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晋陕蒙接壤区能源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研究

2021-09-13张倩

中国集体经济 2021年25期
关键词: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

张倩

摘要:晋陕蒙接壤区是我国能源战略安全和国土生态安全关键区。大规模高强度的资源开发和重化工产业发展加剧了区域的生态脆弱性。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视角,该区域能源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应在顶层设计上强化空间管控,在區域合作上破除行政藩篱,推进产业结构向深度复杂加工转化,技术创新以绿色低碳循环为导向,能源结构向平衡高效清洁发展调整。

关键词:晋陕蒙接壤区;能源产业;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

一、研究意义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就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随后,中央成立了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不仅是维系全国生态战略安全、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本保障,而且还直接关系到中国中长期生态环境格局的演变,在全国生态安全格局中占据着难以替代的突出地位。其中,位于黄河中上游的晋陕蒙接壤区,由于能矿资源富集、产业结构单一、生态本底脆弱,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集中表现在这一区域,使其对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诉求极为迫切,因此研究这一区域能源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寻求产业绿色发展意义重大。

晋陕蒙接壤区位于陕西北部、山西西北部和内蒙古南部接壤地带,涉及三省(自治区)、五市、十四县(旗、区、市),是关系我国能源战略安全的关键区域。这一区域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富含8类48种矿产资源,特别是煤炭、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分布有神府、东胜、准格尔及河东四大煤田,储煤面积3.3万平方公里,已探明储量近2800亿吨,是我国“北煤南运”的核心源地、“西电东送”的重要起点,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储备基地和输出基地。

同时,它又是关系我国国土生态安全的重要区域。区域西北部以风沙滩地为主,东南部以黄土丘陵沟壑为主,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干旱少雨多风,蒸发量大,植被稀疏,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本底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它位于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黄土高原核心区,是北方防沙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和黄河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区,是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这一区域的水土保持、水沙关系调控对于黄河流域整体生态质量提升、黄河中下游水安全保障意义重大。

二、晋陕蒙接壤区能源产业发展对生态保护的压力

(一)能源重化工产业发展加剧了生态脆弱性

晋陕蒙接壤区能源基础原材料部门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高达70%以上,且以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为主,处于能源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能矿资源的粗放开采和加工通过干扰和改变地质构造、破坏地表植被从而加重了地区生态脆弱性。点多面广的煤矿开发、化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对地表的破坏、煤矿开采导致地面沉陷等,加剧了地表侵蚀,使土地沙漠化和土壤侵蚀现象加剧。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西北部沙漠化有加剧趋势,山西西北部土壤侵蚀现象加剧。虽然三省在“十二五”、“十三五”时期都加大了对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的资金和政策投入,但长期开采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以及不断加大的煤炭开采力度,都使这一区域的生态功能面临来自自然和人为的全面胁迫。

(二)能源重化工产业发展对水资源的压力

资源开采造成生态损害的原因在于其影响了地下水位的深度,地下水位深度与生态环境关系密切。大量研究发现,采动隔水性变化是生态环境损害的根源。煤炭采掘过程形成地下空间,应力场变化产生的动力作用于煤层上下和周围的岩石中,岩石会产生形变、裂缝,进而破坏煤层和含水层之间岩石的隔水性,若维系生态系统的水渗漏到采空区间,地表生态系统就会出现问题。一是使一些地区地下水出现水量减少和污染现象,威胁当地群众饮用水安全;二是煤矿开采排水,打破了局部地区原有地表水和地下水平衡状态,两者间供补给关系发生改变,地下水位下降造成河道基流补给减少,进而造成部分支流径流量减少甚至断流。其次,能源化工业发展需要大量用水,不仅对居民饮水造成威胁,还进一步挤占生态用水引发次生生态问题。如北洛河、汾河、无定河等流域由于大量引水,河道内生态用水被挤占,部分河段非汛期出现断流现象,并引发湿地萎缩,造成局部生态环境退化。

(三)能源重化工产业发展对水环境的压力

规模巨大的能源重化工产业发展导致水污染问题在该区域格外突出,特别是部分支流成为黄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的重点区域。受水源、地形条件影响,该区域能源化工产业园区有沿黄分布的特点,尤其是无定河、窟野河、包头黄河干流、汾河等河流周边布局有较大规模的电石、焦化、化工等产业。这些地区以30%左右的重要水功能区接纳了近100%的废污水和污染物量,COD、氨氮和重金属严重超标。

(四)能源重化工产业发展对大气环境的压力

晋陕蒙接壤区以能源基础原材料为主的工业结构和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导致区域大气煤烟型污染严重。一方面,煤电、炼化、焦化、水泥等重化工产业大规模发展导致地区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激增。区域煤炭产量相当一部分被燃烧用于火力发电和炼焦,大规模的煤炭燃烧使汾河流域(包括运城、吕梁、忻州、临汾)成为典型的煤烟型污染区,此外区域内小型煤电、小冶金、传统煤化工企业数量多,技术水平不高,环保设施落后,造成SO2和PM2.5浓度超标。另一方面,焦炭行业除排放SO2外,还排放较大规模的苯并芘,加之炼化行业排放的VOC也加剧了地区大气环境质量恶化。另外,该地区多为大面积露天煤矿开采,地表剥离和弃土堆积伴之干旱、少雨、多风的气候,还易形成新的沙尘源;煤炭外送主要依赖公路运输,重型车排放监管薄弱,造成运输污染问题突出,加之施工、运输车辆在未铺装道路上行驶,又造成局地扬尘污染。

猜你喜欢

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提高森林文化生态保护意识 维护生态环境平衡
国内外生态补偿制度对比研究
贵阳生态保护法庭的成立与发展
沈阳卧龙湖区域生态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生态文明法制建设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