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法典》实施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2021-09-13张雨晨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25期
关键词:个人信息保护人格权社会治理

张雨晨

摘 要:私法是我国法制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法律体系中具有基础地位,对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多种价值,在调整社会关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民法典》的出台完善了我国在私法方面的一些漏洞,体现了“以民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新时代新兴技术普遍用于社会方方面面,新的事物喷涌而现,法律迅速做出相应的反应。《民法典》就是最好的体现,如人格权单独成编,增加人权保障范围,加强对人格尊严的维护,都在推动社会治理和国家治理的发展。

关键词:《民法典》;社会治理;人格权;个人信息保护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5.056

0 引言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典。《民法典》法条所涉及的方面几乎囊括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对我们的生活具有深远的影响。《民法典》是一部理念先进、规定详细、有条理、成系统的基本民事法律,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体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民法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民生之问、中国之问”给予应时代之答案。

1 人格权独立成编——彰显《民法典》“以人为本”的理念

《民法典》是一部保障和尊重人权的法典。《民法典》最大的亮点是“立法为民”到“以为为本”。第一,《民法典》调整了人身权与财产权的顺位,改变调整对象的立法排序,将人身权置于财产权之前,将从前的”重物轻人“变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第二,《民法典》新增人格权编,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隐私权及个人信息保护等,规定详细,范围极广,方方面面保障人权,使人民的权益最大限度保护在法律的羽翼之下,人民权益的保护不再是空空其谈的一纸文书,而是全方位、立体化的保障,更具体地体现出国家对人权的尊重和保障。如强化对生命尊严的保护,强调从事与人体基因、人体胚胎等有关的医学和科研活动,应当在伦理道德层面和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下进行活动,不得损害公共利益,使这些科研活动在科学、伦理的引导下健康有序的继续发展。再如,个人信息保护。个人信息是指一个身份可被识别的信息或者身份可被识别的自然人相关的任何信息,包括个人姓名、医疗记录、住址、人事记录、成长记录等单独或与其他信息对照识别特定个人的信息。在微电子、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被史无前例的速度被开发和利用。个人信息作为个人行为和状态的一种数据化存在,代表个人在社会行为运动及自然生活的痕迹。对于自然人信息的处理应当确立明确的行为规范,不得滥用、过度处理自然人信息,要在确保信息安全,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前提下,正确收集和利用个人信息,必须符合目的性要求,不得在法律规定之外的目的处理个人信息。个人信息保护加入民法典是对人权保障的进一步提升。让个人信息保护切实有法可依,是法治的重要步骤之一。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兴科技时代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保护个人信息不被盗取、不被滥用是日后在司法实践中探寻的重中之重。《民法典》规定自然人享有基于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享有的其他人格权益。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除生理需要之外的四类皆与人格相关的自由、安宁等人格自由、人格尊严的需要。社会治理的最终目标不是单纯地要人按照规则做事做人,而是使人能够由心向外地感受到尊严感、幸福感、满足感,真正地得到他人尊重,活出自我的价值。《民法典》的出台给我们生产生活方面带来巨大转变,建立了人格权体系,人格权单独成编填补了我国多年来对人格权在某些方面的空白,非常强有力地保障和维护了人的尊严。

2 科技变革下的数据信息保护,体现《民法典》对社会现实问题治理的时代特色

强森说:“法律是人们为了共同利益,由人类智慧遵循人类经验所做出的最后成果”。时至今日每一次人类文明的成长过程中,每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都会将世界格局打破重整。今天,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演进,信息技术、新能源变革、材料发明、工业技术、生物技术等因新时代之风应运而生的技术正在广泛地运用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与我们的生产生活脉脉相通。新时代的我们正从工业文明跨向信息文明,我们正在走向一个全新的时代。法律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面对新兴事物的未知性,民法领先于其他法律迅速做出反应。《民法典》不再局限于有体形式保护,对于虚拟信息、数据及虚拟财产等无体物也在法律的保护之内,扩大了保护范围。数据、网络虚拟财产获得了民事权利客体的法律地位。如英雄联盟的玩家在游戏世界买卖的游戏装备,市场上流通的高等级游戏账户等无形财产皆为虚拟财产,受法律保护。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成千上万的代码承载着信息。数据是比工业时代煤炭,石油之上的存在,拥有大量的数据就可以利用云计算等现代技术计算出想要的结果。在风云诡辩的当代,谁掌握的数据越多谁制胜的把握就越大。上述在人格权保护方面提到了个人信息保护,那么在数据时代利用推荐算法等现代技术,究竟要怎么保护个人信息。推荐算法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处处可见,打开手机逛“淘宝”你会发现“淘宝”平台给自己推荐的都是在平台上搜索但还未购买的物品,类似此种“精准营销”在我们手里APP里屡见不鲜。美团外卖多次出现不同用户下单相同商家的餐食却出现不同价格的情况,这种“杀熟”状况当今比比皆是。这会出现一个问题,用户的个人喜好被平台收集并利用此信息向其推荐用户偏好产品,这一切都说明在没有加密过的或者未脱敏的用户个人信息存在相当严重的安全隐患。现实中,用户加入店家会员被要求填写姓名、身份证号、电话号码等,这些无一不在表达个人信息在种种渠道被收集。虽然我国相应的出台了网络安全法、电子商务法,但是此类事项并未被杜绝,相反商家不断升级收集客户信息的渠道,不易被发觉。例如,网页浏览痕迹等个人信息的收集能轻易不被人察觉。数据时代的个人信息保护,从根本上需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基于《民法典》相关规定企业针对涉及个人信息收集应取得本人的同意,要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民法典》规定了处理个人信息禁止性行为,包括不得非法买卖、提供他人的私密信息等,给因技术变革带来的生活上的改變设定合法合规的“边界线”。数据信息的开放可以最大限度整合资源,划分私人信息与公共信息的界限。数据权利着重体现在公共治理方面,治理制度的实施应当在数据的个人保护与民众共享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国家和政府利用信息资源可以更高效地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管理者的政府进入个人信息保护领域,政府既是社会福利的享有者还是社会的管理者。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等方面的推进离不开对居民信息的掌握。如新冠肺炎疫情,应运而生的“防疫码、通信行程卡”等小程序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所掌握的居民个人信息追踪疑似感染病例,基于小程序收集得到确诊病例的行动轨迹图,当地政府据此信息迅速做出应对反应。但同样,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的发展必然伴随着政府权力的限制,这是维护政府自身政权的合法性的必需。法律是数据自由、平等享有的催化剂,同时也是禁止数据滥用的守卫人。

猜你喜欢

个人信息保护人格权社会治理
用法律维护人格权
如何做好法律领域的个人信息保护
我国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研究综述
社会转型期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和经验研究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论被遗忘权的法律保护——兼谈被遗忘权在人格权谱系中的地位
新闻自由与人格权的冲突解读
政府主导型社会治理模式下社会组织发展理路
浅析未成年人的人格权保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