黄精的社会需求和产业规模逐年增加。为契合黄精产业发展的进程,本文从种子繁育、组织培养和根茎繁育三方面综述了黄精繁育技术研究进展,以期为该资源前期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黄精;繁育;组培;块茎
黄精属植物隶属天门冬科,具多年生根状茎草本。种子近球形,有8系38种。该属植物广泛分布于北温带,在我国境内自西南地区到东北地区都有自然分布,种类数量约占世界种类数量的70%,是我国重要的食疗补益中药。在大健康背景下,黄精的药效、食用和观赏等方面价值逐渐被挖掘出来,这也直接促进黄精这种中国古老药材的开发,黄精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通道。与此同时,传统的采挖野生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反而会破坏优质野生资源,这将对黄精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带来不可逆转的恶劣影响。因此,建立有效的繁育技术体系,并以此为基础优化人工规范栽培,将有效改善黄精市场供求矛盾情况。
1 种子繁育技术
种子繁殖属于有性繁殖,该技术具有无性繁殖不可替代的作用,即它对黄精品种复壮或杂交育种培育具有重要意义。黄精种子因为存在综合休眠现象导致其在自然条件下萌发率极低,具体原因有包括:其种胚为生理后熟、种皮透性差、胞质排列紧密并且其果实和种子内含有萌发抑制物。目前打破种子休眠主要采用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两种方法。赵致等人的研究发现,采用发酵漂洗和揉搓漂洗处理得到的种子可以克服这种休眠阻碍大大提高种子发芽率高和发芽效率。王东辉等人在研究发现,适宜的化学处理对种子萌发影响与其浓度有关,适量的赤霉素浸泡种子其萌发和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但浓度过高则会抑制其生长。
在生产上,选择2年生生长势好的植株进行选种,为使籽粒饱满,需在6~7月份增施磷肥和钾肥。不同种的黄精采集时间有所差异,一般选在10月份前后待浆果变黑成熟时收集种子,尽快进行湿沙层积处理,待次年4~5月进行播种,此时黄精出苗率较高。
2 组培繁育技术
组培繁育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优质苗木快速繁殖技术,目前已在药用植物繁育技术中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其优点是,一方面,该技术对生产者来说能摆脱对野生种质资源的过度依赖,利于大面积种植开发;另一个方面就组培苗经过脱毒处理后有利于控制病虫害发生。前人对黄精组培培养基的选用一般选择MS培养基,但在不同研究中采用的培养基的配方不尽相同。周新华等人及万学锋等人关于多花黄精诱导、生根及再生培养基做了研究,结果表明6-BA可以高效诱导黄精愈伤组织形成。牟小翎等人在筛选野生泰山黄精组织培养适宜培养基的研究中发现,诱导产生不定芽、增殖和生根的适宜培养基分别为MS+4.0毫克/升6-BA、MS+1.5毫克/升 TDZ+1.0毫克/升2,4-D、1 / 2 M S + 0 . 5毫克/升N A A +0.3~0.5克/升活性炭。尹宏等人以黄精的萌动芽为试材,筛选出生长点生长培养和定芽分化培养适宜培养基依次为 1/2MS +BA 0.1毫克/升+NAA 0.1毫克/升、MS+AgNO3 1.5毫克/升+ BA 0.6毫克/升+ IAA 0.1毫克/升+ NAA 0.1毫克/升,其移栽驯化的适宜基质为炉灰渣。徐红梅等人认为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TDZ1.5毫克/升+2,4-D1.0毫克/升有利于芽增殖,加入BA1.0~2.0毫克/升+NAA1.0~2.0毫克/升有利于叶片形成,0.5~1.0毫克/升 NAA、IAA、IBA或2,4-D有利于根的诱导,2.0毫克/升 BA +1.0~2.0毫克/升 2,4-D促进根茎形成。
3 根茎繁育技术
根茎繁育技术是黄精的传统繁殖方法。该方法优点是育苗周期短、成本低、技术含量不高,保证黄精的药用效果,生产中可广泛使用。田启建等人将无性繁殖1年生黄精种苗根据芽长、根数、根长等分为4个等级,规定1、2、3级可用于种苗进行繁育,4级则不能栽种,并建议1年生种苗在育苗第二年的12月进行移栽。目前生产上采用的根茎繁育方法如下:于春季3月前选取1~2年生健康根茎,取用先端幼嫩部分截成数段,间隔3~4厘米,覆5厘米左右透气性好的沙壤土或腐殖土,再盖一层松针,土壤保持湿润。
随着我国加大对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包括黄精在内的传统药食同源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青睐,市场的需求也随着消费方式的转变而持续增长。然而我國野生黄精资源有限,国内外从事这一方面的研究也很少,重视程度也远远不够。因此黄精在前期开发的过程中,亟需加强黄精的野生资源保护。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渗透应用到我国中药产业开发,作为产业发展的必要手段,黄精繁殖技术应作为优先发展方向得到进一步的重视。
作者简介:何庆宾(1965-),男,高级工程师,现从事森林经营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