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教育在散文教学中的运用

2021-09-13张向稳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1年30期
关键词:教科书中学语文散文

张向稳

情感是发自内心的。钟嵘在著名的《诗品序》中说道,“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这充分说明,任何作者的写作,都是因为他们内心有不能平之情才进行的。因此,在教学时,如不能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达到相对的吻合,就无法使教学达到目标,契可夫也曾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所以,在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源泉,利用课文情感创设情景,发挥以情感人的作用。從而激发学生潜在的情感,使之在大脑兴奋的状态下学习,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高尚情操的目的,正是现今教育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自八十年代开始,散文的创作呈现出兴盛热闹的局面,创作与批评异常活跃,文学界和批评界对“散文”概念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本文也拟从散文教学的角度谈情感教育,因为“散文是中学语文教科书特别是阅读课本的主体部分”、“‘散文在中学语文教科书被选录的比重相当大”, 更因为散文有其内在特质。

首先,对散文来一个二次审视。关于“散文”,长期存在于教科书中对散文范畴的解说是“形散神聚”,这种观念在许多教师、学生中的印记之深是让人难以想象的,甚至影响至现在的学生和老师。然而,“‘形散神聚说乃源自对散文的‘散字的误解。‘散并不是散漫、松散、凌乱、失序。‘散指的是句法,而且仅是指句法而已。”因此,用“形散神聚”作为一个定义来界定散文,并不能真正体现散文的范畴。这在文学界已达成了共识。

那么,散文到底是什么呢?根据顾黄初、顾振彪两位先生所著的《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一书中所认为,目前我们课本中的散文,从范畴论的角度来说,是属于狭义的散文。狭义的散文,也就是所谓的“小散文”,刘锡庆先生认为,最重要的就是“高悬‘文学性的大旗”,“所谓‘文学性,……即指:精神的独创性、情感的震撼性和表现的优美性。这‘三性,正是防止散文艺术滑波的坚固大堤!”韩小蕙认为,要有“真情实感”、“实在的内容”、“深的思想”、“华美的文采表达”。 通过观察上述批评家的文章,笔者认为,散文应当包括以下特质:①有别具吸引力的文采。②有耐人寻味的思想、内容。③有真情实感。这里强调是“作者”的情感,就是要强调散文的主体性。另外,惟有真情才能够动人。④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的感悟,没有感悟,所写的文章就流于虚构和空洞了。

从以上四个方面看,散文阅读追求应是:从文字符号中读懂耐人寻味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真切情感,以达到情感共鸣,从而得出感悟。

这与情感教育不谋而合。情感教育追求的是“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源泉,发挥以情感人的作用,激发学生内在感情”。这无疑就为散文阅读中“感悟”这一的终极追求提供了一种探求的资本。因为散文的创作者是“以情引人”的,而阅读者只能“以情悟情”了。所以笔者认为情感教育与散文教学相结合将会发挥最大作用。

猜你喜欢

教科书中学语文散文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打麦
我与风
藏起来的教科书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评论奖(10名)
藏起来的教科书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