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美术教育专业课程的一点思考
2021-09-13张乃温
张乃温
摘要:在国内经济发展势头日益强劲的情况下,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高等美术教育就此获取了良好的发展契机,逐步向全新的发展阶段迈进。高校美术课程是课程设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着美术教育相对良好的发展态势,慢慢表现出来一系列的问题和不足。因此,以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为立足点,对高校美术教育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进行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美术课程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自然对教育事业给予了更大的关注,这推动着高等美术教育逐步向新时期迈进。基础设施逐步得到完善,教学条件也随之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教育资金投入量持续增加,办学环境得到不断的改良和优化。在高校改革的大背景下,各个院校不断增加招生人数,这极大支撑了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长期、稳定发展。然而,尽管教育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高校美术教育还是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和不足。面对这样一种状况,我们需要对此进行深入探究和拓展,在后续工作中不断调整和改进。就国内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状况来看,其所设置的课程过于贴近专业院校的培养模式,对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学生的艺术家特质过于关注,而自身的师范性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未能全面、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师范生技能和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技能。
一、美术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和就业状况
(一)美术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
首先,在态度方面存在看重思想而对政策关注不足、重口头而对措施关注不足、重表面而轻行动的问题。在国内经济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市场需求日益旺盛的情况下,最近几年,绝大部分综合性院校都进行了美术院系的创办,并逐步进行办學规模的扩张,但仅仅是在思想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而现实情况是,除了部分专业化的艺术类高等院校,很多综合性院校在组织和开展美术教育工作的时候,所沿用的管理体制及所创建的美术教育模式都是一味地对其他学科进行学习和效仿,未能体现出其专业特性。教学过程中,学生通常都以教师的评判为依据,对教师的绘画模式及思维过于依赖。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一般涉及理论知识、评价赏析、教育研究和绘画技能以及现实运用等方面,就此应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对学生的教研、审美和创造等各项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教育部1998年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借此将教育学和艺术学确定为师范类院校美术学专业的主干学科,并从知识和能力方面对毕业生提出了以下要求:“对与美术及美术教育学有关的基础性理论、技能知识进行学习和掌握;在美术教育方面,应该具备能够在中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以及开展学科研究的能力;具备美术创作及科研能力;具备美术鉴赏及评析能力;具备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下组织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的能力;对现代化的资料检索和信息获取方法及技术进行了解和把握,有能力参与相关科研活动。”
其次,重技术传授而轻理论研究和人文精神认知。所谓的人文精神,指的是人的意识对自身的最终精神追求,是以人本理念为核心,对人的价值及尊严进行维护,重点关心并关怀人类处境。高校美术教育专业教学人文精神不足的主要表现为:美术理论知识常常被忽视,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现如今,学生未能全面深刻地认知美术史,对艺术理论掌握有限,特别是美学支撑不足,面对优秀的绘画作品时无法有效认知并感悟其中的文化内涵,面对劣质的绘画作品时也无法分析哪些地方不尽如人意,这成为高校美术教育工作的一大缺陷。人们的普遍观念是,开设高校美术教育课程的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学院派美术技法及理念的传授,却不重视文化课和人文知识的传授,这就造成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实际需要脱节的问题,学生的人文素养普遍低下。在高校美术教育专业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忽视还导致了重模仿轻创造、重功利轻价值、重实用轻生活、重理性轻人性的误区。绝大多数学生仅能对常规操作技能进行学习和掌握,与真正的美术教育者和实践者相比,其能力还是有所欠缺的。
最后,对绘画经验的传授过于关注,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关注不足,对于创造性美术教育严重缺失。创造性美术教育指的是,有机融合创造学的理论和方法,遵循美术创造的规律,并在现实的美术教育活动中对其进行运用,培养创新型美术人才。当前,在我国高等美术教育中,教育思想长期落后于时代,教学方法的创新跟不上潮流,教学与社会实践、人才需求相脱离。很长一段时间内,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学中,专业知识的讲授中往往过于重视画法步骤的演示、绘画技法的尝试等“套路”运用。然而现实情况是,教学不能以模式的传授为主。因为教学期间,学生所能获取到的技法和方法是非常有限的,并且这种技法和方法会大大限制学生的创造力,学生容易被“招式”所限,扼杀了创造力,其工作需求也难以得到最大化的满足。为此,在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技能训练和技巧提升方面不拘一格,鼓励并引导学生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将个性充分发挥出来,并从现实情况出发,对先进教学理念进行学习和借鉴,让学生逐步具备较强的思辨能力和不断自我学习的能力。
(二)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
在我国不断大力改革人事制度的背景下,师范生“包分配”的传统体制已被彻底打破,甚至于教师资格证也不是师范生的标配,还需要学生自己报名、学习、考取。基于此,地方各级单位在选拔拥有相同学历水平的毕业生时,通常都会定期组织统一化的选录考试,就此对优秀人才进行精心筛选。此种人才选聘模式要求毕业生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招考分为笔试、面试和能力测试三个环节,相对全面、客观地考验毕业生的综合能力。笔试环节涉及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技能、课改理念、政策法规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内容,非常宽泛,导致很多师范毕业生心生畏惧。因此,毕业生在为统录考试做准备的时候,往往会感到慌乱,而根源则在于其大学学习期间的知识储备有限,能力不足。此情况的形成有两种原因:一是高校在设置美术教育类课程的时候,未对其师范性进行明确和强调,无法全面培养学生的师范生技能;二是毕业生缺乏强烈的师范意识,对学科发展及相关信息关注不足。此种情况下,用人单位最终选拔出来的人才不尽如人意,毕业生的就业难度也大大增加。面对日益紧张的就业局势,想要实现毕业生就业率的提升,重点就在于学生素质的培养,然而素质培养的过程是相当漫长的。那么,对于普通高校而言,其工作重点应在于立足社会的人才需求,通过课改来实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能够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中小学教育所需要的人才。
二、关于美术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高校美术教育应如何应对当前的这些状况呢?结合目前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新时期对中小学美术教师的要求,想要指引普通高校有所针对地培养美术教育专业人才,我们应该大力改革传统的课程设置模式,在设置课程的时候,对美国的“依托于多学科的艺术教育模式”进行学习和借鉴。此模式的内涵分为两层:一是将艺术教育划归到人文学科范畴,将其当作一门人文学科;二是艺术教育是以艺术史、艺术创作、艺术赏析和美学这四类人文学科的整合为形成和发展根基的。由此,笔者仅以个人意见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美术教育专业的大学美术课程涉及的内容要足够广泛,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对于美术教育专业学生而言,既应该做到基本功扎实,也应该对绘画知识、艺术常识等及绘画周边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把握。因此,我们应该逐步让学生从仅仅只会画画,对艺术理论一知半解,并且缺乏艺术修养的不良状况中解脱出来。
其次,美术教育专业的所开设的美术课程应该适应于中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例如探讨学习如何通过绘画的联系培养中小学生的观察事物的习惯,又或者怎么把一堂枯燥的基本功训练课程上得生动有趣等等。师范类院校所开设的美术课程以及所组织的各项活动,要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和教学工作的现实要求。在设置课程方面,应该做到与时俱进,有所预见地进行课程的开设,立足于社会现实,进行全能型人才的重点培养。
最后,美术教育专业的在美术课改工作中应该对现代美术的发展状况和中小学美术教学动态进行密切关注。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变化和课改会直接影响美术师范生的培养方向,并且能够有效指引了知识的整合,所以高校美术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应伴随着中学教学改革而改革,要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能够胜任当前中学美术教育的教育工作者。
三、结语
美術师范专业着重培养的是中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而不是艺术家,会画会创作和会教学中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会教学某种程度上不代表一定能画多好或者一定是艺术家,所以美术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教学方面知识面一定要庞大,以面对未来学生的各种提问。另外,所培养美术师范生的就业率可作为评估高校办学层次及水平的有效指标,为此,我们一定要结合当前中学美术教育来进行高校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从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出发,能讲比能画更重要,适当调整课程,增强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1998年颁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王柯平,杨平,李中泽,等.美国艺术教育新台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
[3]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张锦莉.高校美术教育与中学美术教育如何接轨[J].艺术教育,2005(3):88.