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院校美术鉴赏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策略探究

2021-09-13李莉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美术鉴赏课程教学高职院校

李莉

摘要:高职院校开展美术鉴赏课程的目的是站在美术的视角,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文化和不同时代的艺术精神,熟悉艺术作品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时代价值,提高跨文化的思维能力和评价艺术的洞察力。探讨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意义,在高职院校开展美术鉴赏课程的情况调研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展开了美术鉴赏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评价机制的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的探索,使该课程在高职院校中更好地发挥培养学生思辨、分析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美术鉴赏;课程教学

一、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意义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美术鉴赏课程存在的意义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熟知美术史的专业人才,而是通过该课程,使学生能够从美术的视角观察这个世界,在专业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通过美术作品了解不同文化和不同时代的艺术精神,熟悉艺术作品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时代价值,提高跨文化的思维能力和评价艺术的洞察力。

相关教育部门越来越强调要把美术鉴赏课程作为通识课程对待。比较著名的事件是清华大学为全体2017级新生发放首批录取通知书的同时寄送了贡布里希所著的《艺术的故事》。该事件导致众多院校进一步重视美术鉴赏课程,更加重视丰富学生的审美认知,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激发学生长期被忽视的艺术创作潜能,或者借由对美术作品的认知,使学生获得初高中时代不容易获得的对世界凝神观照的审美体验。

二、高职院校开展美术鉴赏课程的情况调研

经过调研大多数高职院校开展美术鉴赏课程的情况,发现一部分院校采用比较传统的授课方式进行美术鉴赏课程教学,有些院校自己定制校本教材,也有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美术鉴赏》《艺术鉴赏》等作为参考教材。一些院校展开了利用新媒体进行美术鉴赏的教学活动,比如河北工业学院利用慕课对全校学生进行美术鉴赏课程教学,教材锁定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美术鉴赏的课时量也有较大差异,常见的有16课时和32课时。授课对象是全体大一学生,课程安排在大一第一学期后。课程评价考核往往采用考查制,例如鉴赏一至两幅绘画作品,借助互联网,学生们可以比较轻松地获得两个学分。

同时,调研者发现学生对于美术鉴赏课程的反应差异较大。一项针对郑州工商学院500名学生的调研显示,该校非艺术专业的学生有31.7%的学生对美术鉴赏课程的开设持可有可无的态度,25.3%的学生认为美术鉴赏课程的开设有必要,15.6%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剩余的27.4%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通过进一步调研了解到,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开展美术鉴赏课程的原因是通过该课程感受到的乐趣不多,认为与自己的实际技能和将来就业的关联度不大,通过该课程的收益较少,因而削减了对该课程的热情。这种情况在同一级别的高职院校非常普遍。

三、高职院校美术鉴赏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一)授课内容的再选择

《艺术的故事》是有关艺术的书籍中最著名、最流行的作品之一,它概括地叙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以阐明艺术史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历史,每一件作品在历史中既回顾过去又导向未来。该书对于西方绘画史有着非常权威的论述,并且非常适合初学者阅读。但是将《艺术的故事》作为美术鉴赏课程的唯一教材,显然会使学生忽视对我国传统绘画作品的了解。

东西方审美存在差异性早已经是共识,透过美术作品的横向比较,学生们可以通过具体的绘画载体了解美术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美术史比历史性的文字可能更具体、更真实。对于非美术或艺术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了解绘画作品背后的精神,以及每一次绘画变革中先锋艺术家的创新精神。

因此,美术鉴赏课程的授课内容应包含中外美术史中最具典型性的变革时期的作品。例如,教师引领学生通过作品领会中国唐代、明清时期文人画中的“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对于有兴趣的学生可以推荐其阅读陈师曾的《中国绘画史》。张择端繪制的《清明上河图》当然不能错过,而宫廷画卷艺术珍品《康熙南巡图》中鲜明的色彩和令人惊叹的工整的绘画手法也应当是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工笔绘画的重要作品。《康熙南巡图》宏大、真实、细致地表现了所经之处的风土人情及农业、商业的繁荣景象,能够让学生领略中国长卷绘画的无穷魅力。近代“衰年变革”成功让齐白石的作品雅俗共赏,早已为学生熟悉,但是齐白石作品表现出对平凡生活的热爱是更加值得学生领悟的精神。

西方绘画作品中,从以“定制”作品为主的宗教宫廷绘画作品如何过渡到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再到印象派画家如何开创对世界的瞬间色彩感性认知,这些充满魅力的作品既显示了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巨大差异,也能让学生通过作品深刻理解什么样的文化土壤产生什么样的思想和作品。安格尔唯美、冷静的线条令人钦佩,继承古典主义的文化传统但却为文艺复兴时期的理性主义传统画下句点的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令人惊叹,印象派画家巴齐耶组织丰富画面的卓越才能、马奈的潇洒、毕沙罗的纯朴、德加的神经质和敏感都能带给观者丰富的视觉体验和情感联想。

当然,除了经典作品之外,当代中西方艺术家的作品,也建议适当加入美术鉴赏课程中,杨飞云、刘晓东、冷军、喻红等画家的作品充满时代精神,更加贴近当下的生活,且风格鲜明。由于以往的美术鉴赏课程中没有将当代艺术家的作品纳入课程大纲,让该课程显得历史感过强,时代感不够,这也是一些学生学习热情不高的原因之一。

(二)授课方式的多样性

传统的美术鉴赏课程授课方式仍然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较为被动地参与课堂讨论,且讨论的广度和深度都明显地集中于作品表面绘制的内容,缺乏对作品及画家绘制该作品时的精神和意图的深度探讨。至于在审美和艺术观上中西方艺术为何出现如此大的差异,现代艺术的多样性中展现的精神特质反映当下怎样的精神面貌等等,在师生互动讨论的环节中是十分匮乏的。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应是美术鉴赏课程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因为该课程不是要学生记住哪位画家画了什么作品,而应是学生通过对艺术家或者其一段历史时期的作品了解到历史史实,以及艺术作品是如何呈现真实的历史的。基于此,美术鉴赏授课团队尝试了多种授课方式,效果良好的改革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做法是鼓励学生们开展针对一幅作品展现的时代精神的讨论,学生分成问题小组和揭秘小组,运用合理想象展开讨论。第二种是讲绘画故事。很多画作背后往往藏着学生原本不知道的故事,因此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将学生分组,搜集某一作品背后故事的资料,以故事线带动学生赏析作品的巨大热情。学生利用多媒体自己剪辑、制作一个画家绘制其代表作品的过程,经团队合作制作出的小视频画面精美、故事精彩,学生利用多媒体叙事的能力得到锻炼,也对作品产生的原因和过程展开了合理想象,自然带来对作品的深度理解。第三种,读书分享比赛。这一做法需要由教师推荐较为专业的关于某一艺术作品的书籍或文章,由理论能力较强的学生自由组合,分头阅读后,在班级进行读书分享。

这三种方法的核心理念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分解任务,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在美术鉴赏课堂中找到自己擅长的方法,都对课程的内容有所贡献。事实证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越广,热情越高,也越容易有收获。

(三)授课评价机制的完善

丰富审美体验、提升审美品位是美术鉴赏课程的主要目标,评价学生是否实现该目标的机制不应当仅仅凭借一份考试卷,而应该从多方面评价学生通过品读艺术作品超越文化、时代、思想的局限的能力,由具体的作品粗略地了解艺术史、了解中西方世界艺术观巨大差异的能力。如何量化成绩可能是个巨大的问题,但是可以从问题的提出与解答、品读画论、讲解画家及其作品的故事等多种环节评价学生。采用丰富的评价机制,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为学习主体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师生之间严格的界限的打破,带来的是思想的碰撞。教师在评价学生成果时,不应用简单的对错或者权威者的专业论断来否定学生的想法,而是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讲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并享受探索的快乐,那么开展该课程就会更加有意义。

四、结语

美术鉴赏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的通识课程,其开展经常显得可有可无,部分学生对待该课程的态度比较冷淡,部分教师对该课程授课意义的领会也十分模糊,没有正确认识该课程对学生较长时间内世界观、人生观、艺术观培养的重要性。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深入研究社会需求和学生学情,运用新的教学手段,不断改进授课设计和评价机制,通过美术鉴赏课程引导学生自主展开深度探究学习,分层次引导学生在课程中找到兴趣点,才是该课程质量提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邢飞凌.美术鉴赏中的审美意蕴研究[J].艺术品鉴,2020(11):29-30.

[2]杜东芳.论感悟式鉴赏中国绘画的意境美[J].收藏与投资,2020(11):11.

[3]袁震,李蔚.浅析混合教学模式在美术鉴赏教学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0(4):118-119,122.

[4]孟繁,博吴丹.潘诺夫斯基图像学在美术鉴赏课中的运用[J].流行色,2020(4):144-145.

[5]张群.“诗画合一”教学模式在美术鉴赏教学中的运用[J].艺术评鉴,2019(12):131-132,152.

[6]李元雪.PBL教學模式在高校美术鉴赏通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20):158-159.

猜你喜欢

美术鉴赏课程教学高职院校
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师生互动的探究
中国现当代绘画鉴赏对高中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高校通识课程《美术鉴赏》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