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21-09-13杨丽君
杨丽君
摘 要:幼儿教育是人生重要的启蒙阶段,幼儿园教学也是提高幼儿基础学习能力的阶段,对幼儿今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结合绘本生活化教学在幼儿教学环节的运用,可以拓展幼儿视野,提高幼儿思维能力。故就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绘本;生活化;教学模式;幼儿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7-017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7.088
《幼儿语言能力提升指导纲要》中明确规定,优秀的儿童阅读书籍,是幼儿学习语言知识的范例,在幼儿的每日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意为幼儿安排一定的阅读时间,而绘本内容具有较强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因此适合学前幼儿的阅读学习。同时,幼儿正处于对周围事物都存在强烈兴趣的阶段,而绘本丰富的内容、鲜明的色泽、大幅的图画都可以有效辅助幼儿对阅读知识进行学习。绘本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幼儿教学阶段的运用,可以从多元角度培养幼儿的分析思考能力,使幼儿的阅读能力以及综合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一、由浅入深,激发阅读兴趣
在教师对幼儿进行绘本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激发幼儿的绘本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才可以有效提高绘本教学的效果,使幼儿能够在绘本阅读中,体会到绘本的中心内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是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但却无法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所以,教师应注意找出绘本教学中的兴趣点,并将其进行放大,然后以夸张的动作和表情对幼儿进行讲解与呈现,以此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1]。同时,教师也应在这一基础上,由浅入深地引导幼儿对后续的绘本内容进行探索,以此达到连点成面的阅读教学效果。教师也应注意将绘本中的内容与生活中的内容进行有机融合,使幼儿可以更加有效地理解绘本内容,提高幼儿的绘本阅读能力[2]。同时对幼儿开展由浅入深的阅读引导,以此与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更为匹配,教师可以将绘本内容与生活情境进行融合,并以循序渐进的模式引导幼儿理解绘本内容,这会有效培养幼儿的阅读情感,使幼儿产生对绘本内容进行深度了解的兴趣。教师也可以在引导幼儿阅读绘本的过程中,鼓励幼儿自主说出生活中是否发生过这类场景,若是你遇到了这样的现象会作何处理。这种步步深入启发幼儿思考的现象,可以更好地将生活内容与绘本内容进行有机融合,从而提高幼儿的绘本阅读及思考的自主意识,也可以使幼儿在阅读过程中更深层次地对绘本阅读产生兴趣。
二、联系生活,进行德育教育
阅读是开展一切教学的灵魂基础,是终身学习的首要前提,更可以通过阅读培养幼儿的德育意识。在选择绘本方面,教师应注意选择一些与德育内容相关的绘本,这是对幼儿开展德育教育的基本依托。比如,教师可以为幼儿选择一些内容具有较强正能量,具有教育意义,主人公勇敢、诚实、善良的绘本,并将绘本主人公的精神对幼儿进行剖析,还可以启发幼儿联想现实中这类人的所作所为,或者让幼儿将生活中与绘本中个性相似的人物进行关联性理解,去寻找二者的共同点,以便于幼儿进行深度感悟。阅读这类内容,有助于幼儿可以通过绘本和现实生活两个渠道学习这些人物的高尚品德,这都会强化生活化绘本的阅读效果,使得绘本阅读效果更加生活意义。每个绘本故事都与实际生活有着较强的关联性,因此有助于在教育学生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可以深刻的理解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道理。有一部分绘本的内容表现了父母在孩子面前所做的一些事情,并对父亲和母亲进行了具体刻画。还有一些绘本描写了一些小朋友在家庭、社会等方面如何参与家庭劳动,以及在社会上坐公交车给老弱病残让座位,在超市购买物品让有急事的人先结账等内容,教师都可以结合这些贴近生活的绘本内容,培养幼儿是善恶是非观念,为幼儿树立正确三观做好铺垫。教师也应鼓励幼儿讲述几件在生活中遇到过的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事情,包括按住电梯开关等待追赶电梯的人,在餐厅点餐不与他人抢位置等看似毫不起眼的生活琐事,并告诉幼儿,这些所谓的“小事儿”恰好可以反映一個人的精神文明风貌,并鼓励学生向这部分人学习。然后将相关内容的绘本推荐给幼儿阅读,使幼儿在接受现实生活的感染后,再去理解绘本中的德育育人内容,可以产生出更深层次的灵感火花,也会使幼儿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绘本中的内容并非随意撰写,而是具有较强的生活基础,培养幼儿的绘本阅读情感,提高幼儿的德育素养。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观看一幅幅具有夸张意味的画面,使幼儿对人物的所作所为产生一定的感想。教师也可以借助绘本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包括孝顺父母、体谅父母等。
三、巧设问题,提升思维能力
幼儿阶段是语言发展的启蒙阶段,虽然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不会过多地涉及语言内容,但绘本一幅幅的画面就已经为幼儿的绘本阅读学习提供了载体,使幼儿的形象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并确保幼儿的思维意识逐步形成,为将来幼儿的语言知识学习奠定基础。教师也应对幼儿进行问题引导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对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不理解的现象进行提问,有一部分幼儿提出烧开水为什么会“冒气”,冬天外面为什么会结冰,为什么白雪会在春天融化等问题,这种幼儿自行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找出相关的绘本,在对幼儿进行绘本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幼儿自然就会理解所提出的问题。这种寓教于乐的绘本生活化教学模式,不仅激发了幼儿对绘本知识学习的主体意识,同时也提高了幼儿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使幼儿在绘本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下,真正理解绘本的含义。例如,教师可以为幼儿准备知识系列的绘本,这可以确保故事的完整性,同时也涵盖了很多生活常识问题,可以使幼儿通过阅读绘本,对相关的常识问题进行理解。由于绘本具有寓教于乐的性质,幼儿通过大幅图画,就会基本理解内容含义。这也有效解决了由于幼儿的生字储备量过少而造成的自我阅读障碍。同时,幼儿通过分析一幅幅画面,会使视觉受到刺激,以此提高思维敏感程度,使幼儿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得以有效提升。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运用肢体语言的表达形式,将绘本内容进行演绎,以此提高幼儿的表演能力,以及将形象化的知识转变为抽象化的知识理念,又将理念变为行动,以此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