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85异地办学踩刹车的背后

2021-09-13俞杨

文萃报·周二版 2021年33期
关键词:武汉大学异地校区

俞杨

江浙、广东等东南沿海省份,是985高校异地办学的热门目的地,不少异地办学机构而今已然落地生根。据统计,深圳、苏州、青岛是拥有最多高校异地机构的城市。不过,近日教育部印发重磅文件,多省份相继响应,明确“十四五”时期从严控制异地办学。未来5年,高校异地办学热或大幅降温。

收紧

对于高校异地办学的做法,教育部一直不支持,而且呈持续收紧的态势。

举办异地校区受阻,以至于武汉大学深圳校区项目于2020年终止。在此4年前,深圳市政府与武汉大学签署了备忘录,共同将武汉大学·深圳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校区。4年后,深圳市教育局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回复进展,声称按上级部门要求,洽谈引进武汉大学建设深圳校区项目不得不终止。

不过,这种态势并没有消减名校异地办学的热情。教育部不允许异地办分校、办本科,异地办研究院成为主流模式。

尤其是西部7所985高校,几乎全部开启在东南布点,且不止一个。2020年1月和7月,电子科技大学分别签署了共建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衢州)和(湖州)协议,其深圳高等研究院的首批研究生在9月开学。

异地办学潮是高校某种形式上的规模扩张,不加干预的扩张,则可能造成发展泡沫,稀释名校的招牌,浪费地方的资源。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再次对异地办学踩刹车。文件指出,不鼓励、不支持高校跨省开展异地办学,特别是严控部委所属高校、中西部高校在东部地区跨省开展异地办学。

驱动

985高校前往东南沿海省份异地办学,背后有一双无形之手,而且这股趋势势不可挡。

除了深圳、苏州、青岛,拥有异地机构数量排名前十的城市,也大多是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较快但高教资源又相对稀缺的城市,比如第4至7名的珠海、东莞、佛山和宁波。

名校异地办学,当然不只是找个“空地”这么简单,更多是要与区域经济相结合。高校扩展背后不是专业驱动,而是外延的经济发展驱动。

专家指出,异地办学之所以生生不息成燎原之势,核心还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版图发生重大变化后,原来的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已经无法满足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

此轮办分校,完全是以经济发达地区地方政府主导、驱动的,背后实际是强大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一方面是经济发展对人才与技术支撑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民生的需要,人口多了,生活水平高了,对教育的需求也就高了。

动摇

与此同时,名校异地办学的浪潮,反过来动摇了名校的江湖格局。

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布局,基本形成于上世纪50年代的院系调整。当时根据各大区建设做综合布局,比如东北、西北、西南等,在每個地区的中心城市搭建学科门类齐全的高等教育结构。

陕西是西北高教大省,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3所985坐落于此。西安又是西北地区的高教中心,截至2019年末全市共有高等教育学校75所。

如今,西安交通大学有青岛研究院,西北工业大学有宁波研究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有深圳研究院,几所西北985走出大西北。

当年首批“双一流”名单公布后,教育部公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学科评估均有下滑。为迎战下一轮“双一流”评选,闯东南颇为无奈之举。

反观广东,经济全国领先,却被笑称“沿海的高等教育荒漠”。位居四大一线城市,深圳连一所“双一流”都没有。

然而,伴随着广东深圳在高等教育上的持续投入,2020年高考录取分数公布,哈工大深圳校区在多地再次力压校本部,高校第一次出现校本部录取分数落后分校现象。

专家指出,这次以支撑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为驱动的异地办学,最后可能从根本性上完成中国高校布局的一次调整,只是这次的调整主角不再是中央政府,而是市场,是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支撑下的自我修正。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8.23)

猜你喜欢

武汉大学异地校区
校训展示墙
图解跨省异地就医
ComparingDifferentRhetoricStructurebetweenVariousLanguagesfromCulturalAspects
A Study on the Process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from Psycholinguistic Perspectives
An Analysis on a Piece of BBC News through the Reference of Cohesion
异地恋——闭上眼睛,你就在我身边
TheStudyofGenre
Quality Direction and Quality Performance
黑皮精灵异地
AnAnalysisofCohesiveDevicesinARoseforMissCaro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