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妈妈不要你了”的伤害有多大

2021-09-13伍里川

文萃报·周二版 2021年34期
关键词:话语爸爸妈妈心理

伍里川

“你妈妈生了弟弟就不要你了”“你爸爸妈妈离婚你跟谁呀”“爸爸好还是妈妈好呀”“把你送给我好不好”“你知不知道你是垃圾桶捡来的呀”,很多人的童年都遭遇过这样的问题。在当时的氛围里,这样开玩笑往往是表示亲昵的逗小孩行为,本质上并无恶意。然而,少不更事的孩子无法分辨哪些是玩笑,只要开口就会成为开玩笑者捉弄的对象。经历了几回被笑场之后,孩子们才会逐渐建立起警惕性,跳出此类问题的泥潭。

随着时代的进步,随着个体修养和学识的增加,此类不适玩笑受到了某种控制和约束。在关爱儿童心理健康且具有常识的人看来,不适的玩笑应该从话语层面“取缔”。因为这种话语体系里,绝大多数儿童都处于输面,成年人不过是拿孩子的痛苦、难堪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他们有意无意忽略了孩子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我就见过孩子当场被“你是父母捡来的”吓得哇哇大哭的场面。某些不适的玩笑变成捅向了孩子幼小心灵的刀子。

从人心深处消除这种“不適玩笑文化”存在的土壤,可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而,父母可以教会孩子不予理会,或者干脆反驳回去。和总是受“虐”于人相比,不如加强防御上的主动性——“如果我的爸爸妈妈问你的孩子同样的问题,你觉得行吗?”或者“叔叔阿姨,你们对我说这样的话是不对的。”

(摘自《南方周末》)

猜你喜欢

话语爸爸妈妈心理
画与理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雷人话语
我的爸爸妈妈
雷人话语
出海捕鱼啦
我眼中的爸爸妈妈
爸爸妈妈,我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